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卫气营血辨证在传染病中的应用及前景

已有 5148 次阅读 2010-12-15 16:5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传染病, 临床应用,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被用来分析温病病情的发展和传变。直到今天,这种辨证模式仍然广泛的服务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据杜桂琴[1]统计,在天津、广州、上海、南京、山东等地区23所医院的传染病患者中,回顾性病历中使用卫气营血辨证的8.26%,三焦辨证使用率88.07%;前瞻性病历卫气营血辨证使用率达到50.07%,三焦辨证使用率达46.2%。认为如果打破固定思维,可以发现很多疾病使用卫气营血辨证辨治,同样符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过程。我们对艾滋病、流感、小儿手足口综合症、SARS、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全身炎症综合症、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应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卫气营血辨证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1.1  艾滋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朱菲菲等[2]对90例艾滋病发热患者证候特点分析,根据发热类型,艾滋病患者以恶寒发热和壮热多见,可出现卫气同病、气营同病甚至卫气营血4个病理阶段症状皆可出现,病变部位可涉及三焦,每个患者所出现的证候阶段有重叠现象。因此,艾滋病发热患者证候复杂,不能单纯按卫气营血辨证对本病进行辨证分型,而且此病热型及舌脉也不单一。杨凤珍等[3]参考我国HIV/AIDS诊断标准(1996年)及中医临床特点,将HIV/AIDS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引人注意的是,作者通过对他人辨证分型方法的研究,将艾滋病前期症状按传变过程分为:热毒内蕴、新感引发、兼肺卫表证,湿热疫毒、侵犯少阳、伏于膜原,湿热浊毒、壅遏三焦,热毒阻遏、痰结血瘀,热郁气营、气阴液亏,热伏阴分、元阴(真阴)损伤,邪恋于肺、气阴两虚,热毒侵心、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痰湿内阻,湿热留恋、肝郁脾虚,湿热留恋、中元气虚。张苗苗等[4]则建议以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经纬交错辨治艾滋病。所谓外感热病证型从轻到重依次为卫气同病、邪入气血营阴之反复发热与皮疹、下焦温病及热入心包、主客交浑证(气血两伤,阴阳并竭);所谓内伤杂病证型则依次分为脾气虚为主的证候群、血虚为主的证候群、痨病、肾精亏损为主的证候群。作者认为要抓住三个辨证要点,能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证型有机结合辨证此病。它们是:AIDS的内伤杂病证型和外感热病证型本是一体,AIDS整体上属于伏气温病和由皮疹和阴火寻找邪气伏藏的部位。

1.2  流感

    王玉光等[5]参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中医证候“毒袭肺卫证”“毒犯肺胃证”“毒壅气营证”对甲流辨证分型。王仰宗等[6]认为,人禽流感致病特点是,起病急骤,热象明显,传变迅速,初期卫气同病,时间甚短即迫入血分。

1.3  小儿手足口综合症

    黄庆凤[7]按照“卫气营血”的辨证思路,将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分为卫分风热型,气分湿热型和热入营分型。卫分风热型选银翘散加减;气分湿热型选甘露消毒丹加减;热入营分型方选清营汤裁减。高修安认为[8],此病临证应按疫毒外侵,邪郁肺卫;毒蕴气分,湿热熏蒸;毒迫营血,内陷心肝,余邪未尽,肺胃阴伤四型辨治。

