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打通任督二脉---上火的内在机制浅析

已有 4084 次阅读 2013-6-19 13:04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打通任督二脉---上火的内在机制浅析

鲍海飞 2013-6-19

早晨看到文章《谈上火》,觉得有趣,该文论述上火的含义、讨论了几乎所有的原因,症状,分类,最后回到了《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并安从来’的认识和处理手段,是一篇完整的论述,但没有用现代的认识论、信息论和物理原理等来分析和认识这个问题。

一般的人都有过上火的经历,有的是积劳成疾,有的是郁闷而至,有的是面对即将发生到来事件的忧虑,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面对工作压力、环境状况,考试,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有的火会一夜之间迅如疾风到来,有的却是慢慢如‘润物细无声’悄悄而至。另外,当人突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突如其来的事件、结果,而内心中没有心理准备时,往往是不知所措,或心急火燎,导致口腔溃疡等疾病症状。

从生理上讲,无论是急火还是慢火,都在慢慢地影响着大脑的神经控制系统,进而影响到身体的五脏六腑各个脏器的工作状况,即信息的反馈过程,所谓的‘喜伤心、忧伤脾’等。这就直接导致急火或慢火攻心,于是人的心里和身体便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和不适,有的细微,可能不容易察觉到。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一直被这件事情占据着,于是就忘记‘管理’其它器官的工作了。中国有一门武学就是心意拳。练拳者,不仅仅是练手脚和肌肉的力量,还要练胆识和勇气,固有一胆二力之说,因此名为心意拳。两人或两军对战,一方还没有动手,而另一方已经瘫软在地,如何继续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这个道理,用意念就控制住了对方。当受到外界信息的感染和刺激,自己没有把握控制好,心脏的跳动和大脑的指挥就不会协调好工作,那么疾病就到了。简单说,如果大脑指挥中心失控,就容易导致心率失调,进而血液循环发生问题,随之身体各个脏器比如肝脏解毒功能减弱,免疫系统受到损失。因此,要积极面对生活中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

‘上火’,顾名思义,是火向上而行。因此,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火’容易在头部发生,这是因为,人有一个重要的循环系统是否流畅的问题。人的脖颈很细,因此,这里成了一个‘瓶颈’,血液血环、神经传导、能量输送都聚集在此部位。千军万马都从此处过!因此,一旦大脑和心脏出了问题,此部位就成了一个生理制约。有的人上火更容易在腰部发生,并导致很严重的溃疡。曾经,我有一个年轻的小同事,因为和同事关系一直不融洽,结果,不仅口腔严重溃疡,腰部也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溃疡问题(他打开裤带让我看过!)。后来到医院去看了医生,叫什么疾病我也到忘记了。这是因为他的腰部的腰带阻止了身体血气很好地运行。

我们一般人其实很难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因此,哪里不有病自四面八方来呀!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里产生了不快乐的要素,身体和大脑的信息处理出了问题,信息传输和反馈、能源补给出了问题。

 

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吗?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当事情货突发事情来时,就要积极面对和应对,因为你躲避不了、逃避不了。除非你放弃,但那就要面对更可怕的后果,因此要从容应对。

第二,如果感到郁闷,你可以和同事和家人聊聊天,这样会疏散一下内心的不快。你不妨大骂两句也无妨,然后就不去想了,如果再想、再去缠绕,就容易发生心里问题,进而导致身体问题。最后,放松一下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面对,去工作。

第三,如果感觉到自己心中不快,那么就可以散散步或者跑跑步,打球之类,如果可能,到四处走走郊游一下,更是好的选择。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走动中,就忘记了不快。因此,不仅要打通身体的任督二脉,也要打通心理的任督二脉。

第四,可以到医院去看看医生,简单吃点不伤身体的小药,从医生那里得到些安慰疗法。让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得到缓解和释放。

第五,要学会忘记!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忘记那些什么不公平、不合理、那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

第六,再补充一条,一定要重视自己,一定要安慰自己,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有时候,把自己当个傻子也许是种快乐!比如,我就是三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700888.html

上一篇:学校:不要把孩子往外推!
下一篇:是否可以设计这样的太空实验?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9 许培扬 陈湘明 苏德辰 李学宽 钟炳 蔡庆华 biofans anran123 fumingx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