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系用房沿革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1978年恢复建系时,学校当时仅拥有徐汇校区、法华路校区和上中路校区,其中最大的徐汇校区也只有四百多亩。包括应用物理系在内的若干新建系都不可能有成建制的房屋使用。应用物理系的行政办公及实验室科研用房分散在徐汇校区各个角落。当时有个说法:上海交大有多大,应用物理系就有多大。系行政办公开始时在中一楼的二楼,1981年拆除建设包兆龙图书馆后,搬至新上院北半部分二楼的西边。普通物理实验室在教三楼南楼的四楼,近代物理实验在教一楼100号和200号。光学实验室和激光晶体实验室在教三楼的一楼。X光实验室在工程馆北边的老变电站内。固体物理实验室和晶体加工车间在淮海路校门边上的北二楼内,固态电子学实验室在科学馆2-3楼。1985年前后,学校新扩建的教三楼西南楼接长部分建成后使光学实验室和固体物理实验室得以集中。
1985年起上海交大在闵行东川路和剑川路间的地块建设闵行新校区,第一期规划占地1800余亩,最终达到近5000亩,2003年后上海交大主体迁入闵行校区。1987年第一届新生入住闵行校区,一些必要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配套生活设施和若干为大学生基础课学习必需的实验楼在此之前得以完成。普物实验室于1987年暑假从徐汇校区搬至闵行新校区新的实验楼内,实验设备及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按规划,学校安排为物理系建造一幢12层的大楼,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于1992年底建成,1993年暑期整个系自徐汇校区搬至新楼,实现了全体教师长久以来的团圆梦。普物实验室也同时全部搬入物理大楼,占据2--4层楼面。原普物实验室给了新成立的生物系使用。生物系在闵行二期东区建设中盖了新楼,原普物实验楼又返回成为物理实验教学楼。
物理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在1977年恢复招生后,1978年开始,普物实验室以原有教材作为依据先恢复了基本的大学物理实验,又把激光、半导体、气垫等新知识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1979年高教部组织华中工学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校联合编写实验教材,上海交大许挺成、许一之、梁华翰老师负责编写光学部分,于1981年出版《物理实验基础部分》〔工科用〕。该教材1988年获得由国家教委评选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78年第一届应用物理专业学生进校后,原来面对工科学生的实验不能适应理科学生,实验室同时建设理科实验。在短短的两年内排出60多个理科实验,不仅满足了本系学生教学需要,也为其他工科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基础。1980年,筹建近代物理实验,满足1980年第一届三年级学生的教学需要。接着又向全校研究生开出“近代物理实验方法”选修课,实际意义上做到以理促工。
经过几年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新的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建设、实验内容要求、实验模式种类到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管理等等,其中首先要有一本符合教学改革设想、符合新的教学要求的大学物理实验新教材。于是由张立负责,梁华翰、屈统明和钟洪孙等参加的编写组着手编写教材,在1988年2月张立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有几个特色,一是全书根据“基本要求”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分“三阶段”的体系,即基础实验、基本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是当时在物理实验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实验类型。二是提高并加强了对实验误差的理论要求,对误差理论作了较系统的论述,提出了自行独到的见解,在工科普物实验中首先引进和推广了“标准误差”的应用,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加强了对系统误差的要求。对测量结果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叙述作了确切的表述。三是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模式:“设计性实验”,它是一些带有综合应用性质和设计任务的实验课题或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自行推证有关理论等。这种实验是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法、使用仪器等,然后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是一种创新,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实验仪器方面,1983年利用第一次世界银行贷款购买仪器设备充实到实验室,使物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到扩充和提高。同时根据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把全息技术、超导低温、微波、核技术、光调制器、计算机等新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去。为适应物理系重建,物理实验在这阶段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980年代中期,为弥补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不足,率先建立光学演示实验开放室,后又发展了力学、电磁学、近代物理演示实验开放室,并利用走廊展示演示实验仪器,让学生利用课余零星时间自己操作,深受学生欢迎,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称之为“走廊”实验。
1987年闵行校区第一届学生进校,物理实验室率先搬迁闵行,实验室面积再次扩大,整幢四层大楼全是物理实验室,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适应教学需要,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辟了开放型实验,在实验楼走廊的墙上开出了“橱窗”,陈列实验课常用的实验仪器,并将可调旋钮或可观测部分延伸到窗外,学生可以随时拨弄、观察,弄清仪器的结构,这种全天候的演示橱窗,既直观又方便,学生们可以一改过去局限于讲义的实验预习方式。在演示走廊作现场预习,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普通物理实验室和近代物理物理实验室教学不断创新,管理有序,多次获得校先进实验室称号。近代物理实验室还荣获“1991年国家教委委属院校物资工作先进集体”。
物理系不断向学校输送干部
物理系党政干部在重建初期出色的工作,使得物理系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全国同类系科的建设中也非常突出。由于工作的需要,物理系的一些老领导先后到学校任职:重建初期的首任党总支书记陶爱珠同志先后任上海交大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第二任党总支书记蒋秀明同志1990年任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后来兼任上海交大农学院院长,农学院并入上海交大后学科建设得到迅速的发展;1982年任副系主任、1985年任系主任的谢绳武教授1991年任上海交大副校长、1997--2006年任校长;原来负责学生工作的系总支副书记董金平同志后来任上海市教委党办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委书记。
附注1: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首任党总支书记陶爱珠:建系初期应用物理系的老师们.
