||
前两天,The Telegraph报道 ,Joe Natoli花7500英镑买了幅署名Tom Roberts(1856-1931)的画,买卖双方都认为是赝品。后来,他们上BBC的“鉴宝节目”(Fake or Fortune programme),专家们和Roberts的后人从多方证明画是真的,至少能卖30万英镑。
画的“品位”随作者身份涨落,这是“艺场”常态。常听这样的“佳话”:有两幅画,大家都说甲比乙画得好,可后来知道乙是大画家X早年的作品,于是乙画就从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这样的常态对艺术来说却是异态,让艺术和艺术品成为少数人定义的东西,而不像它们的祖先那样是自发形成的。作者的名分成为艺术品位的标准,少年的画被追补了老年的品质,正如50年前的树林是为了响应今天的绿色口号。
高价买名是很多人追捧的游戏,吮痈舐痔更体现某些人的博爱,我们不知其乐,也不必嫉妒羡慕。但是,如果艺术鉴赏家不“尚美”却“鉴真”,偏离对艺术的欣赏,让艺场演化为名利场,就大河上下毒流滔滔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