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甲骨文中的疫病
提到甲骨文,就不能不提著名的“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著名史学家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而关于殷王得了疑似瘟疫的甲骨就出自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董彦堂1948-1949年出版的著作《小屯殷墟文字乙编》中。
“甲子卜,殻贞:疒役(疫),不彳止(延)?”
“贞:疒役(疫),其彳止(延)?”——《小屯殷虚文字乙编》7310
这里的意思是:巫师在甲子这天行卜,问的是商王武丁是否得了瘟疫,瘟疫会不会扩散?另外,甲骨中还有“乎比疫,正?”的卜辞,“比”是祭祀的名称,“正”是有治愈的含义,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商王命令进行比的祭祀仪式,询问传染病能否得到控制?”
乎比疫,正?——《小屯殷虚文字乙编》3429
甲骨原文中“疾”字写作一个“人”字加一个“爿”[pán]字,爿就是床。这个字意思是人躺在床上,人字四周还有代表汗滴的点,意思是病人在床上发热出汗,无法动弹了。
东汉许慎的著作《说文》里面解释道:“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凡疒之属皆从疒。”在今天的汉语语境中,“疒”已经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偏旁部首,称之为“病字旁”,在整部新华字典中,和病字旁有关的汉字,大约有915个,其中绝大部分字的含义都是和疾病、身体有症状相关。
我们再说回商代,商代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不论什么事情都推到上天、祖先的身上。
于是整个商代的王公大臣,几乎不论遇到大事小事,就要举行占卜,看老天同不同意这样干?如果占卜情况理想,就算是给自己吃颗定心丸。如果占卜结果不理想,那就干脆停止。
像疾病这种事情更是日常占卜的重点,什么瘟疫、分娩、头疼这类重大疾病肯定是要占卜的,而且什么眼睛疼、耳朵疼、牙疼、脚疼、舌头疼……殷人都要向上天占卜,询问上天这种病能否治疗或者是否是什么事件的预兆。
根据专家的考证,仅仅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列出来了多达三四十种不同的疾病,这些疾病基本上都有详细的卜辞和解释。可以看出商代人对于疾病的畏惧。
二、从甲骨文看商人如何治疗疾病
其实商代人生了病,绝大部分会认为这是上天或者祖先给予的惩罚,要想病好,那就需要祭祀。
祭祀了上天或者祖先之后病好了,说明病号的惩罚结束了。要是祭祀之后病没有好,那就说明病人的罪行太大,惩罚还没有结束,或者是找错了祭祀的对象。
甲骨文里记载了商王武丁出现耳鸣现象,武丁认为这是重大事件的预兆,有可能是祖先的提示或者惩罚,于是武丁自己进行占卜,并多次给祖先献上几十乃至上百头羊作为祭品。
庚戌卜,朕耳鸣,有御于祖庚,羊百有用,五十八有毋用,“弓斤”今日。——《合集》22099
朕、余是商王武丁自己的称谓。他出现耳鸣的病症后怀疑是祖先的原因,于是他自己与先王先妣通过占卜来进行沟通,最后通过杀牲祭祀进行自御。
除了祭祀,商代人生病了还是有一部分现代看起来稍微靠谱一点的办法的。
比如:吃枣!
这里的吃枣,可不是如今网上说的“吃枣药丸”,而是字面意义上的吃个枣。
戌卜,宾贞:[有]梦,王秉枣。(《合集》17444)
甲戌卜,[宾]贞:有梦,[王]秉枣,□在仲□宗,不□唯祸。八月。(《合集》17445)
里面提到了在做噩梦,或者是怀疑有鬼作祟得病,建议吃大枣来驱鬼祛病。
大家可能会笑,吃大枣算什么靠谱的治病方法呢?其实大枣可以驱鬼祛病一说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是主流的观点,甚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
《本草纲目·果部》“大枣”条引《岣嵝神书》有“咒枣治疟”一条,云:“执枣一枚,咒曰:‘吾有枣一枚,一心归大道,优他或优降。’或劈火烧之。念七遍,吹枣上,与病人食之,即愈。”1974年,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一个商代中期遗址中出土了用陶罐分装的桃仁、桃核、樱桃仁、郁李仁和枣核等,根据专家研究,这些都是为药用,这也是当时枣等植物果实可入药的例证。和甲骨文记载完美贴合。
再比如:针砭!
针砭这个词如今基本上都用于“针砭时事”,其实在古代,针和砭都是一种治疗手段,都是指刺破皮肤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有这样一段:其殷。口口殷。《合集》17979
如果仅仅从现代字面意义上来看,这就三个字,相信许多人都一头雾水,这说的是啥?
但是甲骨文中的“殷”字,著名甲骨学者胡厚宣认为“是一个手拿着一根尖锐的工具,扎向一个腹部鼓起有疾病的人。”
上面这个卜辞就是商代一个用针刺、针砭治病的记载。大家看下图就明白了,箭头处就是一个尖锐的工具,可能是原始的青铜针,或者是石头制成的砭。
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除了出土中药材,还出土了三件长约20厘米,形似镰刀的石头制成的砭镰,其中一件,被发现于墓主的左下方二层台上陪葬着的一只黑色朱彩、带盖扁长方体漆盒内。
说文中解释“砭”字就是“砭石如玉,可以为针。”用的时候可切破痈脓,排除淤血。可以说是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术刀,如今馆藏于河北博物馆。
再比如:火灸。在甲骨文中,还有对待病人使用火灸的描述。
丁卯卜,争贞,有“疒术”龙。贞,“疒术”不其龙。《丙)295
“疒术”(上疒下术)字在甲骨文里右边是爿”[pán]字, 左边是一个人躺在床(爿)上,人下小点点是火星灰烬,甲骨大师胡厚宣认为这就是以火艾施灸治病。
《周礼》中也有“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的记载。
当然,在商代,无论是祭祀上天,还是针砭、针灸,这基本上都是王公贵族才会享用到的医疗手段,至于普通人生病了,还是吃个枣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