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y98765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博文

俺五十年前的高考

已有 3654 次阅读 2014-6-8 14:0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网上, 老人家

                                               俺五十年前 的高考

           这两天全国上下都在闹高考,惊天动地,沸沸扬扬 ,科学网上也不例外。所以,俺老人家不甘寂寞,也来凑个热闹,说说俺当年的高考。

         俺的高考发生在公元1964年,至今已过了五十年,有些情况在记忆中经模糊了。

         俺就读的高中是山东省枣庄市第一中学(校址在春秋时就已得名的嶧山脚下的嶧城,枣庄市县改市之前的嶧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那时候的中学校没有什么重点不重点之说,只不过一中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校长是枣庄地区有名的老革命、也是文化名人的李浩(我父亲抗日时的老上级,后来成了我弟弟的岳父大人),声望很高,用现在的标准和观念来说,它实际就是一所重点中学。

         高三下学期时,为了迎接高考,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了文理分科,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俺当时已是有五年团龄的老共青团,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在班上,俺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包括体育课在内的各科学习成绩都在90分以上;其中语文最为突出,俺的每一次作文几乎都被语文老师拿来作为范文在班上和年级中进行讲评,考文科是比较有把握的。于是,为了保证学校整体的升学率,俺就被分到了文科。

         记得大约是在高考一个月之前,考生要按规定参考招生简章填报志愿。那时的招生简章名副其实:四开大小的印张,各高校按一定顺序,白纸黑字,依次排列,文理科各一套,一览无余;不像现在,各校、甚至有的院系都有自己的招生广告,且图文并茂,自吹自擂,花红柳绿、光怪陆离。俺拿过文科招生简章一看,赫然在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据传,中国人民大学是专门培养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的,政治上要求较高,而俺的条件正好与其要求相符合。于是,俺毫不犹豫地就把第一志愿填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志愿是上海华东师大,第三个记不清了。在人民大学的志愿中,具体又有三个专业,俺分别填的是农经、哲学和新闻。俺之所以把前两个专业填为农经和哲学,是因为这两个专业要加试数学。俺的考虑是,对于一些片面偏向文科的考生来说,一看到这一条,就被吓住了,不敢报了,但俺不怕。俺还考虑,城里的公子哥儿对沾农字边的专业不会有兴趣,因而也不会报考;而对于俺这种农家子弟来说,这是无所谓的,管他农不农,只要能考上人大,将来能弄个领导干部当当就行。在俺看来,有了这两条,俺的竞争对手就少许多,俺被录取的可能性也就大得多了,岂不妙哉!

        高考是在离嶧城约50华里的滕县一中进行的的。考前一天的午后,学校用卡车把俺们送到了幐一中,全班在一所铺了麦草的大房子里住了下来。由于找不到更多的房子,全班男女同学只好同居一室,男女同学各占一头,带队老师睡在中间。住下后,带队老师带领同学们去看了下考场,然后大家就回来休息或自由活动了。

        当天傍晚下了场小雨,天气变凉,可能也因为下午坐卡车吹了一路的风,晚饭后俺突然病了,感冒了,发烧,头痛。这一下可把带队的老师急坏了。他赶忙找来医生,给俺吃了些阿司匹林之类的治疗感冒的药,就安排在草铺上睡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头有点晕,但好像并无大碍,俺还是抖擞精神,带病参加了考试,共六门课,考了两天。考后,俺自我感觉发挥得还可以,但到底能不能考取,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好在在此之前学校反复做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一颗红心”是说,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参加祖国的挑选。“两种准备”

 

是说,考上大学,就继续深造,学到更多的知识、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考不上就安心回家做工务农,在工农业战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俺当时确实有这样的“红心”和“准备”,所以考完后,和同学们小聚了一下,就回家干农活去了。但同时俺也觉得,凭着俺的实力,被录取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果然,好事还真的就来了。在俺回到家里约半个多月后的一天,俺挑了一担子干草(把青草割下来,晒干,作为牲口过冬的饲料)到收购站卖了去公社领钱的时候,被俺同村的一个公社的孙秘书看见了。他说“哈哈!成亚,我正要去找你呢,跟我来!”俺不知是啥事,就跟着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他又是搬板凳,又是倒开水,让俺坐下说话。俺有点摸不着头脑:俺和他虽是同村,还是村里小学的校友,但他平时见面连招呼也懒得打一个,今天这是怎么了?这时,他笑容可掬地对我说:“成亚,恭喜你,你考上大学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说着,他从一个文件夹里取出一张32开大小盖有大红印章的纸片,递给俺,说:“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老弟以后可要发达了。恭喜,恭喜!”俺一看通知书,录取的不是俺报的第一专业的农经,而是俺排在第二专业的哲学。入学后俺才知道,人大哲学专业的收分是全校各专业中最高的,俺因为成绩优异,故被调整到了哲学系的哲学专业。此事虽并非完全出乎意料,但俺还是感觉大喜过望,就顾不得孙秘书的殷勤,赶快拿起扁担,飞快地跑回家,給老爹老妈报喜去了。后来得悉,当年 枣庄市市考入北京高校的就只有俺一个;而且,由于在枣庄市的历史上,俺是第二个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因而在一定范围内还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当时人大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然后是清华、北大、北师大和科技大)。      这事转眼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俺人也老了,但身体还好,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感谢从小学到大学教育、培养俺的老师们。遗憾的是,俺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一辈子,既没有”发“,也没有什么”达“,终老只是个酸秀才、教书匠,辜负了那位孙秘书和许多人对俺的期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3197-801563.html

上一篇:七绝 步韵和李祖龙先生《83岁自寿诗》
下一篇:顺口溜 看许培扬老师博文《世界杯,关中国屁事?》偶成
收藏 IP: 182.149.72.*| 热度|

23 郑永军 吕喆 钟炳 陆俊茜 余昕 张忆文 许培扬 罗德海 王春艳 李轻舟 蒋永华 鲍博 应行仁 尤明庆 李学宽 喻海良 黄俊 刘立 周可真 赵美娣 刁空非 dulizhi95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