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一下武夷山老师的困惑
贾伟
读了武夷山老师的博文《快要退休的我有很多困惑》,决定写点什么。
武老师难得在他的博文中吐槽,讲了几件让他困惑的事。第一件事说,我们都鼓励山区的孩子们多学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但问题是,能干人都走出大山了,谁来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呢?第二个问题是不少聪明的学子在考入清华、北大后却选择放弃学籍出国留学,他们这么做,等于将原本可以给别人进入国内名校的机会给浪费了,而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却可能会在中国踏踏实实干下去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上这种情形,我们苦苦思索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用杨绛先生的话说就是: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当然这句话在这里不适用,因为武老师是个读书人,博览群书见识卓著。但我试着说武老师的思维如果切换到另一种文化意识体系,也许就不会那么困惑了。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山区的孩子的确应该走出去,因为他们留在那里,碌碌无为,也不太可能有什么大贡献;而哪一天外面的机会不多了,这些开阔了眼界的孩子终究会回来,做点事情也造福家乡。高考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哪一天国内高校真正的世界一流了(而不是仅拿口号和排名来骗人骗己的话),自然会留得住聪明而有抱负的学子。小到一个乡村一所学校,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其发展都是兴衰交替,风水轮流转。而我们看问题的着眼点也许应该更多地放在个人身上,因为普通个体的健康发展才能逐步带来整个群体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人性走向成熟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我想也许当武老师退休后,视角会有变化,看法会有所不同。
当然,后一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人性的退步,绝不意味着社会的进步!诚如武老师在后面两个例子中说的,迄今的薪酬制度不能使多数科技工作者和其他知识分子获得体面的收入,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的钻营,很多的先己后人,很多的见利忘义。这里我们要看到,先有很多的不公,再有人性的阴暗面的逐步抬头。我们还知道,站在贡献和分配的角度来衡量,社会永远有不公的一面,本就那么多资源,有少劳多得的“聪明”人,必定有一大批多劳少得的“劳碌命”,很不幸我们很多人都在后一个团体里。
八年前,我也面临过类似的困惑。我这样的一个普通海归,在上交大跟其他海归一起,用5-6年的时间建设了一个新的药学院,还帮着创建了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当时的待遇跟普通教授没啥两样,苦中有乐。眼看着新学科上了正轨,很多方面的研究开始出成果的时候,学校开始大力从海外引进人才了,新的管理者和学术领军人物空降到岗了,其待遇是我们这些“老人”的很多倍。记得那时候我跟一个(被调整了职位很想不通的)同事有过一次深谈,谈话中我的核心观点有两个:这些新人也是怀着梦想回来干事业的,有朝一日又会成为旧人被更新的人取代,如此循环往复,我们不必迁怒于他们;在这块地盘上,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这些年也干了一些事,这就够了,往后我们要么把心态放平顺应这种变化,要么另谋出路,再找个新地盘去发展,哥们儿还是往前看吧!
记得曾经如日中天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大咖Larry King在2010年对(想把他拿下的)电视台管理层很有风度地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已经拥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职业生活,现在已经到站,是时候下车了。借此我也想对我们内心敬重的武夷山博主说,您工资单上的数字可能单薄了点,还是选择珍藏吧。少一些家国情怀,你会少很多困惑。莫忘了继续欣赏车外的风景,尽管前面快到站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