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三联书店出版了《稷下学研究》,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白奚。2023年,该书获得再版(崇文书局)。
陈鼓应先生的推荐语:“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辉煌成就体现在齐国的稷下学宫。然而,这段史实向未受到学术界应有重视,白奚此书填补了先秦哲学史上极重要的这段空白。作者积十年研究功力,掌握并融通了丰富史料。笔墨所至,旁征博引,立说有据,不仅理路清晰,且多独到创新之见,是具有相当高学术建树价值之作。”
01 内容简介
《稷下学研究》是一部采用现代学术眼光进行研究的国学著作,作者通过十年的发掘、排比、对勘和探索,深入研究了战国时代稷下学宫的盛况,勾勒出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清晰轮廓。本书从东周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分析了士的产生与兴起,他探讨了从齐国与秦、楚、燕、韩、魏、赵七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说明稷下学宫这样的机构何以独独出现在齐国。它解释了稷下学宫从兴盛到衰竭的历史,探索了在稷下学宫活跃国的各家各派的学说,并且说明了它们对后代学术的影响。他特别指出稷下的主流学派是黄老学,他也探讨了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心、性、气、天、阴阳、五行的起源和演变,研究了《管子》中道法结合、以道论法、礼法并用的理论,指出这个理论实际上开启了以后两千年中国政治“外儒内法”的先河。本书文字清通简练,明白晓畅。
02 著作目录
百家争鸣探源的力作――《稷下学研究》序(李慎之)
导言
第一章 稷下学宫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经济政治变革与士阶层的兴起
二、礼贤下士之风与布衣卿相之局
三、百家之学的出现
第二章 稷下学宫与齐国
一、齐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
(二)政治需要
(三)文化传统
二、其他诸国之分析
(一)鲁与三晋
(二)楚
(三)秦
第三章 稷下学宫的盛衰
一、滥觞
二、创立
三、兴盛
四、衰落、中兴与终结
第四章 稷下学宫的性质与功能
一、“不治而议论”之所
二、政治功能
三、学术活动
第五章 稷下学术综论
一、学派、文献与人物
二、学术特点
(一)多元
(二)融合
(三)创新
三、发展趋势
四、历史地位
第六章 稷下的主流学派黄老之学
一、黄老之学产生并成熟于稷下
二、稷下黄老学派的奠基之作《黄帝四经》
(一)《黄帝四经》早出之新证
1.常见的论证方法之局限
2.从人性论的发展演变论证《四经》早出
3.从认识论的发展论证《四经》早出
4、从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论证《四经》早出
5.从先秦子书的古史传说系统论证《四经》早出
(二)《黄帝四经》的道家哲学理论
1.对老子学说的继承与发挥
2.对老子学说的扬弃与修正
(三)《黄帝四经》的法家政治学说
1. 法理学说
2.等级名分理论
3.重民思想
(四)《黄帝四经》与百家之学
1. 同儒家思想的关系
2.墨家的影响
3.名家之言
4.对阴阳思想的发展
三、慎到、田骈学术之异同
第七章 孟子与稷下学
一、孟子非稷下先生辨
二、孟子所受《管子》心气理论的影响
(一)对几种观点的剖析
(二)《管子》心气论的伦理色彩与文化渊源
1.对孟、管二书的宏观考察
2.《管子》气论的伦理色彩来自孔子为代表的早期
3.《管子》心气论的文化渊源
(三)孟子对《管子》心气论的引进、改造和利用
1.“浩然之气”与《管子》的心气论
2.“存夜气”与《管子》的心气论
3.“气志之辨”与《管子》的心气论
第八章 “宋尹学派”与稷下学
一、“宋尹学派”献疑
(一)《管子・心术》等篇非宋、尹遗著
(二)“宋尹学派”献疑
二、宋钘对墨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三、尹文突出名法的黄老思想
第九章 稷下齐地之学的代表作品《管子》
一、《管子》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二、《管子》中的黄老思想
(一)《管子》对道家哲学的特殊贡献――精气理论
(二)道法结合,以道论法
(三)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四)礼法并用,注重民心和道德教化
三、《管子》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一)《管子》中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轨迹
(二)《幼官》等四篇买现了阴阳五行的合流
(三)《管子》阴阳五行合流的历史背景
(四)《管子》阴阳五行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 邹衍与稷下学
一、邹衍思想的转变及其学术渊源
二、邹衍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相生――《主运》的四时教令思想
(二)五行相胜――《终始》的历史哲学
(三)大小九州的地理观
第十一章 荀子对稷下学术的吸取和修正
一、荀子的人性学说与稷下学
二、荀子礼法结合的政治理论与稷下学
三、荀子的天人关系论与稷下学
四、苟子的认识方法论与稷下学
结语
后记
附录
稷下大事年表
稷下诸子生卒约数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出版后记
03 作者简介
白奚,1953年生于北京,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主要方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化。著有《稷下学研究》《老子评传》(陈鼓应合著)等。《稷下学研究》一书年获2000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另有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作者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留系任教,主讲中国哲学史;1988年任讲师;1989年在职获武汉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1996年任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被选拔为首都师范大学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6年入选北京市教委拔尖创新创新人才计划。
