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是否可以设计这样的太空实验? 精选

已有 12818 次阅读 2013-6-21 12:18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是否可以设计这样的太空实验?      

鲍海飞 2013-6-21                  

 

昨天晚上新闻联播的时候,看到了我们中国的太空授课:钟摆的实验,水珠以及其水珠中的气泡实验、还有转动的陀螺等实验,真是很精彩。不仅仅是视觉冲击,更有思想的震撼。因为是在微重力的情况,很多事情都变得很神奇。之所以和地球上的感觉不同,是因为参照系和相对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太空的话,反过来看地球上的实验,那么就会感觉地球上所发生的事件都稀奇古怪了。因为地球上有重力的作用,有了明显的约束力在里面起作用,而在太空里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

 

早晨上班的路上,我在想,如果让我设计一下太空实验,我会设计什么实验呢?前人都设计并实施了很多精彩的太空实验:如燃烧的火焰是均匀的颜色,飞去来器和地球上是一样的飞行轨迹。于是我想到了下面几个粗浅的实验,不知道是否曾经做过。

 

第一个太空实验:牛奶和咖啡的混合扩散实验。把白色牛奶和颜色很深的咖啡各一杯混合,会有什么结果?如果要快速混合好,是否一定要快速摇动,搅拌会有什么作用?这个实验与太空中的晶体生长不知道会有什么差别?在地球上用提拉法进行晶体生长中,由于受到重力场和温度场对流的相互作用,会发生组份分凝的现象,这是要避免的,而在太空中似乎可以避免对流作用,从而能够生长出更好的组份均匀的晶体。那么这个设计实验可以用来验证太空中两种流体的扩散行为。总之,可以设计有机溶剂、无机溶剂的混合实验,酸碱滴定颜色变化实验等。实验结果预计可能只有通过快速旋转才能实现混合均匀。要不就黑是黑,白是白了,因为没有力的梯度,只有密度的差异。

第二个太空实验:烟圈的状态和路径,即在太空舱内口吐烟圈,观察其行为变化。估计太空舱里面是不允许吸烟的,我也是反对吸烟的,但这个实验可以用来验证气体的扩散行为。地面上,如果没有风,烟一般会向上飘。实验结果预计,可能是烟圈从口中吐出后,受到初始力的作用,会在太空舱中向前移动,与空气分子相互作用会越来越大。

第三个太空实验:鱼缸中金鱼的游动。准备一个鱼缸,加满水,观察金鱼在水中是如何游动的。在地球上,受到重力的作用,金鱼一般都是规规矩矩和我们一样‘直立行走’。那么在太空中,金鱼会这样吗?在太空中,金鱼还会有方向感吗?实验结果预计:失去了重力的导航作用,金鱼估计也要不知所措地游动,它可能会迷失在水里,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掉过去,也会坐立不安。

 

反思1:实验一中的描述有一些问题,仍然是以地球观来看待问题。实际上,在太空中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液体将以球形状态呈现。因此,实验中,需要从装牛奶和咖啡的容器中,比如牙膏,挤出一大滴白色牛奶球和一滴棕色的咖啡液体球,将其接近混合,观察结果了。

反思2:实验三中,可以用一个固定玻璃容器来装水,然后里面放鱼来观察;或者在太空舱中原位做一只很大的水滴,然后将一条小鱼放进液滴中,就得到了一个水晶鱼琥珀了,估计这样的实验可能会好看。

 

To be, or not to be. 确定还是不确定,真的很疑惑。地球上所进行的实验都是确定的吗,还是以几率来估算?而太空中所进行的实验都是确定的吗,有唯一解还是有多个解?还是存在几率?在太空中扔一个骰子、骰子或者一直向前,或者一直旋转,或者一边旋转一边向前。只要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在太空中的实验解为:Leave it,and Let it be!

 

 

参阅:飘浮--神秘的微重力环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58635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701492.html

上一篇:打通任督二脉---上火的内在机制浅析
下一篇:能否设计这样的太空实验?(2)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33 陈楷翰 曹聪 李学宽 刘洋 钟炳 许培扬 陈小润 苏德辰 武夷山 吉宗祥 鲍毅 蒋迅 袁君云 马萧萧 陈明路 吕洪波 徐大彬 田云川 黄晓磊 程智 金小伟 常顺利 水迎波 杨文祥 黎夏 biofans crossludo xinan1023 xqhuang zhanghongmin79 zhongweiguo8 zhangsuigen8504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