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维的思维
贾伟
科学网又一年一度地开始热议诺贝尔奖了。咱没有那些预测(谁能得奖)、评价(谁该得奖)的本事,就说点自己感兴趣的小事。
看到昨天赵明博主有篇精选博文:院士一语惊人- 十年后中国得诺奖将成常态,想说两句。事实上,一周前赵美娣就发了类似的博文:十年后国人获诺奖将成家常便饭:真会做梦(当然也搞不懂科学网为什么没给她的也“精选”一下),我当时就有点感想。感想其实很简单,这应该不是什么官话,我个人觉得南京工业大学的黄维校长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
黄维校长说的是: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
有一次在国内出差,跟一名985高校领导一起“工作午餐”,就俩人,又很熟,话谈得就很随便。期间他说了个观点 – 国内高校正在全面接近美国,很快将会不分上下,理由主要是投入上的变化。他说,八十年代我们待遇差,科研经费也不足,很多人被香港的高校“贱买”过去,做个访学,拿点小钱,把最好的成果全在人家的地盘发表了。现在我们投入上来了,香港那些大学已经没有优势了。目前美国学校的待遇还是好过我们,但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赶上来,年轻人不必往外走了,好的成果就会流到我们这里。
我越听越觉得黄维以及跟他一样的领导们的思维方式也还是比较靠谱的!科研论文数量上来了,排名上来了,与国际最好的大学们在“同一个方阵”里迈步,怎么还会迈不出诺贝尔奖呢?我相信持类似观点的领导不在少数!
我没想要跟两位博主一样,站在反方驳斥说,科研投入多并不意味着创新一定多,中国尚缺乏健康的科研环境和生态,等等等等。而是想说,一个人,一个学者,在同样一个环境下,站的层面不同,看出来的问题居然会很不同。这本身不值得奇怪– 站得高看得远嘛!我想说的是,这些学者,在进入管理系统后,站得越是高,却越是看“不远”、看“不明”局势,这是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