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部分人弃科研,我觉得——不见得是坏事。一个导师
或者同行,对一个学子或者同行的研究能力予以肯定,并愿意
他/她留在科研的行列里。这是一种正常的感受或者思维。但是,
你心目中的科研苗子、草或者树木的想法是否一定要和您一致呢?
我看未必。如果他看到了太多的科学“围城”的负面,逃离或者
放弃,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
这个和信仰的围城类似。有些一出生就属于某个信仰体系的
人,当他长大了,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时。有可能放弃原先的信仰。
比如,某个基督徒,一生下来就被洗礼了。这不是他的主动选择。
后来他发现了自己原来信仰的荒谬性。他逃离了教堂,他放弃了。
这是一种理性的表现。对于科研也一样,假如一个人报着美好的
科学理想,读了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经过考察,他发现这个行业
和商业体系差别不大,无非也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科学
的发展、对于发现的推崇,不过是附属的,不过是名义上的。那么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这样的人,我就认识过。名字不透露了。人家
就是28岁博士毕业了,直接进公司去了。这个聪明的小伙子,一定是
看到了在那里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些刚过而立之年的聪明人,
也告别了一线岗位,其中有人认为某些“科研岗位”是很空洞的事物。
这些岗位,根本为他带不来成就感,或者快乐的感觉。他的放弃,我
觉得也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
对于那些半路出家,放弃科研的人。我觉得更加悲壮了。放弃也许
是处于无奈的境况,也许是由于看到了风景更好的地方。“誓将去汝”
的决绝,背后一定有辛酸,有苦痛,有伤心。这样的时刻,还有人好意思
阻止人家的抉择吗?
放弃或者逃离,也许就是一种水的流向,是一种心灵的走向。对于
科研的放弃,可以是对其他领域的拿起。
就一个个体而言。只要在法律的框架内,选择什么都不过分。
寒心的韩信曾经被萧何追了回来,是不是为日后害他埋设了伏笔呢?
萧何也许主观上不想当杀手。可是,鸟尽弓藏的规律,不是也让善良的
聪明的能干的韩信未能善终吗?尽管,他并无反叛之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632737.html
上一篇:
读句艳华<<看淡与放下>>下一篇:
我的科学网好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