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崔莺莺:当情人节已成往事

已有 4478 次阅读 2009-2-10 16:57 |个人分类:科技会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元宵节, 情人节, 古代

        按照附录文献的说法,古人把元宵节当成情人节的做法,可以理解。

元宵节——春节还没有过完,火树银花不夜天。

尽管在演绎出千古绝唱的寺庙里约会,氛围差了一些.当准备考研(博)的张

氏学生收到暗示约会时间和地点的便条之后,还是做好了翻墙或者爬电线杆

(假如当时有的话)的思想准备.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但是那个十五,也

需要考证一下。

  月光如水,明亮、柔和,更是撩动少男少女们的情思。正月十五是个

好日子。我觉得,不比2月14日差。论月光,还是十五的明亮。论历史

还是元宵节的要长。(——见参考文献)。

        故此,笔者把标题定为了《崔莺莺:当情人节已成往事》。

当然,不属于法定的节日,喜欢哪天过都行。我不反对年轻人趁灯红月明时

幽会;也不反对痴情人2月14日说爱谈情。他们有那个权利,哪天都无所谓。

我的题目,不过是让张生紧张而已,其他人不会计较的。

        当崔莺莺的情人节已成往事,可以记其的还有那种古典情怀,连约会都要写信

并且写诗的,现在到哪里找啊?打着红光满面的宫灯都找不到了!

********************************

 

古代的我们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整理/王飞

    今天又是元宵节了,日子过得真快!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据《岁月杂记》记载,这是道教的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位“中元节”、十月十五位“下元节”,合成“三元”。其实,“上元节”的起源要早于道教。只不过是道教拿来借用一下而已。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史记·封禅记》记载,汉武帝时,这天要祭祀“泰一”神。“泰一”神又称“泰乙”、“太一”或者“太乙”。其地位远远高于五帝之上。《星经》也有关于泰一星的记录,此星为“天帝神,主十六神”。顾颉刚解释道,“这是天神,无疑发生于阴阳说,为阴阳所出,所以谓之最贵。<易经>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泰一便是太极,天一和地一便是两仪。至高无上谓之泰,绝对不二谓之一。”

    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请佛归来。《西域记》称印度摩喝陀国正月十五,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认为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到得魏晋,增添了灯节、祭门神、祀蚕神、迎紫姑的风俗。《荆楚岁月记》:祭门神的仪式——一是制作豆粥,上加油脂以此祭祀门户;先在左右门户插上水杨枝,根据杨树枝受风飘动所指的方向,再用酒肉食品及插上筷子的豆粥、糕饼等祭祀,称“望日祭门”。最有趣的是“迎紫姑”,以卜将来蚕事好坏。南朝宋人刘敬叔《异苑》:紫姑本是一户人家的小妾,为正房大妇所嫉妒,于正月十五气愤而死。后人做其形迎接她。迎时念咒“子胥(紫姑丈夫的名字)不在,曹夫人(即正房大妇)已行,小姑可出。”迎紫姑时要在厕所或者猪栏边,还要在厕所放置破旧衣裳。这只是老百姓的一份量苦用心罢了。只不过选择的地点不算太好。

    元宵节的盛行始于隋唐。《隋书·柳彧传》:隋时的正月十五“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记,诡状异形。”“以秽嫚为娱乐,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不曾相避。”“高棚跨路,广幕陵云,炫服靓粧,车马填噎,肴醑肆阵,丝竹繁会。”此老夫子认为这有伤风化,上述隋文帝。隋文帝下诏禁绝这些节日风俗,禁了元宵节。隋炀帝恢复。唐代的宵禁虽严,但在元宵节前后几日内,许放三夜花灯,称之“放夜”。崔液《上元夜六首》中有“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经”。《雍洛灵异小录》“唐朝正月十五,……灯明如山,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俨饰,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唐玄宗后长安不仅花灯繁多,而且灯光下有乐舞百戏,成千上万的宫女及民间少女在辉煌如昼的灯光下边歌边舞,这些歌舞叫“行歌”,有的称“踏歌”。

     宋代元宵节不仅放灯时间延长,而且灯笼制作比唐代更为豪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当时开封从年前冬至就开始“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到了元宵节,“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各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在棚上张灯结彩,叠成山林形状,谓之“灯山”。

    元代时的元宵节就不那么热闹了,但是也过。《元史·张养浩传》:元英宗即位后,适值元宵,即在“内庭张灯为鳌山。”

    明代,元宵节从正月初八到十八,延长为十天。《明会典》: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百官赐假十日,以度佳节。《帝京物略》记载,明代京师从正月八日到十八日,东华门外有“灯市”,贵贱相杂遝,贫富相贸易。富者张灯四夕,贫者仅一夕。唐寅曾这样描述: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绕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节,民间增添了很多娱乐活动。有明代传下来的舞狮子,更有从元旦(春节)到元宵节舞龙、闹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每日社火不断,锣鼓喧天。《清嘉录》描写灯节的诗中就有:看残烛火闹元宵,划出旱船忙打招,不放月华侵下界,烟竿火塔又是桥。

                                                            2009-2-9 于京东平谷静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214157.html

上一篇:孺子牛与牛人谁更牛
下一篇:韩国人如此点火(转,图)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