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在英国,有声有色的中医传播者——柯松轩

已有 4897 次阅读 2019-12-1 22:32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柯松轩, 英国, 中医传播者

 

开始撰写《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第25章 国际化征程”,看到这个暨南大学药学院学术报告启事,就想起了柯松轩教授,这个在英国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为中医扬名的开拓者。

祖籍湖北黄石的柯松轩教授是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教授、英国中医学会创办人他还是欧洲中医联合总会副会长英国中医学会BSC主席英国中医药学会ATCM名誉顾问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湖北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英国湖北同乡会会长是他第一个将中医课程引入英国高等教育,并获得政府承认。他还力推针灸进入英国医疗体系。日前,他的事迹入选了2017“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

1986年,已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数年的柯松轩获得出国学习机会。他首站来到伦敦大学,紧接着又赴密德萨斯大学,一边深造一边授课。彼时,英国很少有从中国来的大夫传授中医知识,更少有人能用英文解释清楚中医理论。因此,他很快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从他的采访视频中发现,柯松轩一到英国,“为什么生病了不是治病,而是在身上扎针、喝苦药水?”“为什么拔火罐看上去像宗教仪式?”似问题经常被问及。由此,这也逼着让他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向西方人介绍中医。

“中医不是神秘的巫术,也不是治疗百病的神丹妙药。我们要让西方人正确看待中医,让中医发展变得更加科学化。”柯松轩回忆,他到英国的最初十年里,每天都面临着很大挑战。他时常独自一人挑灯夜战,备课、准备讲义、写论文、做研究,只为第二天去面对更多人的质疑。

他说“中医在海外传播最大的困境是治好了病却拿不出证据来,这些年我一直在做临床研究和观察,统计实际资料和数据,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为中医扬名。......中医有着几千年历史,拥有独特的智慧。我希望和更多人一起分享这种智慧。”1997年,在柯松轩的推动下,他所任教的密德萨斯大学开办了以中国中医药高校为模式的全科中医课程,这是英国第一个由政府批准、资助并承认学历的中医本科学科,为欧洲首创。两年之后,柯松轩又创办了密德萨斯大学附属中医院(现名“爱生德中医院”),并担任院长。

欣慰的是,柯松轩30多年的努力下,中医文化正逐渐被西方民众所接受。在英国,中医诊所也从寥寥无几变得寻常可见目前已经达到2000多家。而柯松轩自己,则凭着精湛的医术,获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找他看病的人当中,不乏政要名流。

当然,柯松轩心里清楚,“西方民众接受中医,并不意味着中医被西方政府和主流医学界接受。”当下中医在海外的传播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作为中医传播者,他们深知疗效的重复性不够,一个方子并不是对谁都有效,为什么?他们倡导,海外中医应该放下各自经营、各自生存的小打算,而在研究领域多下点功夫,得出规律,并在主流刊物上发表一些有影响的论文,才是中医能够真正在全世界得到认可的办法。

实际上,疗效的重复性取决于诊疗的个体化、精准化,这是中医诊疗体系自身的笼统性决定的。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环节在于,客观化基础上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是逐步细化的实证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仅仅停留在高层次的哲学层面,永远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2018年12月,由柯松轩担任总策划和总制片人的大型纪录片《世界中医》已经完成了录制。这部片子用英文讲解,以探索和发现的方式讲述中医故事。柯松轩说,“我希望通过这部片子回答三个问题:中医是什么?中医能看病吗?中医为什么能看病?”

《世界中医》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走访了英国的剑桥、牛津等知名学府,和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 在西医的发源地意大利,许多城市都有社区活动中心。就像中国老年人爱跳广场舞,许多意大利的老人也会聚集在社区中心练习太极,天气好的时候,甚至每天会有200多人一起在广场打太极,场面颇为壮观;而在私立医院,意大利大夫Dr.Lucio Sotte每天会接待很多病人,而有意思的是,这些病人中有些自己就是西医的大夫。

“中医的故事只讲给自己听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在中西医的碰撞中互相学习、借鉴。”柯松轩说,作为一个海外中医人,既要学习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智慧,也要接受新的理念,用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向全世界弘扬中医。同时,作为英国湖北同乡会会长柯松轩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湖北

▲  摄制组在牛津大学,中间站立着为柯松轩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8380.html

上一篇:“熵”与“虚”探讨引发的网聊
下一篇:[转载]杨 渝:针灸在美国发展的历程及对海外中医发展的影响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