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中国大学
贾伟
暑假的时候带着全家去了一趟北卡的Asheville,在那儿参观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叫Biltmore House。老实说在这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地方看到这样一栋楼还是很震撼的。仔细研究这个楼,才知道是属于美国Vanderbilt家族的财产。这个范德比尔特和洛克菲勒家族齐名,在美国渊源很深,它名下的庞大财团具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有个数据可以参考下,在1870年前后,范德比尔特家族通过搞蒸汽船航运和铁路运输,其私有财产达到2亿美元以上,折合今天的市值应该是在1000亿美元左右,这个身家在当时(包括现在)绝对算得上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了。
老范家族的人尽管富可敌国,但他们和老洛两个家族做了相同的一件事,就是捐资兴办了两所一流大学,即北美著名的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和洛克菲勒大学 (Rockefeller University)。
我一面感叹Biltmore House 的壮观,一面在想未来我们一流大学的背后不知是否会有像范德比尔特这样的中国实业家作为奠基人?中国自古以来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度,我在推测,随着国际大学对中国市场的全面渗透以及中国民间有识之士的大举介入,未来的大学中将会出现公立大学(目前的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支持的大学)、私立大学(民营)、以及中外合营的大学(国外高校在中国的分校)三足鼎立的局面。
目前中国刚刚诞生了几家中外合营的高校,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来自北卡的)杜克-昆山大学、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这几所大学中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尚未开张,还处于工程建设阶段,据说还有几所国外大学正在与中方紧锣密鼓的洽谈和准备之中。在私立大学方面,尽管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民营高校,真正高起点、高质量的私立大学却还没有脱颖而出的,也没有迹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
在中国缺乏大量的民间教育捐助或许还有文化上的因素。最近我跟一位意大利裔的美国教授聊过这件事,他认为从公益捐款的角度,中国人和意大利人相似,两国的富人都喜欢将钱财传给下一代,后人在此基础上继续累积,再往下传;而美国富人多喜欢把钱财捐出去,让孩子自己去自食其力。
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中国文化里,家庭责任远远高于社会责任。这个似乎也没错,但实际上这样的理念和教育下社会公德心和公益心就弱化了。我们每个小康之家都愿意为自己孩子的教育牺牲一切,却不一定愿意出手相助社会上千千万万的孩子,集众人之力去创办一所真正的具有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大学!
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建国前美国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这个名字,但可能不太清楚这位出生于中国杭州的传教士为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创始人,在1919年受聘担任燕大首任校长后,他用不到10年时间,便把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烂摊子,办成一所在当时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到1937年,燕大收到的捐款高达250万美元(当年范德比尔特家族办大学的捐款是100万美元),在1917年,燕大年度总预算为3.5万美元,有87%来自教会捐助。值得一提的是在司徒雷登先生的推动和努力下,燕大不差钱了,而“司校长”本人却一直过得生活拮据,即便是在1946-49年当过美国驻华大使,到了晚年仍是一文不名,穷困潦倒。回到美国后他常年寄居在朋友家中,于1962年9月在华盛顿病逝。他生前希望能将骨灰埋在燕京大学校内,但这个愿望始终无法实现,直到去世46年以后(2008年),他的骨灰被安葬于中国杭州半山安贤园。
未来中国大学中,培养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私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所在!但私立大学取决于民间捐款,而我们的范德比尔特和司徒雷登在哪里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