作者硕士导师是刘文英,1989年完成《稷下学宫考论》;博士导师是潘富恩,1995年完成《稷下学新探》;陈鼓应先生奖掖后劲,对本书进行了校订;李慎之先生校订并作序;王博老师与作者是好朋友。本书写成于1997年12月,出版于1998年9月。
兼任《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教育部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04 稷下大事年表
05 稷下诸子生卒年约数表
06 白奚:稷下学宫,思想的包容与差异
我觉得在稷下学宫中的这些学者他们到这里边来,政府给他们的任务,一个就是著书立说,第二就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每个人,应该是这些稷下先生们都在做这件事,但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都是这些著名的学者,他们来自于列国,到这里来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写了什么书,他们提出来什么理论之类的。我们光知道他们都是在培养学生,但是都培养了哪些学生,这个并不太清晰,这方面材料并不多,因为大家都关注到这些比较著名的学者,但是有两个人是比较例外的,就是比较清楚的,就是法家的人物李斯和韩非,这两个人他是荀子的学生,这是有记载的。这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确实是在稷下跟着先生们学习过,或者是他们的老师是谁,这是很少有的几个人之一,李斯和韩非,他们都是荀子的学生。我想荀子就是这样,他是儒家,他首先是个儒家,他和前辈的儒家比起来有很大的区别。他的前辈儒家,就是孔子、孟子这些,和荀子的思想就有很大的差异。
为什么他出现这么多差异?就是因为荀子的特殊地位,他是稷下学宫中的学术领袖,他常年待在稷下,年头比较长,然后他又常年主持稷下学宫的学术活动,他对于稷下学宫的活跃的各家各派思想了如指掌,一个是他熟悉;第二个,他经常要评价这些人的思想,评价的时候,无非就是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没看到什么,哪些地方是他的优点,哪些地方是他的缺点,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荀子通过对百家学说的评说,在提到他们缺点的时候,他是知道这些人学术有哪些偏颇,偏颇的地方他就会回避。也就是说在荀子的学说里就避免了这些偏颇。同时他还要评价其他人的思想,使他们有所鉴,就是说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那这些地方也就是被荀子吸收到他的学术里边了,这就是取长补短,荀子他就是这样。所以他了解诸子百家,其他学派都在说一些什么,哪些人的优点他吸取了,哪些人的缺点他又回避了,所以他就比其他人的学术水平要高。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成为儒家的大师,才能够超越其他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由于他的特殊的地位,他在稷下学术领袖,他吸取了大量其他学派的思想内容,所以他的思想,就跟孟子、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就很不一样。
他形成了这些思想,同时他也会把这些东西都带到他的教学活动中,所以我们经常想一个问题,比如李斯和韩非都是著名的法家人物,而荀子是儒家。一个大儒家为什么能培养出两个大法家?原来我们光知道有这么个事实,但是没有合理的解释。其实你从刚才我说的这个,荀子在稷下的活动、他的地位,你也能含出来,他其实是受到了稷下学宫中活跃的各家各派的思想的影响,比如法家的思想荀子也吸收了很多。所以他的思想和孔子、孟子都不一样,他就比较注重法治。他在坚持儒家基本立场的同时,他要主张吸收法家的优点。这和孔子、孟子很不一样,孔子、孟子对法治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是尽量不用,尽可能的用道德教化,用儒家的道德教育来解决问题。所以大家常常讲的儒家和法家,就是比较对立,原来是这样。但在荀子这儿它就已经不对立了,荀子就是以儒家为主体,来吸取了法家。所以荀子的思想从这方面来说,它是吸收了法治思想的儒家,他对法治特别强调,你看对读荀子的书里边,大量的讲法如何如何。这就和传统儒家的孔孟不一样,所以他的学生在跟他学的时候,因为他大讲法,所以李斯和韩非对法特别感兴趣,所以他跟随荀子学习的时候,这两个人在法这一方面就比较倾斜,所以荀子一个大儒家才能培养出两个大法家。
07 内容摘录
先秦百家之学在稷下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争鸣和长足的发展,许多重要的学说理论都是在稷下出现和成熟的,以至于离开了稷下学术,我们就无法弄清古代学术思想变化发展的来龙去脉。
比如,主导了汉初政治数十年之久的黄老之学是何时从老学中分化出来的,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分化,这一重要学派在先秦时期流传和发展的情况如何,其在先秦学术史上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学派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只有对稷下学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到解答。
再比如,儒与法这两种大体上互相排斥的思想学说或治国方案是如何走向联手互补的,这种联手互补的具体发展线索如何,由此形成的阳儒阴法或杂王霸之道而用之的政治理论模式的成熟形态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稷下学术才能说明。
再比如,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气论,其成熟形态是元气论,而从原始的气论到成熟的元气论之间的过渡形态是什么,这一问题只有通过产生并发展于稷下的精气论才能得到解答。
再比如,被称为中国人的思维框架的阴阳五行学说,原本是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的分离状态,是什么契机促成了这两大文化体系的合流,这一合流的具体历程如何,是哪一部著作完成了阴阳五行合流这一重要的理论创造,其标志是什么,这些问题也只有在稷下学中才能找到答案。如此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甚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和文化,稷下学术的历史地位以及开展稷下学研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第五章、稷下学术综述”,四、历史地位,P9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