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齐,甄橙. 攻克斑疹伤寒和黄热病. 中国卫生人才,2017,(4):88-89
历史上,斑疹伤寒和黄热病都是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直至今天,它们在一些较为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仍然存在。有两位医学家分别为攻克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就是192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查尔斯·尼科尔和 1951 年获得者马克斯·泰累尔。
斑疹伤寒专家尼科尔
1866 年 9 月 21日,查尔斯·尼科尔出生于法国鲁昂,是一位著名的细菌学家。他的父亲是当地医院的一位医师,因此他很早便开始学习医学知识。1893 年,他毕业于巴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鲁昂医学院,先后任教授、校医和研究所主任。1903 年,尼科尔开始担任巴斯德研究院的主任,直至 1936 年去世。
尼科尔最引人注目的贡献是关于斑疹伤寒的研究。斑疹伤寒的患者起病很急,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尼科尔发现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并首先发现了斑疹伤寒的传播方式和发疹规律。
尼科尔发现斑疹伤寒可以分为两种,它们的发病情况虽然相近,但其病原体和传播媒介并不相同:一种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经虱传播,以冬春季为多;另一种是地方性斑伤寒,以鼠及跳蚤为媒介,以夏秋季为多。其中,前者的症状更为严重,危害性更大。这项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治疗斑疹伤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他还发现了存在所谓的隐性传染,即某些动物可能已经感染了这种疾病,但是不会表现出症状。这些隐性感染者也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由于其隐蔽性强,有时危害性更大。
1928年,尼科尔因为在斑疹伤寒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斑疹伤寒只是他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黑热病的致病原因,并在波型热、回归热、螺旋体病、猩红热等病症方面也有新的发现,并研制出多种防治传染病的血清和疫苗。他的辉煌业绩,为今天的大众健康生活奠定了基础,值得永远铭记。
黄热病疫苗的发明者泰累尔
1899 年 1 月 30 日,泰累尔出生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他的父亲是一位英国旅居南非的勋爵,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修养。泰累尔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完成了早期的学业。1922 年,泰累尔远渡重洋,到伦敦圣托马斯医院附属医学院深造,并于当年转入伦敦热带医学院进修。他很快被推荐参加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学会,并荣获皇家内科医师学会开业证书和热带医学及卫生学博士学位,被保荐到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热带医学系去工作。
1925年,泰累尔参加了美国科学家组织的西非黄热病调查工作。黄热病是一种由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流行,病死率很高。西非的实地调查,使泰累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黄热病的危害。他看到,落后的农村跟发达的城镇情况不同,不能只依靠灭蚊运动来预防黄热病。城镇地区卫生设施齐全,通过一些有组织的行动,就可以有效地杀灭蚊虫。而对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来说,这些都很难实现,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只能是接种疫苗。所以,在西非调查结束后,泰累尔立即开始了黄热病疫苗的研制。
起初,泰累尔在自己身上注射病毒,但收效甚微。1930年,他在白鼠体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黄热病病毒,这种病毒的毒性较弱,给了泰累尔很大启发。经过长期的研究, 他终于发现,经过在体外多次培养,黄热病病毒的毒性大大降低,但仍然可以激活身体的免疫力,可以作为黄热病疫苗来使用。但在试验过程中,泰累尔遇到一个极大的难题:现有的组织培养基很难用来培养所需的黄热病病毒。直到 1936 年,他才发现用粉碎后的动物胚胎制作的培养基适合培养黄热病病毒。1937 年,泰累尔用鸡胚胎粉碎组织成功地培养出黄热病疫苗,这就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 17D黄热病疫苗。由于黄热病疫苗的发明挽救了数以万计人类的生命,马克斯. 泰累尔于 1951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经过无数科学家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努力,鼠疫、霍乱、黄热病、斑疹伤寒等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得到了极大的遏制。今天人类的健康生活得益于这些优秀科学家们的天才和奉献。然而即便是在医学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传染病的威胁仍然没有完全被消除,一些疾病甚至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在与传染病抗争的道路上,依旧需要人们奉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历史同样会嘉奖并铭记那些为征服传染病而不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