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y98765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博文

童年趣事——老家冬天的地屋子 精选

已有 9291 次阅读 2011-2-13 11:4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老家,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老家冬天的地屋子

   

     五十年代,我在上小学,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值得回忆。村里冬天的地屋子就是其中一件。

    那时,农民们虽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热情高涨,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总的说起来,农村还是贫穷落后。到了冬天,农活极少,村民们需要一个聚会和消闲的地方。如何解决?一个传统的办法,就是大家出义工,在村里挖一个近2米深,面积约50平米的长方形大坑,上面象盖房子一样,搭上脊梁柴草,留一个门,立上一个可供上下进出的梯子,这就是所谓的地屋子。因地下的温度本来就是冬暖夏凉,再在里面生上一盆火,四周铺上柴草,所以,尽管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地屋子里却暖烘烘的。一些闲了没事的人,特别是一些家境较差无取暖条件的人和一些单身汉,就凑集到这地屋子里,取暖避寒,说话聊天,抽烟打牌,消磨时光。条件虽然原始简陋,但大家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村民们把这叫“蹲地屋子”。有时,会请村里读过书的人到里面去“啦大呱”(讲故事),一啦就是大半夜,大家或卧或坐,听得津津有味。我父亲就是一个“啦大呱”的高手。他因上过几年私塾,读过一些诸如《三侠剑》、《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包公案》、《施公案》等一类的剑侠、公案小说,记性又好,有时一讲就是一个多月,既不看本子,也不会“重本”。其报酬就是几口旱烟、一壶粗茶(火盆上方吊一个铁壶,可以一边烤火,一边烧开水,泡茶),你说他傻不傻,逗不逗?

    有一年冬天,我们七八个小学同学,觉得村里的大地屋子人太多,太嘈杂,空气又不好,就自己动手挖土方,从家里拿了一些木棒、柴草,搭建了一个约七八平米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地屋子。大家在里面说笑玩耍,看书学习写作业,其乐无比。那感觉,回想起来,好象并不比现在住星级宾馆差。

    但这种快乐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大约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政府提倡“变冬闲为冬忙”,身强力壮的农民冬天要去开渠挖河修水库,再加上大炼钢铁什么的,村里冬天就再也不盖地屋子了,我们的那个小地屋子也垮塌报废了。一切都成了历史的记忆。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人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很强的。条件差有条件差的活法。只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氛围,在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照样可以活得健康快乐。我这个从地屋子里走出来的少年,不仅考上了大学,战胜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而且至今还活得健康,就是个证明。

    当然,人往高处走。社会在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完全是合理的。谁也不愿再回到过去原始落后的状态。而这也就是国人梦寐以求地要实现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吧!

    过去的已经过去,愿普天下的人们都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3197-412506.html

上一篇:诗一首·题富豪纷出巨资预定春节家宴
下一篇:童年趣事——我们村的剧团
收藏 IP: 222.212.201.*| 热度|

48 刘洋 付碧宏 武夷山 姜洪洲 刘庆丰 许培扬 马磊 刘进平 吕喆 钟炳 宋之 陈安 逄焕东 赫英 杨立泉 孙永昌 陈永金 李学宽 丛远新 邸领军 李毅伟 刘广明 柏舟 黎在珣 鲍海飞 吉宗祥 王晓峰 孔晓飞 傅云义 王随继 陈湘明 罗帆 蒋永华 刘圣林 王春艳 杨学祥 樊晓英 郑永军 王永林 周可真 刘钢 lyb880919 xinxie zhiyan ssqs jiaol gongtao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