附注2:1952年院系调整前入学交大物理系的毕业生名录:
1934年毕业 (5): 熊启藩, 张鸿吉, 张文辉, 杨永, 杨先敏
1935年毕业 (2): 陶正耀, 庆泽彬
1936年毕业 (3): 任有恒, 黄席棠, 张荣宝 (1932年入学的汪道涵因参加革命而不能继续学习,未毕业.)
1937年毕业 (6): 萧立坤, 蔡驹, 朱规兰, 留润州, 陈拔兖(肄), 邱德荣(肄)
1938年毕业 (3): 李延龄, 于延康, 李春芝
1939年毕业 (4): 钱家骐, 杨姮彩, 谭振声, 冯明
1940年毕业 (2): 沈立铭, 黄礼镇
1941年毕业 (3): 郁青田, 陈铁云, 徐质
1942年毕业 (4): 凌群宝, 汪维钧, 袁宝月, 袁宝桂
1943年毕业 (1): 于怡元(肄)
1944年毕业 (2): 卞祖芬, 汪玉芝
1945年毕业 (2): 许槑, 钱玄
1946年毕业 (3): 潘耀鲁, 殷大敏, 黎立学
1947年毕业 (6): 陈玉, 胡国定, 虞承高, 詹家驹, 孙洁, 孙骍
1948年毕业 (6): 朱泳春, 沈立珩, 陈宏毅, 蔡晬盎,董金渊,屠善洁
1949年毕业 (7): 胡盘新, 郑元洪, 刘复祥,朱壁文,宋贤珠,沈一英,周雄豪
1950年毕业 (11): 范世藩, 陆邦幹,陈云昇,吕昌祥,苏天中,章冠人,郭锡同,钱皋韵, 陆元亮, 罗晋生, 朱鸿鹗
1951年毕业 (5): 华中一, 汪立椿, 吴传平, 张琪, 沈志彬, 苏耀中, 王晋康
1952年毕业 (13): 蔡建华, 汤毓骏, 陈鹏万, 秦积庚, 吴百诗, 秦自楷, 裘南畹, 章公亮, 曹启祥, 周立成, 陈楷, 黄超远
1952年 (三年制提前)毕业 (13): 邬学文, 匡定波, 蔡怀新, 吴孟明, 滕湘君, 许卓荪, 郑志豪, 刘元权, 徐行健, 赵成美,刘恩科, 濮德昭, 林引珠
1953年 (1952年转复旦大学后)毕业 (14): 吴知非, 林引珠, 金乾元, 孙恒慧, 戎霭纶, 姚震黄, 吴杭生, 许振嘉, 庄蔚华, 蒋曼英, 龚昌德, 王荣庆, 郭懋和, 秦振寰
1955年 (1952年转复旦大学后)毕业 (19): 方守贤, 何铨, 倪光炯, 李富铭, 宋孝同, 钱登, 滕家炽, 钱钟华, 郭箕第, 朱鹤鸣, 凌燮亨, 朱著勋, 吴存敏, 侯旅适,梁星辉, 谢守全, 沈传楷, 高文琦, 杨世杰
(以上资料取自1991年任有恒教授编纂的物理系史)
(1952和1953 毕业生中均有 林引珠,应该是一个错误,但没有找到其它佐证材料)
参考文献: 上海交大百年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