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罐篇诗句中的天象
尤明庆
在Edward Fitzgerald (1809 –1883)的英译 “Rubaiyat of Omar Khayyam(鲁拜集)”1859年初版中,“KÚZA–NÁMA(陶罐篇)” 的第1首诗列全书第59,
Listen again. One Evening at the Close
Of Ramazán, ere the better Moon arose,
In that old Potter's Shop I stood alone
With the clay Population round in Rows.
梁实秋译文
请再听。有一天在开斋前夕,
期待中的明月刚刚升起,
我独立在那老陶器店里边,
在我周围是一排排的陶器。
黄杲炘译文
再听听。斋月将尽的一个傍晚,
在姣好的新月还没升起之前,
我独自站在那老陶工的店里,
周围是一排排的泥胎国成员。
在第二版中,这首诗列第89,字句作了较大改动
As under cover of departing Day
Slunk hunger-stricken Ramazán away,
Once more within the Potter's house alone
I stood, surrounded by the Shapes of Clay.
以后3个版本中这首诗列第82,但文字没有再作变动。李霁野先生在翻译第一版75首诗后,又翻译了第四版101首诗而出版。该首诗的中译文 “斋毕近黄昏,姗姗新月升,只身陶店里,奇事请君听”[3],似乎仍是依据初版翻译的。
Edward Fitzgerald 将初版中的景象“Moon arose”改为意象“Ramazán away”,一直保留以后的版本中。这可能基于对天象认识的修正,即新月没有升起的过程。
日常所见的太阳和月亮西行只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觉效应。正午太阳在南北向的位置不同显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而午夜月亮在东西向的位置不同显示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月相对(望);傍晚月亮东升,太阳西落。其后,月出渐迟,月相渐瘦,成为下弦月(左侧亮);月底月相成为一牙(残月),黎明才从东方升起。后半月,月亮尚未达到西方地平线太阳即已升起,天气合适可以在上午同时看到太阳和月亮。残月尚未升到天顶,即因太阳光线增强而在视觉中消失,我们不能看到月落的过程。
农历每月初一,日月合相(朔),月亮无明亮部位。初二、三日,月亮成为娥眉月(新月),在太阳落山后因天空变暗而出现在西方,并不明亮,且很快从西方落下;此后月相逐渐丰满,成为上弦月(右侧亮),且出现位置东移。在初七、八日,月亮黄昏时出现于中天而西行,因而月初不可能见到月亮的上升过程。
简而言之,月亮每29.5天(朔望月)绕地球一转,同一时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每天向东移动约12度;若月亮在前方天空,夜晚可见,白天不可见。月初黄昏时新月在西方,因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觉效应而从西方落下,不能用“升、出”,只能用“现、露”。同理,残月不能用“落、沉”,只能用“隐、消”。
又,回历九月为斋月,从日出到日落进行斋戒。见到新月之后的次日为开斋节(回历初一),通常相当于农历初三。如2011年的开斋节是公历8月31日,农历八月初三。
1 梁实秋译.欧玛卡雅姆的四行诗[A]. 见:梁实秋文集第十五卷[C]. 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686
2 黄杲炘译.鲁拜集[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140
3 李霁野译.莪默绝句集[A]. 见:李霁野文集第八卷[C].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