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的人:以为吃了几年牛奶,就有了牛的血统了,说话和做事情都很牛气;这是吃国产牛奶的,吃进口牛奶包括其它牛奶制品的,就更牛了。进口的,至少要比国产的贵一些。
而在进口牛奶中,还有东洋、西洋和南洋之分。南洋因为属于南半球(?),故,不算太牛的。就剩了北半球的东洋、西洋之争了。东、西都有喜欢的。当然也有因为胃肠因素不喜欢的。
还有欧洲和美洲的差异,有崇尚欧洲奶牛的,有崇拜美洲(北、南)奶牛的。
假如吃牛肉长力气的说法可靠的话,我建议喜欢这一口的,到西藏高原去,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运气好的话,可以遇见白色皮毛的野牦牛,据说比骆驼小不了多少;人少了,谁成为猎物都不好说。尽管牛吃人好象不可能。野牦牛比已经驯服的家牦牛有劲。
喝了牛奶,不算什么;吃了牛肉,劲头更足。牛肉,又有阿根廷和西班牙等区别。西班牙的牛,因为有著名的电影和音乐做衬托,吃了的人,越发觉得肌肉发达了。有独步武林之气概,有项羽拔山的豪情了。假如似古代传说中的牛郎那样,披上牛皮,上银河探亲、度假都不在话下了。那时候,感觉不比乘坐飞毯翱翔的阿里巴巴差。反正都是托各民族的想象力的福。牛年了,大街上经常见喜欢牛的孩子或者孩子气十足的人,用发光的牛角做首饰;夜间是好景致,一种乐趣。喜爱牛,。以牛为吉祥物,不是过错,过于牛气就没有必要了。撒大木牛气,让人收拾了;撒可气牛气,让人围困了;陈扁扁牛气,让人禁闭了。
鲁迅留过东洋,也对欧洲的文学感兴趣,有翻译的《死灵魂》等为证据——铁证如山。是否喜欢或者品尝过两地的牛奶制品,不得而知;这个课题,不知道刘心武等带的研究生是否可以联系一下许广平的儿子、孙子?考证一番。
鲁迅的名言,其实来自一首诗歌,有人都要当成座右铭了;至少是挂在嘴边上,尽管乐意那么做的比多云天气里的夜空的星星还少见。
以为自己具有各种腱子牛血统的人,无论多么义勇,我都觉得不如牛本身可爱。人终归还是人,不论吃了营养多么丰富的食品。人终归还是要做人,不论吃了哪里出产的食品。
鲁迅诗歌中的孺子牛,在不同的人内心中,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格言是通用的,但解释可以不同。鲁迅没有把他的诗歌的解释写进法典,不许人们发挥。孺子牛可以是字面上的含义,为孩子做马牛的优秀父母,本来就不少;而做孺子牛本身,就已经和一些观念不一致了。这观念可以是“千夫指”的字面涵义,也可以是更丰富或者奇特的意思。
鲁迅的说法,初看起来很不阳刚,孺子牛的修饰语为“俯首甘为”,但“千夫指”前面还有“横眉冷对”。可见,鲁迅也不是总那么服帖的,看对谁了。是对可以教诲或者服务的孺子还是无法和谐相处,格格不入的“千夫”。这个老先生,骨头好似比肉多,而且硬朗。
那么,说到底,牛人们和孺子牛,那个更牛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