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lbirdzsh201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olbirdzsh2015

博文

拿什么来迎接你,我的四十岁? 精选

已有 6801 次阅读 2016-1-10 11:57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期末监考,总是会犯同样的一个低级错误,在试卷袋签名时会习惯性地写上2015,好在5和6非常接近,发现后又赶紧笔锋一转,改成2016。潜意识是不会骗人的,那就是尽管时间已经到了2016年,而我却还没有完全做迎接它的准备。是呀,2016的确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过了这一年我将正式进入40后,“人到中年”的种种复杂问题将会一一到来。究竟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我的40后,这是确实当下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以一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给我们设立了职业生涯的绩效考核标准,如果说“三十而立”意味着确立人生志向,我大体上还是做到了,那就是放弃红路走黑路,确立了以学术为毕生追求的发展道路,这几年基本上是沿着这条道路在前行,目前基本顺利。面对“四十不惑”,这个标准迄今感觉还是难以达到,非但没有“不惑”,而且是“困惑”丛生。因此,时常有一种从繁杂的生活中抽身而出,安安静静闭关一段时间,好好面壁反思一下自己的冲动。当然,只是想想而已,手头的事情多如牛毛,哪怕是停下来一周都非常困难。
      当然,“四十有惑” 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状态,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可能都是这样。昨天看了作家王跃文先生的杂文《四十有惑》之后,感到共鸣之处颇多。王跃文先生是著名的《国画》一书的作者, 他理解的“四十不惑” 并不是说就没有了困惑,而是指人在过了四十岁以后,应该能够看淡人生的种种诱惑,能够有定力抵制诱惑,而不是被诱惑牵着鼻子走。例如,名利也可以追求,但是不能被名利所困扰;儿女情长也不是说可以完全没有,但是也不要过于痴迷。这大概是一个过了四十岁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也就是一种自主、自律、自省的心理状态。
       王跃文人生阅历丰富,看待社会和人生入木三分,他的感悟应该不是一种矫情,而确实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在四十岁以后,如果不能尽可能做到“不惑”,轻者时光虚度,一事无成,重者则可能犯下大错,结局悲惨。那么我,这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个体,究竟应该拿什么来迎接我的四十岁呢?
      第一,改变“数量主义”的思维定势,逐步习惯“慢工细活”的做事习惯。这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自己在过去的这差不多十年时间,一直是以数量为荣的,一段时间不发文章,就会感觉到一种自责和恐慌。当然,数量主义有一部分原因是应对单位的职称评审,但是自己内心其实也是非常在意数量的,总是觉得需要一些东西证明自己做了事情,没有虚度时光。这种习惯在初期可能有些好处,但是越往后,就越发现它会成为阻碍水平提升的“桎梏”,最终的结果是做了一堆平庸的东西,而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而自己就成了个平庸无奇的人。因此,今后做事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件事的重要性,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且保证出手即精品。
      第二,习惯深度阅读,开始筹划自己的个人书库。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我反复强调“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没有坚实的科研积累,几乎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在科研遇到困难,感觉万分焦虑的时候,其实不应该下笔去写,而是应该放慢脚步,开始去大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突然就豁然开朗了。阅读可以有电子版,但是真正能够带给人深度阅读的东西,还是纸质版的图书。新房装修的时候,曾经专门将书房的一面墙做成了一个巨型的书架,目前我的书只搬进去一部分,大概还有一大半的格子是空着的。既然现在科研经费报账困难,那我索性就用经费来买书吧,争取在未来几年建成个人的小型书库。想想写东西时,可以从一面书墙当中,信手抽出一本的感觉,是不是很酷?
      第三,寻找真正的科学问题,沉下去做“新且踏实”的东西。“新且踏实”是南京大学朱学芳教授口授的科研秘笈,也就是选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顶天立地”,选择真正有价值,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索,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玩概念把戏。此外,不能再浅尝辄止,一定要深入下去,真正触及问题的内核才行。现在越来越感到,同行之间的差异其实只是细节问题上的差异,对同一对象用傻瓜相机和高精度显微镜看到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
        奔四之年,最为关键的还是心态,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我的2016年,作为四十岁之前的最后一年,注定是忙碌的一年,目前已经列入计划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第一,高质量完成国家民委有关大数据问题的咨询报告,在《电子政务》杂志发表这一专题的系列论文;第二,编写完成国内第一部从中国文化视角审视电子政务问题的教材《电子政务新论》;第三,编写完成电子政务特色实践教材《电子政务实训》。三项工作综合起来,涉及的文字工作量大概在60万字,这个工作量不考虑内容只敲键盘都是个巨大的挑战。“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由于确实手头挤压的任务过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得不战略性延期了,计划在2017年有较大进展,争取2018年年内结题。希望2016年十二月总结的时候,这几项任务都得到了落实。当然,2016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申报正高职称,希望自己好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17406-949397.html

上一篇:南京半月,感触良多
下一篇:我对大数据的几点认识
收藏 IP: 219.145.105.*| 热度|

13 梁洪泽 李本先 周健 李宗昌 黄永义 王启云 罗民 谢平 刘钢 武夷山 张海权 biofans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