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失落的乌衣巷

已有 4354 次阅读 2014-8-21 12:37 |个人分类:古道诗词|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失落的乌衣巷

鲍海飞 2014-8-20

八年后,又来到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城市---南京。这次,才略微把它好好端详一下。它有了新变化,已经有了两条新的地铁,而这座城市正在准备举办青奥会,火车站里,街道上,各处都张贴着青奥会的吉祥物-砳砳(音同乐乐,取义于雨花石,象征劈山开路,勇往直前)

  南京青奥会吉祥物-乐乐  

 

             在水一方---秦淮河

出了地铁,便是平静的街道。映入我的眼帘是主干路两侧的大树,那是攀天的梧桐树,它是那样的粗壮和高大,而大部分的树被分成了两个枝杈,一个枝杈伸向马路中央,另一个枝杈向相反方向生长。虽然是八月闷热的天,到是因为看见了它们,那热意顿时从心头消去了一半。绿草和大树是城市的肺,是光、热量和噪声的吸收体,更能够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过马路时,司机一般都不抢道,而且感觉那绿灯的时间很长。一次我们急急忙忙走过一个绿灯,发现走错了路,回头一看,灯还绿着,我们那个兴奋啊,又赶紧走了回去。

在一个路口的小超市里,我们向里面的店员询问旅馆的方位。旁边的一位美女正在付款,她立即回过头来帮我们看手机上的地图。售货员给她找钱,她连看都没有去看。她帮我们大致确定了方位之后,在我们一再催促之下,她才去拿那已经放在柜台上的钱。然后,那美女才翩然而去,我们连声说着谢谢。想起来上次来南京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问路,一下子居然跑过来四个小男孩,告诉我们方向。

 

我们选择离秦淮河比较近的一家旅店住了下来。稍作休息安顿好之后,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便去夫子庙转转。这个时候,天空依然明亮,也很炎热,只走一会儿便汗流浃背,天气预报说今天温度接近37度。还好,只走几分钟便到了夫子庙处的步行街,街的两边都是绿树,几个小胡同分列左右,里面卖着一些雨花石之类的小商品。在小胡同里周旋一会儿,便来到步行街的尽头,而夫子庙前正对着的就是秦淮河。据说,秦淮河是秦朝时凿山引淮水而来,故又名淮水。秦淮河的南岸上有一个巨大的照壁,有介绍说这是全国最大的照壁,照壁上雕刻着两条金光闪闪的巨龙,阳光下,分外显眼。一些游船停泊在靠近夫子庙北岸的一侧,而北岸正对着照壁的岸上也有整整的一面墙壁。这个墙壁非常有特点,上面雕刻着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人物,比如,秦始皇、朱棣、李白,还有王导、谢安等。

历史上,秦淮河两岸曾经无比繁华,隋文帝之后才开始败落。古人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描述的就是这里。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唐朝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该诗中,那朱雀桥早已经不在了,而乌衣巷还在。诗的第一句着重了‘野草花’三个字,暗示荒芜;第二句强调了‘夕阳斜’,道出了当时的凄凉落寞景象;三、四两句中更是说明昔日东晋时辉煌的王导、谢安二人的豪门故居,早已经变成了寻常百姓之居所了。

从北岸穿过文德桥,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名鼎鼎的乌衣巷。乌衣巷之所以这样盛名,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两位著名的人物,就是东晋的王导和谢安,这二人都是安邦定国的良臣某将,其二人的子孙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有王羲之、谢灵运等人,所谓显赫世家;而且这乌衣巷与三国时吴国孙权曾经带领的穿着乌衣的士兵有关。一过文德桥,便可以看见一个大门,上写着乌衣巷。由此步入乌衣巷中,走了十余步,便看见了王导谢安的纪念馆,再往前走十几步,便发现了一眼早已经干涸了的水井。行走在其间,不知不觉,便到了另外一个门。我们惊诧地发现,乌衣巷竟然这么短!有人说只有五十步的距离。其实,这里的建筑是八十年代后期,当地政府仿造明清的建筑风格在这里重新建筑的。此时,正是炎热的时节,游人很少,乌衣巷里偶尔有游人走过。走在青石街上,漫步在这乌衣巷里,我依旧恋恋不舍地试图从那每一扇窗户、阁楼、砖瓦和小巷中,寻找那王谢两家的子弟穿着乌衣在里面游玩的景象,去琢磨当时三国时期那些穿着黑衣士兵、金戈铁甲,或站立、或穿梭在里面,而那谢安则一边玩着棋一边若无其事地听着来自远方士兵的捷报。但眼前,乌衣巷里空空荡荡,而乌衣巷外是高楼大厦,是飞奔的汽车呼啸而过。而这里只有一眼枯井---乌衣古井,静悄悄地呆坐在那里一声没有,或者它在聆听着风声,在等待着雨的到来。

