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与成绩
---我的教学日志 拓荒者笔记---
文/蓝莲花瓣
No.1 能力和成绩不一样
2023年7月9号,我的学生们考完了本学期最后一门考试,开始了他们的假期生活。如同白驹过隙、属于本学期的光阴,过去了。但对我来说,这学期还没有结束,我正忙着批阅试卷、计算成绩、总结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我很是犹豫,不知道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和讨论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工作或者说是问题了。难道我仍然只是关心优秀率、及格率,关心期中考试如何,期末考试如何吗?
2023年7月11日早上,我去操场跑步,遇到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的一个年轻老师,巧的是,他是我刚工作时去中学践习时教过的学生。当我和他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提出了成绩与能力的关系的议题,令人眼前一亮。
能力是什么?度娘上说,能力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一般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和心理特征,也就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有的素质和特质,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领、技能、智能的总和。这真是一个相当专业而且综合的概念,但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能力是一个心理学名词。而我们这么多年想要践行的素质教育、中国千百年来都在践行的教育和教化,难道不是为了建设和提高人的能力吗?
能力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无法怀疑,一个人的能力一定与心理有关,与“心”有关。如果与心有关,那么能力的培养一定需要去介入或者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情绪。
相比能力,成绩这个词是既简单又有意思。“把麻和棉搓捻成线”就是成绩,它是成效,是一个结果,具有相对静止的特点。单从成效或者现象上来看,成绩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而能力其实特别难以度量。
多少年来,教育评价就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难题,它就难在能力和成绩之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我们育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培养他们全面的能力,培养他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教育的阶段性成效,又该拿什么来度量呢?所以,我们永远都无法放弃对能力的培养和对成绩的追求。
如火如荼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有很多年了。2019年开始,我对课程思政建设动了心,我想把自己热爱的《热学》建设成为能够打动学生的课程思政。为此,我感觉自己颇费了一番心思、下了功夫。然而,在本学期开始的官方教学技能比赛中,我获得了相当糟糕的“成绩”。基于在教育战线上这么多年的积淀,我不认为这个成绩有资格与我的教学能力相关联,它只是与我的人际能力和迎合能力相关联。所以,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依然把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
我之所以这么固执地坚持自己,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物理专业2019级学生考研创了历史新低。19级学生能正常毕业,我们的教育教学算是达标了,但考研失利,虽有疫情影响的原因,其“能力培养”的原因一定存在。
可能力是与“心”有关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功能就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打动学生的情绪、解开他们的心结,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无论是做了课程思政的《热学》,还是没做课程思政的《原子物理学》,我都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由此,使我的教学工作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
若把“能力培养”这个高大上的教育名词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中,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你的学生听懂每一节课、学懂每一章节的内容,而要让他们听懂和学懂,就必须要他们“自主”地听课和学习,这就意味着你必须不停地需要把学生从手机游戏和碎片化的娱乐中拉出来,你还必须不停地跟那些可怜的课时和学生们可怜的课余时间较劲,没有课堂练习、没有课后练习、没有自主思考问题,所有的“能力培养”都是空中楼阁。
也就是说,无论是课程思政建设,还是“教书育人”的培养,最后落到实处是学生对具体的知识和文化的掌握与理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才会获得思维能力和思想境界的提升。让他们学习,必须从“心”开始,而他们在此中的收获,其实也是与“心”有关。
