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hi3972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zhi397288

博文

成为吃货不是我的错,那是宿命 精选

已有 9486 次阅读 2014-5-5 20: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食, 基因, 肥胖, 吃货

当吃货遇上美食,那是一份惊喜;可当吃货遇上夏天,那可是一份惊吓了。满身肉肉遮不住,只恨当初吃太多,啊多么痛的领悟......还有一个消息,《舌尖上的中国2》已于418日开播了,又到了看着电视咽口水,看完电视睡不着的季节,吃or不吃,这是个问题。作为一个同样管不住嘴的人,在下来给你支个招:要么自摸小肚看看下面吃啥像啥的图然后面壁思过去——不管用的话,那就看看这篇,与你分享的吃货是天生的”N大借口(有科学依据的哦),来说服自己在吃货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吧。

借口一   我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就爱吃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

在很久以前,食物还不多,原始人们为了生存,他们的身体逐渐懂得了囤积能量,就像许多动物冬眠做的那样,在夏秋把自己吃胖,冬天食物稀少的时候能抵御严寒与饥饿。因为高热量、高油脂食物能带来更多的能量和脂肪,更有利于生存,故而成为咱们祖先的首选。久而久之,这一饮食习惯就在我们的基因中烙上了印记,长久的一代代遗传下来了。因此,是你的祖先在告诉你多吃点肉哦。到了现代,虽然食物过剩,但高热量高油脂的饮食习惯还在某些人体内保留着,在满足口腹之欲之后,如果你没能迅速燃烧热量,自然就造成营养过剩的肥胖了。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你的确有理由把贪吃的责任推到祖先的头上,因为他们的需要,让你不由自主的有这种让体重飙升的喜好。而现代食物的加工处理方式,也对人的健康产生了影响。

在一篇对世界肥胖大会的报道中,路透社援引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口健康学高级讲师安妮·西娅·麦吉尔的话说,高能量的西式食品经过种种加工、处理,失去了其原有的诸多能量和微量元素,为弥补这一损失,人们想到了人工补加淀粉、脂肪和糖等,以让食物变得美味,且易于下咽。可这种添加美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勾起欲望,让人更易过度饮食,更易造成人体能量过剩、微量元素失恒的营养不良状态。而这种不稳的非正常状态,又会使人体遭受出饥饿压力,而作出在身上储存更多脂肪的反应。

吃亦有道,我们还是要多吃天然食品,既健康也美味。

借口二   我的情绪出问题了,我要吃东西

吃上瘾也是对抗压力的一种体现,全美四届最佳医生得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营养学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赫伯博士表示,从遗传上来看,人类生存面对的最大压力是食物不足。对原始人类来说,一旦吃饱了,也就再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但进入现代,压力来源于各个方面,但我们的基因无法快速地辨别压力种类,而依旧把它划为缺乏食物的范畴。于是人回到最原始的位置,让吃解决这些压力。

借口三   FTO基因让我停不下来

好吧,基因永远是一切行为的最好借口。贪吃基因”FTO基因就是我们这个借口的主角之一了。这是一个神奇的基因,你减肥的决心高一尺,它让美食的诱惑力高一丈,最终你会按捺不住多吃一些。

FTO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并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科研人员认为它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是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如果这两个基因副本都变异且呈显性,那么病态性肥胖的风险就会增加70%FTO基因变异还会导致体内胃饥饿素水平增高,让人忍不住嘴馋多吃。

借口四   胃口特好?或许是Bdnf基因出问题了

贪吃基因不止一个,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在正常情况下,Bdnf基因会通过脑细胞向下丘脑发送化学信号,像瘦素与胰岛素等,尔后大脑受到信号后向身体发出不再进食的指令,而一旦Bdnf基因发生突变,它发送的信号就不能被下丘脑所接收,实验中的老鼠就不知道什么是饱了。

简言之,Bdnf基因突变会阻断身体与大脑的交流,让大脑并未和到身体已经处于吃饱状态的事实,从而让身体吃个不停。目前只是在老鼠身上发现这个现象,这个基因突变是否适用于人类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借口五   吃东西让我更快乐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研究表明,包括五羟色胺、多巴胺等在内的控制人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情感的激素,有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因此,先愉悦肠胃,我们才能感到快乐,这是有可能的。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小组曾进行研究,发现人体中的Taq1基因的A1型等位基因与贪吃有关,而A2型等位基因则会使人感到饱足感,即,如果你有一个A1,那就是一般的吃货了,如果同拥有两个A1基因?那么,恭喜,你已经可以被归类为,超级吃货!

看到这儿,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慨叹上天的不公啊,为什么有的人这么吃也不胖,自己却喝水都胖呢?

为什么有人怎么吃也不胖?

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名为“ARIA”的基因具有妨碍脂肪燃烧的功能,ARIA基因表达被抑制的实验鼠不容易变胖。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而另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由日本名古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联合研究的结果则显示,MRAP2基因是让人喝水都长胖的罪魁祸首。一旦此基因缺失或受损,将会导致遏制食欲的神经细胞灵敏度降低,难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少掉了此刹车基因,吃货,都没法停下来了。

为什么我会胖啊?

普通人非疾病性的肥胖,当然与吃有关系。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除上文提到的进化及遗传因素外,肥胖还与表观遗传和肠道微生物有关。

我们知道,猪是与人亲缘性很接近的模式动物之一(不过,由于体型宠大且周期性长,利用的广度远不如小鼠和斑马鱼等)。2012年,通过对猪DNA甲基化图谱的描绘,中、美、英、加四国共同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肥胖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以及许多与肥胖表型变异有关的新基因。

当然,也有很多研究业已证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生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对人群肠道菌群的构成,及种类数量的研究,也已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并显示出了其极大的潜力,为肥胖问题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

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如果你想将吃货精神发扬光大,推荐一本自学成才的书《肠子,脑子,厨子》,作者是美国神经人类学家John S. Allen ,这本书被称为吃货研究所。在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之前,可以翻翻了解人为什么要吃、吃什么以及怎么吃这些问题,只是不知道你是否能hold住书里的重口味食谱——油炸蚱蜢之类的美食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687-791646.html

上一篇:人体细胞也有“七年之痒”?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收藏 IP: 116.6.99.*| 热度|

30 陈楷翰 李笑月 廖晓琳 徐耀 李汝资 肖可青 唐常杰 郑永军 武夷山 庄世宇 唐凌峰 肖重发 李宇斌 曹建军 王春艳 薛宇 尧顺雨 杨金波 魏东平 史仍飞 李璐 王永林 刘立 曹聪 谢强 张波 虞左俊 biofans zzjtcm hnld1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