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武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unwu 王运武,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博文

家庭教育何以可能:从书斋、私塾到智慧家庭学习环境

已有 1912 次阅读 2020-1-14 10:44 |个人分类:学术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家庭教育, 家庭学习环境, 终身教育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家庭教育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是随着私塾、书院、现代化学校的兴起与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受到挑战。2019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小组会上,家庭教育成为热词,多名委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近年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以立法弥补家庭教育法律短板的呼声高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家庭教育曾经在文明的传播和传承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私塾、书院、现代化学校的兴起与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学校教育所取代。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人们长期普遍重视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关注不够。

尽管,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和家长逐渐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但是从《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等调研报告,以及家庭教育现实情况看,家庭教育还相对比较薄弱,亟待解决以下突出问题:①家庭教育政策法规薄弱,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②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规范,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单调,家庭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③家庭教育缺失引发了少数极端的社会现象。例如:马加爵事件、湖南尖子生弑师案等都是家庭教育、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轻德”,多度强化孩子成绩学习,忽视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⑤有些家长教育主体责任缺位。留守儿童、亲生后娘、“父母双亡式”育儿等现象普遍存在,隔代家庭教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⑥狭义的家庭教育观排除了胎教,对成人家庭教育和老年人家庭教育关注不够,不利于推进终身教育,不利于创建学习型家庭。⑦家庭学习环境亟待改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薄弱,智慧家庭教育服务产品。⑧家庭教育亟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家庭学习环境的智慧化程度亟待提升。

家庭学习环境的演进受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媒体、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育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教育力、学习力、家具发展史的影响。在人类的教育史上,先后出现了体态教育、语言教育、文字教育、电子教育、信息化教育五次教育革命,如今正在迈向第六次教育革命——智能教育。家庭学习环境的演进与人类教育史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一次教育革命的来临必将引发家庭学习环境的变革。

纵览人类家庭教育史,依据家庭学习环境所处的时代可以家庭学习环境分为五个阶段:史前家庭学习环境、古代家庭学习环境、近代家庭学习环境、现代家庭学习环境、智慧家庭学习环境。

总体来说,目前家庭学习环境普遍重视硬件设置,对软件条件、学习资源、学习氛围等关注不够,尤其缺乏家庭学习环境的创意规划设计。智慧书房的规划与设计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亟待设计开发智慧化的家庭教育设施、家庭教育媒体、家庭教育资源等家庭教育产品。多数家庭缺乏独立的书房,家庭成员终身学习意识薄弱,家庭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尚未形成家庭学习共同体,尚未建成学习型家庭。家庭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从事文教、科技、艺术工作者必备的家庭活动空间,而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拥有的家庭活动空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家户户有书房,掀起“书房革命”,既是建设家庭学习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建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家庭教育,加快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建议家庭教育未来发展应该:①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程,以立法手段强化、规范、引导家庭教育未来发展。②加快《“十四五”家庭教育行动计划》预研工作,以规划引领家庭教育未来发展。③摈弃家庭教育的狭义理解,强化家庭成员的终身教育理念,强化学习型家庭组织的创建,促进从家庭学习转向家庭创新转型发展。④重视家庭教育隐性知识的挖掘与传播,促进隐性家风传播,弘扬隐性家文化。⑤掀起“书房革命”,倡导家家户户有书房,构建智慧家庭学习环境,营造智慧、舒适、便捷、个性的家庭学习空间,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⑥加快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为家庭教育提供优质的云服务。⑦高校普遍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大力提升家庭成员的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的专业水平。⑧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5G网络等新兴技术进入家庭教育领域。⑨加快研发家庭教育产品和资源,尤其是在线家庭教育产品。⑩加快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产业发展,以家庭教育产业化推进家庭教育快速发展。

 

详见:王运武,田佳欣,彭梓涵,张尧. 家庭教育何以可能:从书斋、私塾到智慧家庭学习环境路[J].未来与发展,2020(01):33-4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1692-1214170.html

上一篇:国际教育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启示——基于WOS期刊文献(2010-2018)的可视化分析
下一篇: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收藏 IP: 58.218.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