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强(1952-),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院,取得历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世界史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学)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历史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雅典大学、赫尔辛基大学、杜伊斯堡大学和成功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从事合作研究和讲学。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拜占廷历史与文化、 世界中古史、 欧洲史、基督教史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代表作包括《拜占廷学研究》、《拜占廷帝国史》、《巴尔干古代史》以及《拜占廷帝国通史》等。曾获得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多次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二等奖,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2013年获得经希腊议会通过、总统签署的“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金质勋章”,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因为写作《传染病学史》,我读到陈志强教授关于“查士丁尼瘟疫”的诸多文章,并从其中看到了一位历史学者严谨的治学风格,深受感动。随后,查阅他的简历,得知他已为人知的一些经历。
2013年10月15日,希腊总统委托希腊驻华大使授予南开大学历史学者陈志强教授“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金质勋章”。这一勋章是希腊政府对为希腊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的表彰,他是自1987年罗念生先生授勋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在授勋会上,陈志强教授致获奖“感谢辞”,其独特而颇具浪漫主义情怀,它曾得到龚克校长的高度赞许。这的确是一篇充满浪漫情怀的美文,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感谢辞”全文——我热爱希腊。
尊敬的Vassilios costis大使,尊贵龚克校长,各位来宾:
上午好!
今天希腊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Vassilios costis先生代表希腊共和国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阿斯(Mr-Kamlos Papoulias)向本人授勋,我深感荣幸。
我热爱希腊,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讲述的神奇的希腊故事总是伴我进入梦乡,美丽的阿弗萝蒂提和众女神竟然像我们人一样满怀嫉妒相互媲美。
我热爱希腊,因为在少年时代的学堂里,特洛伊战场的硝烟常带给我无尽的遐想,战无不胜的英雄阿奇里斯不仅仅叱咤战场,还特别有铁骨柔情,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气万丈。
我热爱希腊,因为在大学里,我那些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更多知道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菲迪亚斯、索福克利斯、希波克拉底等一批文化巨匠,睿智的希腊人和我们的先人一样崇尚智慧和学问。
我热爱希腊,因为我受国家委派于1983年远赴希腊求学,亲身感受到热情好客的希腊人民像地中海阳光一样灿烂的柔情、风景如画的希腊河山,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执著。
我热爱希腊,因为在长达数年的学习期间,我更多地了解到伟大的希腊人民和其深厚的文明一样,对当今人类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在人口不足千万的希腊,竟然拥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我热爱希腊,因为我特别庆幸受祖国委派去研究希腊的历史与文化,从事对欧洲这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拜占廷史及其文化的研究,艰苦的研究愈发增加了我无限的热情。
我热爱希腊,因为每当奥林匹克圣火在我的第二故乡希腊点燃的那一刻,我都心潮澎湃,那几千年不熄的圣火照耀着真理的前程,扫涤心灵的黑暗,带来人类和平的光明。
我热爱希腊,因为我能够亲身为世界上两个历史最悠久、文化最辉煌的伟大文明之间的交往尽一点绵薄之力,为中国和希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做一点贡献。我的事业刚刚开始,我愿意为此努力终生,我坚信伟大的希腊人民一定会克服暂时的困难,走向无限光明的未来,因为我热爱希腊。
谢谢。
附赵凡:陈志强——拜占庭学的守望者
来源:2019年08月10日《光明日报》
提起拜占庭学,知道的人也许不算多。而在这一鲜为人知的学术领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志强已默默深耕30余载。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陈志强,初中毕业后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陈志强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在那里,他求知若渴,通过接受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杨生茂等先生的教诲和自己的刻苦攻读,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功底。
198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陈志强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进修学习拜占庭史。
“国家选派我专门学习拜占庭史,我感到重任在肩,务必发奋图强。”师从时任国际拜占庭学会秘书长卡拉扬诺布鲁斯教授,陈志强从此与拜占庭研究结下不解之缘。1990年,他再次来到亚里士多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毕业时用流利的希腊语完成了论文答辩,以卓越学识获得了老师和同行对中国学者的赞许。
1994年年底,陈志强学成归国。“是祖国培养了我,给了我求知、求学的宝贵机会,所以在那时我暗自立下誓言,这辈子一定要把中国的拜占庭研究做好。”
陈志强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从在本科教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先后培养了该领域的硕士、博士,组建了拜占庭研究的学术团队,建设了中国的拜占庭研究基地。2001年,我国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拜占庭研究中心在南开大学挂牌成立。
“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多年来,陈志强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拜占庭学研究》《拜占庭帝国史》《拜占庭文明》《巴尔干古代史》等10余部著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拜占庭研究专业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
为了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陈志强想方设法加强资料平台建设。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他多方奔走,上下协调,在国家与南开大学专项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全国最完备的拜占庭研究资料中心,汇集了大量关于拜占庭研究的原始资料与研究专著。“在1986年前后,我们国家可见的中文版的拜占庭书籍,只有一本从俄文翻译过来的小册子,而现在已有100多本拜占庭历史文化书籍可供参考。”看着这些珍贵的资料,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学就要创新。陈志强从接触拜占庭研究开始,就坚持走自己的学术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的拜占庭研究。他曾赴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雅典大学、赫尔辛基大学进行合作与讲学,宣传中国拜占庭研究的优秀成果,传播中国拜占庭学者的学术观点,在国际拜占庭研究领域凸显中国智慧。
“诚实做人,严谨治学,大胆创新,多作贡献。”这是陈志强的座右铭,也是他几十年来专注拜占庭研究的真实写照。“我国的拜占庭学还不是显学,拜占庭研究是一门有些‘孤独’的学问,但我无怨无悔,甘愿做一名守望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陈志强(右)和同事在雅典卫城(南开新闻网记者 陆阳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