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tx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txl

博文

科研人员创业,如何过这几道难关?

已有 4314 次阅读 2016-8-22 16:5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成果转化, 科技创业, 技术转化, 科研创业

既然选择了不走寻常路


往前走,少回头…


30年前,如潘石屹、王健林等多位商界大佬通过递交“停薪留职”申请书,踏上了创业之路。


2016年逐渐细化的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系列政策,因为出发点的类似,被称为“停薪留职2.0版”。


这一2.0版本的最终实效如何,我们无法预知,但可以断定的是,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河中,必将因此增添许多耀眼的科技浪花,它们璀璨,但肯定来之不易,因为,创业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科研人员创业,难度系数则更上一个等级。


在我们看到和接触到的科研创业群体中,有的出师不利而心生退意,有的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各人技术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经验、性格差别也很大,但以下的几道关,几乎是他们大部分人正在或即将经历的难关:


1、如何定义自己的核心产品



我们在接触中发现,许多科研人员常年的技术成果积累很多。商业计划中,通常都会列3、5个产品,但每一个产品计划又讲的比较空泛,自己没想清楚第一个要做什么产品,以及大致的操作计划如何,导致踌躇不前。


以一项X光应用技术为例,既可以用在医疗上,也可以用在工业检测上,还可以用在环保领域,如何操作?比较有效的经验是,此时一定要走到市场、行业中去,去接触你的潜在用户,广泛地获取一手信息,然后再根据自身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技术阶段、资金实力、团队情况等综合分析判断,决定第一个要进入的市场及产品。


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把以前申请课题时应付了事的需求分析当做真实市场需求,想当然的给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画出一副画像,迎来的可能是市场一记响亮的耳光。


2、忽视实现产品的难度


王晋创业前在中科院供职多年,其自身及周边同事对科研人员创业的最大经验总结之一是,不要把技术当成产品。


当你决定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实际上开始进入一个二次技术开发过程,而很多二次技术的难度并不亚于一次技术,开发出目标产品的难度和时间经常是超出预期的。


而企业不同与科研机构,要发展的前提是先生存下来,王晋等已经迈过这一关的科研创业者的经验是:
细心雕琢、慢慢研究是实验室里的“奢侈品”,不要执拗于一次就生产出十全十美的产品,应先贴合一部分市场需求,尽快推出产品抢占一部分市场,之后再不断完善,逐步升级。


3、团队及公司管理


高校院所里大部分研究生将老师称作为“老板”,殊不知,创业后的老板要难当多了。我们排除那些“三头六臂、头上长角”的技术创业家,大部分的科研创业者擅长技术和产品,而弱市场弱企业管理。


因此在准备创业时,最好能找个有行业背景的强于市场和销售的人加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也许不少科研创业者会说,我是愿意找的但是找不到,这里其实是一个股权激励的问题,不是还像在学校里找几个学生干活那么简单,需要更多的开放与利益分享。


诚如一位科研创业成功者所说:


如果科研人员只是技术方面强,又不愿意合伙,那建议还是搞科研去。



本文首发于科创帮(www.kechuangbang.com)--- 不埋没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技术!


微信公众号(kcbang_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89401-997977.html

上一篇:2016首届中国科技成果创新创业大赛,500万产业合作基金等你来拿
下一篇:你的对手不是联盟,而是时代-- 开启中国技术转移人才培训2.0时代
收藏 IP: 120.204.70.*| 热度|

1 蔡新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