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主义受到的第三波冲击,是1960年米勒等人出版《计划与行为结构》一书。其实,提到米勒,了解心理学的人更容易想起“神奇数字:7加减2”或“7加减2”。米勒怎么从计划行为转到神奇数字的?他最初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最后又研究什么问题了?米勒的成长,可谓千回百转;他的经历,也能让人深受启悟。
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 1920-2012)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的查尔斯顿。1940年,米勒获得阿拉巴马大学语言疗法专业学士学位。对语言的兴趣让他继续攻读该校的语言专业硕士学位。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他决定通过临床心理学来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该校心理学教授兰斯戴尔(Donald Ramsdell)认识到了米勒的才能,把他招进心理学系,给他提供经济支持。1942年,兰斯戴尔送米勒去哈佛大学的暑期学校学习临床心理学。米勒由此很快就对实验心理学产生了兴趣。
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波林(Edwin Boring)发现了米勒的科学研究能力。在阿拉巴马大学工作一年之后,米勒接受了波林给他的哈佛大学生活津贴,进入研究生院学习,1944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米勒对临床心理学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不过,当他作哈佛大学心理声学实验室斯蒂文斯(Stanley Smith Stevens)的助手时,米勒进行精确科学研究的才能表现优异。就在那时,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定向于实验主义研究,一部分人定向于社会关系研究,包括临床心理学。米勒被认定为实验主义者,这种派系之间的竞争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他试图弥合两个派系之间的敌对,然而,收效甚微。因此,米勒未能满足他最初对临床心理学的偏好,而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实验心理学家和科学理论家。他在科学和数学上的严谨技巧,在他最早的著述中表现突出。
米勒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接着,他加入了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他发现自己与科学心理学的既定观点并不一致,认为完全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观点,代表了肤浅的心理学。当斯金纳来到哈佛大学时,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了。米勒对行为主义不满的想法,在他近20年的工作中基本上是隐藏的,直到行为主义的霸权被削弱。在他的第一部著作《语言与交流》(1951)中,米勒努力去适应行为主义取向,因为在当时,没有这种妥协,任何学术心理学的职业都是不可能的。几年后,米勒和加兰特(Eugene Galanter)与普里布拉姆(Karl Pribram)一起写作《计划与行为结构》(1960)一书。该书以关于心象的声明开始,毫无疑问,米勒公开抛弃行为主义了。然后,他开始了一个写作和演讲项目,向心理学家介绍乔姆斯基语言学新著中的观点。乔姆斯基已经成为斯金纳行为主义最犀利和最专业的批评家之一。
米勒的实验工作涉及记忆、语言和心理物理学等领域。他发表了统计学习理论、信息论、心理语言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研究,影响很大。米勒最著名的心理过程研究,出现在他的文章《神奇数字7加减2》(1956)中,他揭示了一个古老但未被重视的发现,即,人类心理加工中普遍存在的定量常数——短时记忆容量是7。这不免让人想起我国古诗以七言为主是多么精妙,以前的电话号码为7个数字是多么科学。
1960年,米勒和布鲁纳(Jerome Bruner)一起,建立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这是一个支持美国心理学中新思想流派的研究机构。通过向世界各地的年轻科学家提供丰厚的博士后奖学金,认知研究中心促进了许多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1967年,米勒去了洛克菲勒大学,以摆脱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争论气氛。他在洛克菲勒大学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之后,米勒又去了普林斯顿大学,他回到了最关心的研究问题——语言心理学,并做了大量研究,阐明了词语意义是如何依赖于语境的。1976年,他和约翰逊-莱尔德(Philip Johnson-Laird)合作,出版了《语言与知觉》一书。
在后期来的著述中,米勒越来越关心如何定义适当的心理学主题。在长期致力于严谨的科学研究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答案:意识构成了自然现象,应当是心理学中科学研究的首要对象。被行为主义赶出心理学的意识,又被米勒认真地请了回来。
米勒早已成为一名心理学大家,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位领军人物,他的贡献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包括196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3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91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