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z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zhuang

博文

国际金融炒家的可能战术及其对策

已有 2625 次阅读 2015-7-29 13:50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1、经济理性人假设不总成立

  在传统经济学中,一个基本假设是交易者是经济理性人。然而,这一假设并不总是成立。参与市场的主体人,经常是不理性的。交易者经常是带有情绪的,大涨的时候会贪婪,大跌的时候会恐慌。交易者容易受各种意见的引导,容易产生所谓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


2、将非理性因素考虑进来

  耶鲁大学罗伯特•希勒教授研究非理性的市场,他的《非理性的繁荣》第一版准确预测了互联网股市泡沫,《非理性的繁荣》第二版准确预测了房地产的泡沫。因为他在行为金融学方面的贡献,获得了2013年度经济学诺贝尔奖。罗伯特•希勒教授的理论,对于现实市场更具有解释力和预测力,他的获奖实至名归。

结合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对于市场的解释就更加准确。市场长期来看,会因为理性因素而接近基本面。但是在短期内,却会因为非理性因素而上下波动。一般而言,市场的参与者比较理性,非理性因素就会比较少,市场的上下波动也会比较小。如果市场的参与者整体来说比较非理性,那么市场的上下波动就会振幅更大。

  理论本身是中性的,如何来使用这个理论则取决于决策者的判断力和情商力,善用则善,恶用则恶。如何是善用,如何是恶用呢?我们先举例说明,比如你看到一个人跳得很高,看得出他后面会跌得很惨。一个善良的人,会劝他前面跳得低一些,后面也不要跌得这么惨。一个恶用的人,会在他跳很高的时候,不断吹捧不断助高,然后在他跌下来的时候,不断贬低不断唱跌。市场也是如此,善用的人呼吁保持平衡在市场的基本面,恶用的人则前期助高后期助跌。善用的人,会获得长期利益。简单来说,恶用就是利用对方的非理性助长极端来获取自身利益,善用就是帮助对方消解非理性防止极端。恶用的人,会获得短期利益,长期来看会失去信用。这两个人都有智商,但是只有善用的人才是有情商的人,有智商有情商的人才享有真正的成功。


3、国际金融炒家的可能战术


  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再结合国际金融炒家的历史战例如袭击英镑日元和港元等,可以总结国际金融炒家的可能战术。基本的战术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是上涨到最高点之前,后期是从最高点开始下跌之后。前期的基本策略是让泡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后期的基本策略是让衰退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前期战术是在舆论和实战上使得目标国:信心过度膨胀,货币过度升值,热钱过度流入,房地产过度升值,股市过度升值,企业负债率过度提高,地方债过度提高,银行坏帐率过度提高。

  后期战术是在舆论和实战上使得目标国:信心过度贬低,货币过度贬值,热钱过度流出,房地产过度贬值,股市过度贬值,负债率高的企业过度贬值,地方债危机,银行信用危机。



4、可能的对策


  如果真正了解了问题在哪里,那么问题就可以在哪里解决。一方面是内部的问题,这是容易主动改进的。另一方面是外部的问题,这是需要去争取的,但有时候是需要接受的。

  a. 做好风险管理:了解目前可能的泡沫和坏帐,提出风险管理和风险预案,甚至一些高风险的部分可以提前处理。为最坏的可能性做准备,再去争取最好的可能性。

  b. 捍卫平等权利:对内简政放权,这是自由平等的进步。对外维护国家和人民币的权利,这也是自由平等的进步。内部团结,外部友好,民心国心,天下一心。

  c. 澄清理论误区:国内经济学主流似乎还没有跟进西方经济学的最新进展,还停留在传统经济学的信仰之中 ,对于经济理性人假设过于迷信,对于市场过于崇拜。因为过于迷信和过于崇拜,就没有真正学习到西方的理性精神。自由市场的前提是,法治和监管要先到位。法治和监管不到位的前提下,所谓的“自由”有时候会成为掠夺的借口。

  d. 王道胜霸道:在国际上使用共同发展来代替旧有的对抗斗争思维,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比如俄罗斯,亚洲,欧盟,南美和非洲等,还有美国的正面力量。中国这只睡狮已经醒了,但他是一只和平的狮子,或者说是温和的大象。中国人长期被欺负,所以了解被欺负的痛苦。真正的繁荣,是理性与和平的繁荣。真正的进步,是智慧与平等的进步。


  愿天佑中华!


2015年7月29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8357-909121.html

上一篇:​十三五建言:国家真正的崛起是智慧和文化的崛起
下一篇:讲座预告:心灵杀毒——以黑格尔思想和新自由主义为例
收藏 IP: 218.85.218.*| 热度|

1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