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工作回顾
贾伟
旅行刚回到家,坐下来码几句话,点评下自己一年来的工作。
2013年科研工作中,可圈可点的一项是含三聚氰胺奶粉致小儿急性肾毒性的研究,这项工作在上个月底 Science 杂志评出的2013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2013)中被提及。十大科技突破其中一项(Your Microbes, Your Health)列出了去年几个肠道菌和人类健康的相关研究工作,排在第一个讲的是我们的研究:
In 2008, nearly 300,000 infants in China got kidney stones from milk formula tainted with melamine, a plastics additive that was used illegally to bulk up the formula's apparent protein content. This year, scientists found that a bacterium may be to blame. A study showed that rats exposed to melamine developed fewer kidney stones when they were given antibiotics. The reason: The treated rats lacked Klebsiella, which converts melamine to a form that collects in the kidney. About 1% of infants carry Klebsiella - about the same percentage of infants on milk formula who got sick, suggesting this microbe may play a role in human toxicity as well. 详细介绍见我2013年博文:“毒奶粉”的毒性与肠道细菌有关。
这项以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为第一单位完成的工作源于我们的代谢组学发现,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top-down)”式的研究方式,先通过组学工作在整体层面发现问题所在,再用分子手段找出问题的答案来。尽管历经了好几年,文章也发了,我个人并不觉得研究已经完成,因为这个毒奶粉-肠道菌群互相作用产生结石的结论是以动物模型为基础得到的,还要在人的身上确证,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化研究。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课题组还在努力!
另一项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的研究工作是用代谢组学手段分析白血病病人的血清代谢物,发现了一个代谢物,2-hydroxyglutarate,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人的治疗结果和生存期有很强的预测作用,该研究是跟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的陈赛娟老师合作,结果发表于PNAS。这项工作的特点也是top-down,先profile, 再对其中的single marker进行表征。
展望2014年,我给自己的一项任务是继续花大力气建设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转化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基本班底是我原来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课题组,这个课题组曾经人丁兴旺,有近三十名成员(记得当年聚餐时大伙儿得坐三桌)。后来我离开后,学生陆续毕业,课题组面临解散,好在六院很坚定地支持建立转化研究中心,我们剩下的几名“老队员”辞去交大本部的工作,把实验室搬到了六院重起炉灶干起来了。
从今年起,我计划花力气和时间推动这个新实验室。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队伍力量薄弱(仅有4名成员),条件简陋 - 在六院的一个老楼“螺蛳壳里做道场”先干起来了,我得带着同志们“二次创业”;二是同行业竞争激烈,全国的转化医学中心犹如雨后春笋,而且很多“来头”大、投资惊人。举个例子,上海交大医学院以瑞金医院为依托的转化医学中心,国家地方共投资9个亿,有一批院士、准院士在内的“超豪华”主力阵容。跟这样的“恒大俱乐部”相比,我们属于街道里弄业余足球队 – 没有政府的大笔投入、团队很草根、领军人物“腕级”很低,所以,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做事。好在科研这个东西不一定是靠投入决定的(当年这个三聚氰胺项目,我们组也没拿过国家资助)。我03年在交大起步时,实验室启动经费才30万,也活下来了。既然六院的同仁很支持,俺们这支街道足球队在未来几年就上场好好踢一把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