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时光小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p 编辑人生。

博文

情绪存在的理由 精选

已有 4440 次阅读 2011-8-21 18:16 |个人分类:我的豆腐块|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书评, 《生命存在的理由》, 《南方都市报》

 

(北大出版社 陈静)

 

版次:GB27   版名:南方阅读 科学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8-21

 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1-08/21/node_523.htm#

 

 

 为什么我们在天气阴霾时会情绪低落?失恋时会悲伤?女性在产后会忧郁?羞愧时会脸红……难道这些情绪都是理所当然的吗?难道我们就心甘情愿的做它们的奴隶么?

150年前,达尔文(C.R.Darwin18091972)就认为,情绪是人类和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可以遗传,是进化的结果。为了这个结论他做了十年的表情研究,他曾在自传里写道:“我的长子生于18391227日,我马上开始记录他所表现的各种表情的开端,因为我相信,即使在这个早期,最复杂最细微的表情一定都有一个逐渐和自然的起源。”今天的科学研究仿佛为达尔文找到了更多的证据。以色列科学家吉利·培勒对21名盲人及其30位亲属的表情研究发现,盲人表现喜怒哀乐时的面部表情和其家人非常相似,与非亲属的却差别较大。美国科学家大卫·松本(D. Matsumoto)对来自20多个国家的柔道运动员拍摄了4800余幅面部表情的照片,分析显示,先天失明的运动员和视力正常的运动员,其面部表情的各项数据具有很大“相关性”。从生活经验中也能发现,那些被他人抚养长大的孩子,其面部表情的也会像亲生父母……上述例子意味着,如同达尔文认为的那样,表达情感的一些面部表情可能是人类自然选择的产物。

情绪并非人类独有,我们对宠物狗的观察就可感知,当它们处于攻击或亲善状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肢体状态和面部表情。著名的动物生态学家珍妮·古道尔(J. Goodall1934  ),曾深入丛林实地观察黑猩猩长达38年,她注意到:“黑猩猩的肢体语言的交流和人类非常相像。小别后重逢,它们会亲吻、拥抱,或者亲切地拍对方的后背。争斗时,它们也会采取吓唬、怒吼、拳击等手段……”

  我国藏民文化中自古流传着“四面佛”铜像,表现了人类“喜怒哀乐”四种基本情绪,其蕴含的心灵修行之意不言而喻。早在1872年达尔文提出了人类的“五种基本情绪”,当代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 Ekman)则认为有7种表情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无论如何,人类表情之丰富是有目共睹的,光是表达喜悦的表情就有多种,而在众多表情中,达尔文认为:“脸红是一切表情中最特殊而且最具有人类性的表情。而且,在一切引起脸红的原因中,最有效力的原因就是害羞。” 据此,后来很多社会学家认为,人类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就是人类懂得羞耻。

也许情绪本身远远比科学能认识到的更加奇妙,不同的情绪自然伴随着不同的身体状态,而情绪的功能除了有效传递情感和信息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还有利于生存,比如婴儿的啼哭是为了获得母亲更多的关注。积极的情绪也有利于维持恰当的人际关系,上海师范大学的陈蓉霞教授认为:“正是情感令我们摆脱因果律的束缚,自由地采取行动。人类的情感更为丰富发达,人类享有的自由也就比动物更多。”

张田勘在《生命存在的理由》一书中用现代科学研究结论回答了本文开篇的疑问:离愁别绪和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在起作用。比如,不同的季节大脑中的5-羟色胺浓度也不同,因而能让人感知到四季;女性产后忧郁症可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关;皮质醇和神经肽Y也许左右着人们的胆量……不可否认的是,还有更多的社会和文化等外界因素在左右着我们的情绪。

当然,很多事情是矛盾的。所谓喜极而泣,情绪的标签并非单一的。就像荧幕上风靡全球的“憨豆先生”,带给全世界幽默和欢笑,可生活中的他自己却患有抑郁症。也许,这种反差正是生命之美的一种吧。福楼拜有句名言:“科学与艺术在山麓下分手,必将在山顶重逢。”在《生命存在的理由》一书里,也许可以这么理解:“科学与艺术在山麓下分手,必将在生命内核中重逢和融合。”

 

《生命存在的理由》,张田勘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月,定价35元。
 
 
 

封一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877-478005.html

上一篇:天体的音乐——读开普勒《世界的和谐》
下一篇:科学家也常常是艺术家
收藏 IP: 123.116.61.*| 热度|

5 张玉秀 武夷山 吉宗祥 高建国 李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