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光速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ugu234 交流电速度可能超光速 Research on Faster Then Light

博文

谈谈几种网络论文系统的差别

已有 4363 次阅读 2014-5-19 07: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网络论文

全世界科学论文的数量是每九年翻倍,现在几乎是泛滥“成烂”。

现在是网络时代,开源期刊(OAOpen Access)作为新型科学期刊,更加迅速地增加了论文的数量。开源期刊是美国的电子预印本系统发展的产物。

我曾经发过几篇博文,谈到科技论文的网上电子预印本问题。

最近一位朋友问我,美国的电子预印本系统与中国的电子预印本系统、OA期刊以及网络博文的差别。这里我从个人的经验,初步谈一些看法。

美国的论文预印本系统:http://arXiv.org,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 1991年建立的。其目的是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目前主站设在康乃尔大学,在世界各地设有多个镜像站点。

arXiv.org收录范围:包含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定量生物学等学科。已收录了超过50万篇论文的预印本 (preprint)。研究者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论文排版后,按学科类别,通过互联网上传至相应的学科分类中。

arXiv.org的管理者以前采用宽松的预审制度。他们仅仅看一下作者的单位,论文的格式,大致的学术水平,一般在第2天,上传的论文就可以发表。这是由于arXiv.org默认了文责自负的原则。所有发表的论文都按照分类和日期编号,它事实上为论文作者的版权提供了文字的依据。

arXiv.org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式获取,他人可以免费地访问及下载全文数据。用户可以直接从浏览器中进行检索和下载。

由于arXiv.org的上述优点,20多年来,arXiv.org 广受科学工作者的欢迎。许多科学工作者在正式投稿给科技期刊之前,经常先把论文“挂”在arXiv.org上。一则有了版权的文字依据,二则看看读者的反应。

现在流行的OA期刊(Open Access) 的特点也是开放式获取。他们大多申明,论文需要经过严格的审稿(Peer Review)。可是由于这是要向作者收费的“服务”,所以OA期刊的学术水平相差很大。例如,世界著名的Nature期刊,就有多种OA子期刊,它们的审稿是比较严格的,否则将影响Nature期刊的声誉。然而,也有很多OA期刊审稿不太严格,他们向作者收费好像成为主要目的。

在中国,目前OA期刊很少。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也没有影响力。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与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的网站主办的。作为国家级单位,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可惜的是,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没有得到单位足够的重视,没有配备足够的科技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宽松的)预审,有些上传的论文连起码的格式都不对,有些论文带有明显的低级错误。其结果,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成为了一种“摆设”,正规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者很少人愿意把论文上传给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以自然科学栏目(包括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生物学)而言,上传论文的总数还不到8000,就是一个明确的数据。

话又得说回来,与科学网的个人博客相比较,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毕竟是一个有日期记录和有论文编号的科学论文库。 已上传的论文,至少要看上去像论文(有摘要,有参考文献)。在已经上传的论文中,我相信有少数论文是有科学价值的。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没有影响力,与中国的科研体制有关。在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上发表的论文与学位无关,也与“提职提薪”无关,这样很多科学工作者缺乏把论文“挂”在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的“动力”。

至于科学网上的博客文章,这是科学工作者的日志,不是科学论文。

总之,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与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的网站主办了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毕竟是一件好事。现在没有影响力,如果改进工作,加强力量,以后可能会产生影响力。办好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目前或许是我个人美好的愿望,我希望在几年以后成为现实。

 

如果看到国人用中文在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上传很多优秀论文(加英文摘要),这种感觉将是美好的。更加重要的是:这对于鼓励科学工作者摆脱急功近利的干扰,为科学创新作出贡献,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平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1800-795683.html

上一篇:我们为的是科学真理
下一篇:好办法不用,你们吵什么?
收藏 IP: 114.91.244.*| 热度|

12 许培扬 肖建华 赵斌 魏青山 钱大鹏 杨新铁 黄兴滨 黄德民 xqhuang huchangwei tm66jjbj N2N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