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一位毕业研究生QQ上征求换一个新工作单位的意见,他觉得在目前的单位学不到东西,要到一个能够提高自己水平的单位工作。同天另一位十多前毕业的本科生交流人员招聘的事。前几天一位在上海开公司的毕业研究生来玩,说他目前开展业务中遇到的新问题。
与这些自己带的毕业生们聊天、交流、喝酒是非常快乐的事。因为这是一种师生情,曾经一起讨论课题、一起出差、一起面对实验的失败、又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中一段不短时间的共处。
除了家人,数个知心朋友,师生可能是人际间最贴心的了。
以前有个说法: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我觉得有这样的理念更好:一日为师,终生为友。
导师带着这样一个理念来处理与研究生及学生的关系,就会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同时也站在导师的角度上来指导自己的学生。
导师有导师的目的,研究生有研究生的需求,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该是‘双赢’的关系,任何一方单赢的想法与做法都不会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导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导向性要强,研究生来都是个体的,导师的课题组文化是长期形成的,个性的研究生来了之后,就会被同化到课题组的文化之中。
如果课题组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一直比较融洽,后面加入的研究生也会如此风格,相反,如果课题组中师生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冷漠,新来的研究生也会这样变化。
我们不能完全用我们的目的与需求来要求我们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们,而是将他们的需求与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是双赢。
当自己的学生能够学习到顺利工作的科研能力或管理能力,又达到学校学位答辩要求拿到了学位,又完成了导师的科研任务,又建立了好的师生与同学感情,这才是一个完美的师生合作,也会彼此留下美好的情感。
但这不等于不批评学生,不等于不教育他们,但批评他们是为了工作,为了能够学到东西,但不要记恨在心,不要结怨。而且学生也知道导师批评的目的。
当然由于各人的风格不一样,有的毕业生与导师联系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也会有极个别的不理解,这属于正常。如果许多学生不理解导师,我觉得导师这方面需要改变一下风格为妥。
自己的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教师的最大安慰!
中国古代有个‘九族’的说法,将教师列为第‘十族’,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