 

                     照壁  

   乌衣古井

曾经有多少繁华,两岸的花红酒绿,一水的歌声桨声,美妙的夜色!有多少人为其吟咏,此时,两岸的夹竹桃,那白色、粉红色正在盛开。只能感慨:

风雨千年夫子庙,水天一色秦淮河;

六朝无迹云空过,半抹红霞染碧波。

 

又道是:

淮水河旁壁照立,乌衣巷里井空遗;

不知旧燕今何处,两岸桃花早满枝。

 

第二天下午,我们坐公车到紫金山。出了太平门,便可以看见紫金山了。原来紫金山的北麓有从山脚下向上一直到天文台的小径,而南侧则是明孝陵和中山陵。下午到达明孝陵入口处,天正下着雨,雨还很大,我们只好躲在窄窄的一个屋檐下,突然,那小房子的门开了,一位姑娘热情地把我们招呼进去避雨。这才使我们没有变成落汤鸡。还好,雨只下了一会儿。雨后的山中顿时清凉了许多,我们便独自向山上行走。

坐车是走马观花,看到的是一带而过的风景。要想看到细微处,那只有步行才能带来感觉,才能有所品味。正是那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八年前到这里时,我们一家人是陪伴我的父母一起来看中山陵和明孝陵的,那次,是直接坐车上山的,以至于路边的景色都飞奔而过。这次来,的确有了新的发现。在往上步行时,我们忽然发现了路边的城墙,那样的高大,足足有五十、六十米高。如果不注意,你几乎发现不了它,因为路边高大的树木掩映着它,而最重要的是那城墙的墙壁上,大部分的地方都长满了青草,有的地方居然长出了大树,再细看,有的地方砖石早已经落空。往山上走的人行路还有一个特点,居然是用一块一块的红木拼凑起来的,整整齐齐,蜿蜒向上,想来那些设计者们也是为游人着想。向上走了约二百米后,忽然又发现路的一侧又衍生出一条类似栈道的腾空木道,一块块长长的木板向前延伸,通向林中深处。我们于是沿着这条架空的木板路又向前走了一小段,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才不得不返回去。下山的时候,我们不时回头遥望着那座我们来时避雨的地方,遥望着渐渐逝去的、那高大的城墙。一个好消息是,一些城墙就要面向世人开放了。

 

   

古城墙                        油亮的木道

一年又一年,风吹过山林和村庄,绿了又苍凉;百千年年来,多少壮士,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骑着战马,剑影伴着刀光,旗帜的飞扬,来了又失去了方向。而如今,只有这雨后的山林是那样的清新敞亮,只有这夏日的草在生长,在吐露这幽幽迷人的芬芳,而这里的人,也更让人的心里觉得暖洋洋。正是:

 

山中雨后顿清凉,板路新红宽又长;

纵步前行林密处,回头犹望水一方。

绿树自然荫古道,青丛本色蔓城墙,

多少烟华风里去,唯余百草正芬芳。

 

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那曾经指挥千军万马、调兵遣将的乌衣巷了,也许,只有想象让我们来到乌衣巷,领略旧日的时光。

一座城市,人才是它的主人,人才是它的精神和灵魂。一座城市的美丽不是因为它伟岸的树、高大的建筑,而是因为它人的热情和真情,而是因为它的古朴、纯正的民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821142.html

上一篇:刮痧与一刀切
下一篇:蚁战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31 李泳 王芳 王荣林 刘旭霞 梁季阳 钟炳 杨学祥 张忆文 庄世宇 李笑月 柏舟 陈湘明 郑永春 陈小润 何士刚 应行仁 赵美娣 鲍博 陈楷翰 周金元 史永文 葛素红 姚远程 赵大良 胡俊峰 徐长庆 ljxm wangqinling kongshl rosejump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