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写作的提法早已司空见惯,加上创意两个字,是否有必要呢?
有必要。科技写作与科技创意写作的差异就在这两个字上。
科技写作,离不开创意。只是以前称呼“科技创意写作”的人少,此类主题的文献也少。只是明确意识到已经运用了创意的人少了一些。
比如:科技主题的PPT,离不开创意。为何有的科技PPT,就是文本的分页大号字显示,几乎看不出来创意?有的过于花里胡哨,让人觉得过于炫技了,效果反而不如意呢?前者是创意不足,后者是过火了。
再比如科技主题的海报。它们的风格差异很大。笔者收藏了若干海报,不太懂得创意,也觉得有些海报的创意令人无法恭维。大型学术会议上经常设立海报论文区。这是一个展示作者创意水平的地方。
科技主题的模型制作方案,也是离不开创意的。有的模型,看上去经费花了不少,
传播效果却不如人意。期中一个原因就是,创意上出了问题。
小型、中型和大型学术会议的书面和口头报告的(文稿)准备,也离不开创意。会议的效果,与到会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会场环境都有关。有的放矢,在准备报告时忘记考察或者询问会场的多媒体条件、网络条件,都会影响到效果。博主有过两次“失败”的科普报告经历,一次是准备播放网络视频、另一次是准备放映PPT,却因为缺乏上网条件或无法向会场里的计算机里拷贝文件而措手不及。
当下比较流行的科技博客、科技微信,科技公众号,都可以在优秀创意的支撑下扩大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科技主题的歌词、影视作品与绘画作品当然也离不开创意。音乐、色彩、表演等可以为科技主题的内容传播添加翅膀。当然,创意还是应以科技为基础的,可以异想天开,也必须接地气。这个地气就是科技现实、科技常识或者前沿知识。
科技主题的小说、散文、诗歌与报告文学,当然更离不开创意了。为何同样是科技主题的作品,有的令人阅读起来不爽,有的令人爱不释手?国外兴起较早,国内也已经兴起的创意写作,无疑可以为科技创意写作提供可以借鉴的东西。文艺类创意写作和科技类创意写作,有共通之处。虽然一个姓文艺,一个姓科技。
徐迟动手写《哥德巴赫猜想》时已经63岁了。“读这篇报告文学,你分明能感受到他的古典文学修养,很典雅、高贵,文字有韵律感。”徐剑说。
不仅传统的底子深厚,徐迟还是翻译家,译著《瓦尔登湖》至今都是权威版本。他19岁开始写诗,写过一系列的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徐迟文集》共计10卷。他写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真正的“厚积薄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发现,现在不少的科技题材创作还停留在知识介绍的初级书写阶段,或者成了纯粹的好人好事表扬稿,还不能传达出动人的情绪。原因在于,采访、学习不到位,书写能力也不到位,不能深入人物和事物的内里,只能是简单化甚至是粗暴地处理题材。(引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500378447675886&wfr=spider&for=pc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
除了文学含量较高的科技写作之外,格式相对固定的科技论文写作,是否可以摆脱“创意”的束缚呢? 不可以。对于所学学科了解不足、文字水平不足的人,接受一定时间的科技创意写作培训,无疑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哥德巴赫猜想》是报告文学作品,也是优秀的科普作品。
从标题的拟定离不开创意。为何“基于...... ”的标题会在一些期刊的目次上泛滥成灾呢?和创意贫乏有关。
有些搭配不当的偏正结构的短语,屡屡占据目次,也和创意不足有关。或者,花的心思不够。
当然,科技论文都写成优美的散文是不必要的,但把科技论文、科普作品、PPT等弄得让人看不下去,那不影响传播效果才怪呢。
当然,仅仅有创意、有不错的想法,对于涉及的主题了解不足,创意也是难以实现的。即使勉强成文,质量也难以保证。
总之,面向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科技创意写作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博士研究生低年级以及其他需要强化科技写作能力、提高科技写作水平的作者,听听《科技创意写作》课程,也是有益的。
(谨以此文,祝愿朋友们五一快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