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幸福之石——橄榄石

已有 14659 次阅读 2012-6-25 17:22 |个人分类:科普写作|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岩石, 矿物, 宝石, 橄榄石

幸福之石——橄榄石

/马志飞

传说,在地中海里有一个小岛,海盗团伙众多,又总是相互发生冲突。有一天,海盗们从地下挖掘出大量宝石,兴奋和喜悦竟然让大家忘记了仇恨,在欢呼声中互相拥抱、握手言和。于是,海盗首领根据《圣经》鸽子衔回橄榄枝的故事,将这种恰似橄榄枝颜色的宝石称为橄榄石。绿色的橄榄枝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橄榄石也就被赋予了同样的寓意。

虽然传说故事不一定可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很久以前,橄榄石就已经成为珍贵的宝石了。早为公元前1500年,人们就在埃及的圣约翰岛上发现并开采橄榄石,古罗马人称它为“太阳的宝石”,并用做护身符,相信它拥有太阳的力量可以驱妖除魔。当各个部族之间发生战争时,人们还常常互赠橄榄石,以传达“化干戈为玉帛”之意。

现如今,橄榄石依然在珠宝王国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八月生辰石”和“夫妻幸福”的象征。或许正是因为橄榄石不像祖母绿鲜脆欲滴那般青涩,也不像红宝石那样鲜红火热,恰恰是这种平凡的黄绿色象征着人生旅途上携手同行的中年夫妇平淡、恒久的幸福生活。

但是,仅从外观上来看,橄榄石还是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祖母绿或绿宝石。经过专门的鉴定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宝石的色泽都是来自于其中所含的杂质,如祖母绿是由于含有微量的铬元素才呈现出美艳的翠绿色,而橄榄石的颜色却是其矿物质天然成分的一部分。

橄榄石主要成分是镁铁硅酸盐,奇怪的是,在这种矿物晶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叫类质同象。也就是说,在橄榄石晶体中,本来完全可以由镁离子占据的位置,部分地由性质类似的铁离子所占据﹐共同形成均匀的﹑单一相的混合晶体。随着镁离子被替换的多少变化,橄榄石的颜色也会变化,从白色、淡黄色、黄绿色、橄榄绿色、绿色到绿黑色等,其成分中铁含量越多,则颜色就越深。

其实,橄榄石并不罕见,它是一种相当常见的造岩矿物,也是岩浆结晶时最早形成的矿物之一,地壳中与地幔物质有关的各种喷出岩中都含有大量的橄榄石。位于美国夏威夷岛的最南部的著名景观——夏威夷帕帕科立的绿色沙滩,因其沙粒颜色呈现出碧玉般的绿色而闻名,蓝色的海洋衬托着绿色的沙滩,显得十分美丽,这里的绿沙主要就是橄榄石,自火山口喷出后经风化、剥蚀而成。

埃及把橄榄石选为“国石”,不仅是因为这里是盛产地,更重要的象征意义在于:经历过火山岩浆的锻造,才造就了珍贵的橄榄石;作为一个国家,也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成为人们的幸福家园。

除了夏威夷、埃及之外,橄榄石主要的产地还有缅甸、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巴西、澳大利亚、肯尼亚、中国等。

我国的橄榄石产出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其中以河北张家口的宝石级橄榄石最为著名,被誉为“张家口一宝”,在这里曾发现了我国最大的一颗橄榄石,重达236.5克拉,有着“华北之星”之美称。

在国际市场上,人们通常是按照颜色、净度、重量三个方面来评价橄榄石。在颜色方面,以绿色的橄榄石为最佳品种,黄色色调越少、绿色越纯的价值越高;在净度方面,要求完全透明,即使有很小的肉眼可见的包裹体,也不能成为宝石;在重量方面,超过10克拉就异常宝贵,目前在美国史密斯博物馆陈列有世界上最大的一颗橄榄石,竟然重达310克拉,实属罕见。

然而,橄榄石有一个缺点,它们的莫氏硬度为6.57.0,相对较软,比较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并非所有的橄榄石都可以成为宝石的,但非宝石级的橄榄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作耐火材料、或是用于提炼金属镁和镁化合物,还可以与磷矿石一起烧制钙镁磷肥。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地球上最稀有的橄榄石其实是来自外层空间的。因为橄榄石也是石陨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同时还是目前在陨石中发现的唯一一种宝石。1749年,一颗重达700公斤的陨石坠落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大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南部,1772年,一位德国博物学家将其出土并进行研究,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来自外太空的橄榄石,这也有助于人们研究外太空的物质组成。

 

橄榄石
 

宝石级橄榄石
 

宝石级橄榄石
 

宝石级橄榄石
 

橄榄石首饰
 
黄绿色橄榄石
 

镶嵌橄榄石的戒指
 

岩浆岩里的橄榄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8217-585732.html

上一篇:神秘的“地下水晶宫”
下一篇:《波光云影》——我的摄影作品
收藏 IP: 222.35.46.*| 热度|

5 苏德辰 吕洪波 陆俊茜 赵纪军 彭渤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