1.4  SARS

    王辚权等[9]发现卫分证相当于SARS疾病的早期,即发病后的l~2 d。此期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虽然大部分患者有恶寒症状但持续时间甚短,旋即转入但热不寒气分证;而少部分患者病初即无卫分证,而表现为壮热的气分证,甚与营、血证同时错综复杂的表现;气分证主见于SARS的中期,即发病后的3~10d。SARS气分证以肺部实变的营分证候与高热同步出现而表现为气营两燔型为特征;“邪人营血”相当于SARS的极期,多在发病后7~14d,伴有多脏器损害或继发感染。钟嘉熙[10]根据温病学第6版教材,发现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入院时病情以处于卫、气分阶段为主(共60例,占98.36%),仅1例为营分证。而那1例还是孤寡老人,入院时已见神志模糊。彭胜权等[11]认为,SARS瘟疫的传变过程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患者初期为风温兼湿之疫毒,或湿热疫毒侵袭肺卫,或侵犯卫气,随之湿热久蕴化毒留恋气分,出现邪毒壅肺,肺热移肠。严重者,营阴受损,邪人营血,晚期可出现内闭外脱或阳气暴脱。曹洪欣等[12]通过问卷数据库,发现毒、火、瘀、湿、虚是SARS演变的五个主要证素。由证素毒、火、瘀、湿、虚构成了SARS三期十证的证候特征。三期十证,即初期为疫毒袭肺损络证和疫毒伤正证(不发热),极期为毒热壅肺证、邪伏膜原证和毒伤气阴证。恢复期包括前期,气阴两虚挟湿挟瘀证和肺心脾气虚证;后期,心肺气虚证、肺心肾气阴两虚证、心肝郁热肺气虚证与血分虚热证(肝肾阴虚)。尽管SARS属中医温病范畴,但由于SARS病毒的特性以及激素、抗生素的干预,故临床表现、传变规律与历史上记载的温病表现和辨证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1.5  流行性出血热

    李文华等[13]认为,本病是温热疫毒之邪与寒或湿邪相合,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由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由表入里分布三焦、经络、脏腑、酿成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转化的过程。湿、热、瘀、毒几乎存在于疾病的全过程,病程有顺传逆传、变证险证之分。苗相超[14]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系由温热邪毒侵袭所致的温热“疫斑”。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讲,本病在临床表现为发热期。温邪初袭,侵犯肺卫,可见短暂寒热表证,继而毒邪内陷由卫及气,燔于阳明而见高热口渴;内侵营血,气血两燔,外透肌肤则见发斑疹;内蕴血络,络脉受损则吐血、衄血、二便出血。杨瑞清[15] 亦认为,本病虽发病势猛急骤,但其证侯表现亦不外卫气营血等各阶段。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在发热期可分为热毒在卫、气分型和热灼营阴,损络迫血型。李伟[16]认为,本病发病原因是外感湿热疫毒之邪,而气候潮湿利于病毒滋生传播。该病病理变化在卫、气、营血范围内传变,但以营、血分为重点,心、肝、肾三脏为病变关键。

1.6  乙型肝炎

    张田仓[17]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指导,把乙型肝炎的的发展分为:湿毒伏卫期(有疲乏无力,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象浮滑等卫气被遏之象);湿毒入气期(包括湿毒中阻,湿毒炽盛,湿毒伤阳);湿毒入营期(气营两燔,热灼营阴);湿毒入血期(包括湿毒迫血和湿度痰瘀互结)。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刘渡舟[18]把它分为气分肝炎和血分肝炎。而血分肝炎由于毒邪深伏血分,症状并不明显地表现于外。

1.7  流行性乙型脑炎

    夏国忠等[19]认为,根据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及临床特点,本病属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病。其发展变化,一般不外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阳明气热,气营两燔和热入营血。王瑞根[20]则认为,本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到卫气营血的单独证候,往往是卫气、气营、营血同病为多。

