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金栋:中医经络存不存在,其实质到底是什么?

已有 518 次阅读 2024-6-17 11:4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知其所以然!

宋·窦材撰集《扁鹊心书·当明经络》说:“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

中医经络如此重要,那么,中医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大型权威性工具书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解释说:

“【经络】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高校历版教材如《内经选读》《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针灸治疗学》等,皆有相同说法。实际上,此等乃传统之误读!

那么,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据中医经典《素问》《灵枢》《难经》《脉经》《中藏经》《甲乙经》及历代传统中医书籍与出土的医简帛书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成都金牛区天回镇老关山汉墓出土的扁鹊学派的典籍《天回医简》与“经穴髹漆人像”(针灸木制漆人)等记载,中医的经络是确实存在的。但其并非在人体解剖条件下发现的,故至今现代解剖未能证实。实际上,经络并非人体之组织或结构,而是古代医家据天人相应整体观,以阴阳学说等为理论工具推演创建而成(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脉;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络等天人相应之附会推演)。如

《灵枢·经别》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

“所谓‘阴阳诸经’,指十二经。所谓‘建阴阳诸经’,即创建十二经。这说明,十二经确实不是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古代医家创建的。因此,就回答了‘经络’的来源和出处,能够说明,‘十二经’不是在母腹内生长发育成的,而是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创建的。……十二经是古代医家按‘六律’创建的,也就是在阴阳学说指导下创建的。因为,六律的核心是‘三阴三阳’。”(许进京、胡彦欣《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时贤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认为,《黄帝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其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并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为什么经络的实质,至今解剖没有找到、没有被证实?读《黄帝内经》则会发现,十二经脉,是由天人相应体系类比推演而来,而且《内经》多篇论述这个问题。所以赵洪钧先生说“十二经脉说不过是为了与十二月相应”而来,“经络学说是在相当有限的解剖知识基础上,主要靠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思想推演出来的体系……这样的体系不可能得到解剖生理的证实”(《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是有道理的!

以现代而言传统中医经络的实质,愚见:它是现代医学除了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以外的一种特殊传导体系,即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体系(气至病所,88岁海南现代老中医陈业兴先生的经脉观)。

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退休老中医陈业兴先生说:“两部《十一脉灸经》与出土木人的脉是向心模式的树形气脉,这才是指导针灸治疗与找到病所的拐杖。‘气至病所’就是找病所的拐杖,这才是中医学中传承的精华。……

“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有‘气至病所’现象,是医者寻找病所的拐杖,气停在哪里,那里就是病所。《医古文》中《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讲虢太子病案、分析虢太子病情时,用的就是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理论。扁鹊‘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不是切摸血脉,而是用树型气脉的‘气至病所’现象找到病所,后代谈扁鹊为切脉大师,是误解。”

又如廖育群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说:“经脉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所独具的内容,其实质可以说是对人体神经系统以外的一种传导现象的描述。这个无法用形态解剖加以证实,但又被众多客观现象证明确实存在的传导系统——经脉学说。”

要之,中医的经络是确实存在的,确实存在于中国传统医学典籍、出土的医简帛书与针灸木人和历代民间中医郎中及官医、御医、太医等的临证经验中。但其并非人体的组织或结构,而是古代医家据天人相应观,以阴阳学说等为理论工具推演创建的。因其并非在人体解剖条件下发现的,故至今现代解剖未能证实。

殊不知,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古代医家在古代粗浅解剖知识及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以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天人相应观及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多的是思辨推演而来,若以现代解剖生理学的理论去验证,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或会南辕北辙。

实际上,以现代而言传统中医经络的实质,它是现代医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在内的一种自创的人体内传导体系,即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体系。

附:参考书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8526.html

上一篇:金栋:《天回医简》“传训诂”者,《内经》《难经》也!
下一篇:金栋:中医摸脉摸得是“经脉”还是“血脉”“气脉”?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6 王安良 许培扬 武夷山 杨正瓴 农绍庄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