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小人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女小人

博文

To “我的名字不重要” 精选

已有 10919 次阅读 2008-4-18 22:29 |个人分类:teach|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孩子,谢谢你的留言及其中表现出来的信任。抱歉最近有点事,回复晚了。我不是一个好老师,不擅长写作。零零碎碎地说一些我的想法,希望通过沟通和交流,给你一点参考,也帮我更好地了解学生。
我赞同你的说法,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学生心里多少把导师当作父母,很多导师心底多少也把学生当作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年龄,估计是大学毕业直接进研究生,因此我叫你孩子,希望别介意。这种心态,有利有弊。利是师生间感情比较亲,弊也在于师生关系过近,学术上反而不够严格。我常常提醒自己又常常犯的毛病,就是对学生不够尊重,总觉得“我是为你好,训你一顿也应该”,或是“恨铁不成钢,为什么不多努力”。而学生,尤其是女生,比较容易产生对导师的依赖。我的课题组女生多,这一点比较明显。
对于导师来说,最大的财富是学生。不是学生在课题组的2年、3年,而是从进师门开始以后几十年。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做了多少实验、发了多少文章、参加了多少工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课题组,真正地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锻炼了能力,给学生提供在其它环境下得不到的机会和训练,让学生离开课题组时比进来时在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参加工作,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不断提升。这才是真正的研究生教育。这才会让学生真正地跟老师亲,跟课题组成员亲,这种‘学术血缘’,持续绵长。
同样地,对研究生来说,这2-3年的时间,不能仅仅是拿一张硕士文凭,现在文凭并不值钱,也不难获取,人生最宝贵的青春,为了文凭浪费,太可惜。本科毕业参加工作,认认真真干23年,能获得的薪水和地位不会比研究生毕业差。
研究生不能以参加了多少项目,发了多少论文来评价自己研究生阶段的收获。(我本人以研究为主,所以谈得比较多的是实验和论文。工程项目与此同理。)这些东西,是外行‘管理’内行的工具,不是学术水平和能力的真正表现。在目前的阶段,导师和研究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压力需要做项目发论文,我不清楚你所在学校的要求,估计类似。这种外来的压力我们只能满足。但作为一个研究生,一个科研人员,应该分得清什么是‘应该’什么是‘只能如此’。科研思路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应该’,其它的,都是现实条件下‘只能如此’。以前,我总想保护学生,不让他(她)们接触各种各样的‘考核、要求’等等,后来发现不现实。只好告诉他(她)们,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做,包括为了毕业发没什么价值的论文,为了结题硬把自己的成果‘上纲上线’。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些不是什么好事情。
科研能力,基础是科研态度。这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上文已经分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再重复。科研必须严谨、诚实。每一个实验数据,必须站得住脚。我们的教育,对此是严重不足的。我反复告诫学生‘标准线一定要准确,重复108次不算多’、‘平行实验、平行样、平行测试’,但每个学生,进实验室后平均要半年的时间,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误差控制,拿出来的数据才可以用。有的导师,可以说对实验质量的控制不严格,这对学生是极大的误导,扭曲了研究的本质。
科研能力,最高的要求是学术眼光’。对于工程学科来说,能从实践中总结出科学问题,通过科学问题的解决促进行业的进步。能对学科和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判断。这个要求很高,对硕士生来说,我们就不提了。
科研能力,最核心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人,可以很快地接手本行业任何问题,甚至很快地进入另一个行业。因为他(她)知道如何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出方案、实施方案、检测效果并及时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并推广
科研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判断力’,不但要会做,还要能对同行的工作进行正确的判断。分得清好坏,看得出高低。这需要能力,更需要‘批判和挑战’的习惯,不能对文献、对老师、对权威的意见全盘接收。这一点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中严重缺乏的。
科研能力,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表达能力’。尤其是现代社会,千里马必须自己跑起来,不能傻等伯乐。我们的教育中,对表达能力的训练极为欠缺。很多学得很好,做得也不错的同学,写起文章来,没有章法,看得人发晕。说起话来,没有层次,搞不懂他(她)干了些什么。
科研能力,决不仅仅用于科研,做工程、做产品,甚至解决一些生活问题,都十分重要。研究生教育,就是对学生提供系统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种训练,是学生在其它环境中得不到,或是不够好的。相比之下,学知识、做项目、写文章,工作中完全可以完成,不必专门跑来读研究生。
如果是对学术很感兴趣,希望深造,或是打算去外企工作。外语(主要是英语)能力也很重要。
 
我的经验是,学生进实验室,平均先犯上大半年的错误,磕磕碰碰吸取一大堆教训。我以前一直希望能通过其它方法缩短这个时间,包括写了一本书,让学生进实验室前先读。发现还是不行,不犯一堆错误,就是不能吸取教训。只有不到10%的学生可以很快上手。从这个角度说,进实验室时间太短,其实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同样的,学生必须自己做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发现很多错误,不断调整。有的同学到毕业时,才真正掌握实验设计,有的甚至毕业时还不明白。答辩的时候说不清自己干了什么,为什么干,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干。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实际工作中,起作用的是门道,不是热闹。我曾经的学生中,参加工作后做的好的,不是成绩最高的,不是论文最多的。而是事情干得最好的。
事情干得好,首先是性格,其次是能力。
有的学生,智力平平,但有责任心、肯动脑子肯吃苦,交代一件事情,就能做的稳妥。有的学生,十分聪明,不懂事,东一下西一下,老师追在屁股后面都不行,不知道要对自己的青春负责,对项目负责。毕业之后,2年内已是天壤之别。
 
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在快速、不断地发展。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问题,有大量的不公平。但整体的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有能力、肯干的人,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包括金钱、包括社会地位、包括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我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工程界做,工程界很实际,会不会做项目,一试即知。有一些学生每年都会联系,看着他们一年一年的进步,真是很高兴。时间花在哪儿,是看得见的。
 
从留言看,你是环境学科的研究生。环境学科是一个新的、综合型的学科,不管国际国内,发展都极为迅猛,一方面污染越来越重,一方面也有钱治理了。从整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科。其中的各个分支,包括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环境伦理学,乃至各相关学科,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绿色社区等等,都有大量值得研究的课题与值得做的项目。很难说哪个方向更好或是哪个课题更有前景。只要课题选题不出错,目标设得合理,认真做,一定会有收获。工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只有花功夫,付出心血,必要收获。平时多参加课题组例会,听各种讲座。争取机会做几次公开报告。都会有帮助。
 
杂七杂八说了这么多,估计都没触到你真正的困惑,抱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61-22140.html

上一篇:吃饭 拣饭 抢饭
下一篇:感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