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西医融合观》简介

已有 716 次阅读 2024-4-1 20:09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jpg

内容简介

《中西医融合观》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由于人类放纵欲望而引发许多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改造了人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作者提出节制欲望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乃至规范人类行为、改造人类自己。

本书上篇“形上医学”介绍了作者对医学理论的看法。他指出: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的哲学著作。由于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集内,本书排在有关物理学著作的后面,故名为“Metaphysic”,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这个词的前缀meta-在希腊语中不仅指“在......之后”,也有“超越的”“元”等含义,而这方面的含义恰恰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哲学”的概念,于是在翻译为汉语时据《周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译为“形而上学”,确切地反映了本书的内容,这就是“形而上学”这个概念的由来。该书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如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本原问题等。在欧洲本来并没有“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是中国人加给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的名称,而后“形而上学”几乎演变成欧洲哲学的代名词。“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超越形象而不可見的,所以是“形而上”,“器”則是器物,是有形而可見的,所以叫做“形而下”。“形上学”研究宇宙人生最根本的原理,包括了中国传统哲學中所讲的“道”。因此可知,“形上学”是指超越感觉、经验之外的思辨,是人类以阐明事物的超验的理由和其终极价值为内容的一种精神活动。哲学既然是“超越”了“形而下”的,也就是“形而上”,哲学也就称为“形而上的学问”;相对应地,自然科学统称为“形而下学”。两者的关系是,形而上学是研究形而下学之本原的学问。所以哲学的、形而上的学问也就是原始的、本原的,是对现实的超越,对具体的抽象,对有形的探究。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我们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能够触摸到或者说能够感觉到的所有事物的更深层次的学问。这里说的形而上学在西方即纯粹哲学,是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内容,并非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宇宙观,它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并否认客观矛盾的存在)。

形上医学就是元医学、系统医学、医学哲学、理论医学……,是对具体、实际、可操作医学的超越,他涉及的内容包括:医学的本原,医学的属性、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等,也就是医学之“道”。形下医学就是指可操作的、具体的,实际的医学,例如治疗学,诊断学,预防医学,电子工程医学,解剖学等等,也就是医学之“器”。形上医学对形下医学具有指导、规范的作用。

未来,医学将会大大扩展,医学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制约或者推动社会的发展,SARS、禽流感、爱滋病已将全世界、全人类连成一体,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及标准,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不是传统的、一般的医学问题而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具体体现,这个任务医学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医学不仅与自然科学衔接,而且必然与社会学衔接,与哲学、艺术、真、善、美衔接。把医学分为“形上”与“形下”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本书下篇“外感染热病学”介绍了作者指出的临床中西医融合的模式:

《外感染热病证态学》是中医外感热病学与西医感染病学融合后形成的现代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医汇通、结合、融合是一个连续过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的学者们进行了300多年的不懈奋斗至今没有完成融合的任务。我们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与科学实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医前辈邓铁涛、赵金铎对中医的“证”进行规范,对外感染热病证态学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但是他们没有揭示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理论。证态体系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医的证可以通过相应的证态在西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西医的病理状态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这样,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证态体系在中西医融合理论层面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著作目录

上篇  形上医学

 第一章 第一节  节制欲望,改造人类自己

  一、欲望与疾病

   (一)代谢综合征

   (二)精神综合征

   (三)性综合征

   (四)其他

   (五)节制欲望,预防疾病

  二、放纵欲望导致腐败及生态危机

   (一)放纵欲望导致腐败”

   (二)放纵欲望引发过度消费与资源浪费

  三、伦理道德、理想对欲望的规范

   (一)欲望与需要

   (二)欲望与本能

   (三)欲望与理想

   (四)欲望与道德

  四、欲望的发生与发展

   (一)抽象思维与语言的产生

   (二)欲望形成的历史过程

   (三)性欲的发展史

 第二章 中西医融合哲学观

  一、中国与欧洲社会的时间差

   (一)西方欧洲历史

   (二)中国历史演变

   (三)中国与欧洲社会的时代差

  二、中国天圆地方学说的起源

  三、从历史发展中看哲学的可融合性、宗教与哲学的可融合性

   (一)东西方哲学的可融合性

   (二)哲学与宗教的可融合性

  四、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

   (一)关于时代的划分

   (二)关于科学(时代)的划分

   (三)医学时代的划分

  五、现代医学基本概念

   (一)关于医学的定义

   (二)医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三)疾病及其相关概念

  六、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一)“不可通约性”的渊源

   (二)“不可通约性”概念

   (三)物理学中的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和性的统一

   (四)哲学的融合

   (五)不可通约性与可融合性统一论

  七、参考系与理论创新

  八、外感染热病证态体系及命名规则

   (一)疾病分类

   (二)外感染热病证态分类

   (三)证态命名规则举例

下篇 外感染病证态学

 第一章 正气——防御机制论

 第二章 外邪——病因论

 第三章 正邪态势——病理过程论

 第四章 发热

各论

 第一章 卫分、太阳表证——前驱期证态

 第二章 气分、阳明、少阳——典型期证态

 第三章 营血分——MODS证态

 第四章 余热未净、阴虚——恢复期、慢性期综合征

附1 病案报告

附2 证态系统解读“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

在线试读

上篇第一章 节制欲望,改造人类自己

欲望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可归结为“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欲望是不足的感觉和追求满足的愿望之间的统一。希望得到超出本能需求的占有就是欲望。欲望满足之后会产生快感或幸福感,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是一种享受或欢乐。所以人们永远追求欲望,欲望满足之后还会产生新的欲望,因此,人们永远得不到满足而永远苦恼。“知足者常乐”就是节制欲望而得到快乐。

欲望是由动物本能进化而来,本能只具有生物学性质,是动物所共有的;欲望不仅具有生物学性质,而且具有心理学性质与社会性质,是人类独有的。欲望对于个体是一种心理现象,对于人类不同群体,欲望具有社会性质。为了满足个体与不同群体的欲望,人类不断地提高、发展生产力制造各种消费品及消费行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争夺消费(消费品及消费行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问断地进行着各种斗争;欲望的无限膨胀,消费品的无限占有不仅产生了腐败,而且引发了疾病和生态破坏。欲望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果无限制地放纵欲望,其结果是导致人类灭绝,社会发展也就自然结束。我们必须在社会进步与人类灭绝之间进行协调,因为我们不能在社会进步与人类灭绝之间只选择一个,我们必须同时选择社会进步与人类生存、发展,因此只有节制欲望,规范人类的行为,改造人类自己,使我们的欲望在自然规律之内涌动。

通过放纵欲望引发疾病,说明现代欲望病的预防与中国养生学都是以节制欲望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欲望的发生发展过程、宗教与哲学对欲望的认识,讨论东西方哲学的可融合陛,为中西医融合开辟道路。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27817.html

上一篇:[转载]《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前言
下一篇:《现代中医疫病学》简介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2 宁利中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