期中考试很快就到了。我虽然耕耘了半个学期,但他们学习的荒原看起来仿佛没有多大改观。《热学》物理221班44人,最高分80,只有1人,70分1人,4人及格。其余38人不及格。《原子物理学》物理211班43人,最高分70分1人,2人及格,其余40人不及格。如果我是一个诚实的成绩爱好者,我会相当崩溃。当然,我没法崩溃,我虽然不能确定到底是他们没有时间学习,还是他们没有抽时间学习,但我知道在期中考试之前他们大部分人确实与课本不亲。
虽然我把《热学》的课程思政总结都写成了诗放在每个章节的后面,虽然我看起来仿佛相当具有诗人气质,但我对现实的认识还是非常清晰的。记得2008年的暑假,1992级毕业生回校聚会,席间说起当年趣事。他们能记得老师的,都是老师上课怎么收了他们的小人书,犯错了怎么批评他们的“教学花絮”。但我明白,这些漂亮花絮的基础是每一节都扎扎实实学到的知识点和由此串联起来的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倘若没有骨头,皮毛是无处可存的。只不过我们凡人之间可资谈论的,就只是那些显而易见的表面而已。
物理211班的学生对我这个老师相当熟悉了,要想从“心”开始,我的办法只有一个“威逼利诱”法。课堂上说教,钉钉上单个联系说教,课堂多做练习,结果导致课时很紧张,又通过补课来实现教学工作的完成......好在各位帅哥靓女都容忍了我。我对他们最大的威胁是,他们在本科阶段很难逃出我的魔掌,我告诉他们这学期的《原子物理学》期末成绩,其影响力将持续到他们四年时我给他们要上的《热力学统计物理》。到了期末考试结束,居然有5个90分段,8个80分段,不及格只有6人。
物理221班的学生只是这学期和我相遇了。第一节课讲《热学》绪论,就已经是我的课程思政的一部分,但没有多大的反响。也许对他们来说,我的教学就是这个样子,因为以前没有对比。与21级上《热学》相同,我给他们布置了课程思政作业:根据你对热力学平衡态概念的理解,谈谈怎么认识自己。只有一部分同学在作业中给我“做”了这道题。为了从“心”开始的教育,我考虑这些零零后都很自我,与上级不同的是,我把他们对这道题的完成做了一个课件,叫做物理221班专辑,专门挑了一节课给全班展示了一次。那节课全部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大家对课件上每个同学的表达都很感兴趣,因为那是他们同龄人、同班同学的想法。那节课,与“心”相关的教育效果很好,那以后我感觉到《热学》课程的课堂纪律和同学们听课的态度都大大好转了。后来,还有一个同学给我补交了这道题的作业,我把“他”补充进了专辑,并请他自己给大家展示了一遍。
到期末考试,物理221班有5个80分段的,14个70分段的,只有7个不及格。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次期末考试的试题虽然简单,却是很灵活的,需要他们搞懂才行。在计算题部分,我出了两道“非原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但好多同学都做出来了。
这么比较下来,我觉得我的从“心”开始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这学期,在物理221班和物理211班,算是有一定成效的。我从培养能力着手,落实到期末考试的成绩提高来进行比较,似乎看到了教育的结果。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在目前我不能不进行这样的考试,这样的成绩评比。因为,成绩确实能够从不同的权重上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我仍然为我没有因为期中成绩而崩溃感到庆幸。除了留下希望,留下余地,我们对令人不满的成绩别无他法。
在给211班教《热学》的时候,我的课程思政教学就已经开始了,但在去年假期我又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尤其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实质》这节课,我要拿来比赛,为了从“心”开始,我在教学课件和教案中加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用问题设问开始,用问题回答做结论。在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时,我请211班学生来听,课后他们对我的评价很高,我也很高兴,完全着了相。同事们听课时,给我提出了意见,劝我把与课程思政元素相应的卡通图片换一换。我就把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应的图片换成了小龙女和梅超风,以小龙女喻示善和美,以梅超风喻示恶和丑。
给物理221讲到这一节时,就用了我的这个课件和教案,期待着获得一个非常嗨皮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是当神仙姐姐李若彤美轮美奂的样貌出现,当我在她的身旁打出的一串诗意的字符出现,“善而乐,而美,而入心,而流传”,教室里竟然没有什么波澜。我就只好把与此对比的梅超风和“恶而惊,而丑,而悖情,而腐朽”,给大家讲完。然后,我很不甘心地问他们,你们不读金庸吗?
他们确实不读金庸。我替男生遗憾了一会,也替我自己感到遗憾。可是,他们读什么我很不清楚。前几届的学生,我还知道他们普遍都打“绝地求生”,玩吃鸡的游戏。而现在的学生,他们玩什么游戏我也没办法弄明白了。我本以为那节课是我本学期《热学》课程的一个高潮部分,结果却成为我的遗憾部分。这个遗憾告诉我,我和他们的“心”离得有点远。我所感兴趣,能引起我极大兴趣的,能让我用“心”地把道理表达出来的热点和词语、图片、美人,他们首先“不知道”,那就根本不存在“熟悉”感,所以,打动不了他们了。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我给学生群里留言,对每个班期末成绩好的同学提出了表扬,对全部同学予以鼓励,认可他们每个人都能把物理学好。当然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当我收到几个同学的反馈,我发现,即使我的“心”离他们有点远,但我用了“心”的方法,依然受到他们的欢迎。
能力是一棵树,能力是一棵总在发芽,总能生长壮大的树,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有触发,他就会发芽、生长。而成绩,只是附于在这棵树上的表观,有时候强大,有时候羸弱。因此,不必为了成绩不好而太过担忧,只要能力这棵树保持着旺盛的生命里,成绩的气色总会有光鲜亮丽的时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