8.登革热

    刘叶等认为[21],本病的发生乃因素体正气不足,抗邪力低下,复感疫疠毒邪而致。根据卫气营血辨证,此病传变过程如下:疫疠毒邪从肌肤入侵,先犯卫气或侵犯膜原;毒邪夹湿热秽浊阻遏中焦,则出现运化功能异常;疫毒炽盛则内传营血,耗损营阴,扰乱心神;疫毒灼伤血络,则出现斑疹;迫血妄行则见各种出血证,且因血不循经、瘀滞脉络而致毒瘀交结;疫毒内闭心脑则神志昏迷;邪热亢盛引动肝风则见痉厥。李惠德认为[22],其疫疠毒邪兼挟暑湿或湿热之邪从肌肤入侵,先犯卫气或侵犯膜原,继而内传营血而出现灼热、斑疹、出血甚或神昏,痉撅等症后期痤毒渐退,正气受伤,余邪留恋。张爱民等认为[23],此病可分为,初期卫气同病,极期气血两燔和恢复期余热未清。扬家棣则认为[24],登革热具有温病特点,但不一定都要经过卫营血4个阶段。很多病例发病即出现卫气同病或是气营两燔。

9.全身炎症综合征

    杨广等通过临床发现[25],全身炎症综合症无论在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与温病有相似之处,符合“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经典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在传染病领域的发展前景

2.1  传染病诊断的逻辑层次

    综上所述,卫气营血辨证在传染病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明显反映出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牵强附会或不贴切现象,这是因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既不是“温病”,也不是“伤寒”,而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诊断有它明显的特点,包括病原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和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也可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发病类型、演变过程和病情轻重,可以用分型、分期和分级来表示(这些虽然出现在现代传染病的理念之中,但尚未从传染病的整体高度来系统化),

2.2  卫气营血辨证融入现代传染病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杜贵琴,肖照岑.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应用现状调查.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 (12):1842-1846

[2]朱菲菲,黄玲,马伯艳,符林春. 9O例艾滋病发热患者温病学证候特点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2):161-164

[3]杨凤珍烟建华王健谭东连. HIV/AIDS中医分期辨证治疗.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4):240-242

[4]张苗苗孙世辉符林春. 以外感为经、杂病为纬辨治艾滋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5):385-388

[5]王玉光王晓静杜宏波张伟王融冰李兴旺毛羽.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西医证治报告.北京中医药,2009,28(6):403-406

[6]王仰宗.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的临床应用.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4):1877-1879

[7]黄庆凤. 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综合征.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17-17

[8]高修安. 小儿手足口病的辨证思路与临证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1):162-164

[9]王驎权赵辉. 卫气营血辨证应对SARS的体验和思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0):1266-1267

[10]钟嘉熙朱敏吴智兵孙华锋林宁左俊岭刘南叶志中陈银环. 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61例临床疗效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1):1-5

[11]彭胜权. SARS的辨病与辨证论治. 江苏中医药,2006,27(4):14-15

[12]曹洪欣张明雪翁维良谢雁鸣. 论SARS瘟疫的辨证模式.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3):162-165

[13]李文华,申静华,张军海. 辨证论治流行性出血热.中华当代医学,2005,3(lO):78-79

[14]苗相超. 浅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粗浅体会——附37例辨证分析.光明中医,2009,24(7):1295-1296

[15]杨瑞清. 浅谈流行性出血热的辨证施治. 河北中医,1985,2:36-37

[16]李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2944-2944

[17]张田仓,豆双全. 从卫气营血分型诊治乙型肝炎新探.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55-1956

[18]傅延龄.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乙肝经验[J].家庭医药,2006,(4):24-24

[19]刘仕才,夏国忠. 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体会. 湖南中医杂志,1993,9(2):6-8

[20]徐新平. 王瑞根辨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经验. 四川中医,2003,21(5):4-5

[21]刘叶钟嘉熙阮静.登革热的中医辨治. 新中医,2007,39(11):97-98

[22]李惠德.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中医辨治. 新中医,1992,24(6):48-50

[23]张爱民谭行华王建林路平.中医辨证治疗登革热并肝功能损害108例疗效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7, 7(5):722-723

[24]扬家棣. 辨证分型治疗登革热56例临床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1996,12(3):27-28

[25]杨广,张敏州,郭力恒,李松,颜芳. 从卫气营血辨证看全身炎症综合征.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92-39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93867.html

上一篇:率真待人,不计得失
下一篇:圭峰山揽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