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若无基础,勿做中介 精选

已有 8706 次阅读 2021-5-15 23: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上午,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共分5个小组,每组8名学生。就我所在的组来说,采用实验法和测量法进行研究的学生各有4名,其中,用测量法做研究的学生,毫无例外地都进行了中介分析。看着这些论文,我头脑中不禁盘旋着一个看法:中介分析处于狂野之中,已经失控!

请看这4篇进行中介分析的论文题目(为了避免中伤,我在原始材料上做了一定的改造):

篇一,高中一年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

篇二,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篇三,高中生社交回避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篇四,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4篇论文是不同教师指导的,至于论文题目格式的高度相似,是目前心理学期刊论文的影响结果。

显然,只有1篇论文(篇一)的题目勉强说得通,其他3篇论文的题目均有问题。那么,全班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下午收集到全班40名学生的论文电子版进行考察。浏览这些论文的题目、研究方法、结果等部分,发现采用实验法的论文有21篇,采用测量法的论文有19篇;其中,采用实验法的论文,有1篇做了中介分析;采用测量法的论文,有16篇做了中介分析(含有一个中介变量的14篇、含有两个中介变量的1篇、含有一个中介变量与一个调节变量的1篇),只进行调节分析的2篇,只进行相关分析的1篇(该文还做了社会网络分析)。由此可见,该班有17篇毕业论文做了中介分析,占全部论文的42.5%

这些中介分析合适吗?为了简化问题,此处从表述角度来考察,即关于中介变量的表述,从逻辑或学理方面讲,是合适的吗?

我在博文《心理学论文中的不当表述:X负向预测Y》里已经提到,心理学中的一些变量是正性表述的,一些变量是负性表述的,也有一些变量是中性表述的。在开展研究时,如果中介变量是负性表述的,而自变量与因变量是正性或中性表述的,那么在描述中介效应时就可能出现别扭、不当的情况,不妨称之为中介分析第I类表述不当。如果中介变量是正性表述的,而自变量与因变量有负性表述的(特别是因变量为负性表述的),那么在描述中介效应时也可能出现别扭、不当的情况,不妨称之为中介分析第II类表述不当。

结合上述4篇论文的题目,篇二属于第I类表述不当——由于中介变量道德推脱是负性表述,自变量自我概念是中性表述、因变量亲社会行为是正性表述,从而,整个题目的表述,显得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理解起来相当别扭。篇三和篇四均属于第II类表述不当,例如篇三,由于中介变量心理安全感是正性表述,自变量社交回避与因变量网络成瘾均是负性表述,所以,整个题目的表达,非但不合逻辑,而且不合常理,理解起来极为别扭。

换句话说,对于本组4篇做中介分析的本科毕业论文,75%都是有问题的。粗略评判其他13篇做中介分析的毕业论文,情况稍好,却也存在相同或类似的问题。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我看到路径系数为0.08被标为p < 0.001水平显著的;有路径系数为0.06被标为p < 0.05水平显著,而对应的95%置信区间是[0.06, 0.66]的。我问相应的学生,如何理解这些结果?学生根本不能回答。尤其奇怪的是,还有学生用大半页的篇幅呈现中介效应分析的流程图,而自己的中介分析采用的是其他方式,与流程图没有关系。

这就非常清楚了,学生的确进行了中介分析,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中介分析的基础,只是在用目前流行的分析软件或插件生硬地做,甚至胡乱地做。当然,可能是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得做中介分析或调节分析我指导的学生,均采用实验法,就研究的问题而言,不需要做中介分析。

显然,要做中介分析,不是只用分析软件或插件的简单操作与结果报告,而是得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关于研究问题学理方面的基础,以及中介分析原理方面的基础。没有这些必要的基础,所谓的中介分析,只能是胡乱分析,不仅无益于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而且很可能助长研究的浮躁风气。

因此,我认为,对于心理学本科生来说,如果没有真正的基础,还是不做中介分析为宜。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如果能够立足现实,用所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应用的特色,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前几天,一名同事转给我看一篇文章《纯行为实验何以能发Nature封面文章》,接着问道:“这个研究是不是与您一贯的学术观点类似,小问题、大意义,不追求研究技术和统计技术的先进性,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

我的回复是:“我没有说不追求研究技术和统计技术的先进性。我不赞成的是,研究时,只追求或附庸研究技术与统计技术的先进性,而不管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适当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86744.html

上一篇:心理学论文中的不当表述:X负向预测Y
下一篇:问你何能得优秀,为有自觉又自律
收藏 IP: 116.1.48.*| 热度|

10 张鹰 郑永军 王安良 武夷山 张晓良 刘玉仙 黄永义 杨正瓴 尤明庆 陆仲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