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介卿研究员,今天有点烦。
往常这个时候,他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处理电子邮件,然后去实验室给研究生督战。午饭后如果不开会,就做点杂事。事实上,十有八九要开会,再接上晚上的饭局。但今天,已经过了九点半,他还没有迈出家门半步。
闹心的事是源自上周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答辩。圈内人把这个项目简称为“杰青”,申报此项目则称为“报杰青”。从20年前开始,基金委启动这个项目,其初衷是资助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做些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可是在鲍研究员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此。“据我的仔细观察”,他说道,“评上杰青是赚了一笔大买卖,过去一些年,成功申报的人似乎都发了,吃香喝辣,前途无量啊”。如今,报杰青可复杂了,评审要过五关斩六将,但鲍介卿头脑很清楚,付出再大的艰辛也值。
他还真等来了答辩的机会。接到通知的那一天,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过得飞很快。研究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杰青人数对于单位排名至关重要,所以所长下令本所专家们帮助准备答辩材料的PPT,演练要不少于五次。于是,所内一大群人被动员起来,对着小鲍的材料,又是挑剔不足之处,又是帮助包装。一段时间折腾下来,鲍研究员觉得有了一点底气。但专家们又说,这还不够,还要外出请教大专家,让他们了解你,替你把关。
鲍研究员跑了一大圈,所到之处,专家们都表示了支持。他这回是真的信心十足了。果然,答辩的那一天,超常发挥,会议刚结束就传出项目获评的内部消息。梦寐以求的东西终于来了,为此,他一连几天乐得合不拢嘴。然而,又过了两天,接到几个电话之后,他表情突然由阳转阴,好像大事不妙的样子。这不,早饭也不想吃,早上起来还把老婆训了一顿。
什么情况?原来,两天里接到的电话都是专家们打来的,总的意思是要求鲍研究员兑现承诺。他这才想起前一段时间拜访专家时,情急之下,确实答应过别人一些事,但现在要债的突然爆发,事情有些不太好办。
快到午饭时分,他决定仔细梳理一下。分门别类地整理头绪之后,他发现,在提出价码的各路专家中,其实大部分没有非常难以应对的东西,无非是在他们的弟子发表论文、学位答辩、评职称时高抬贵手,或者在对方申报基金项目时给予照顾,或者是评奖时放一马之类。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但他最后归纳道,“其中有几个家伙还真够棘手的”。
第一位是王鸿运教授。当初登门拜访的时候,他瞄了一眼PPT之后说道,“其实来申报的人水平差不多,谁上谁下都可以,我可以支持你,但我们说好了,我的学生明年也要报,你得帮助打通关节,有些话我不便出面说,请你出把力”。鲍介卿当时想,我能替自己跑,那当然也能替别人跑,所以就痛快地答应了。
下一位是本单位的者狐令研究员。他语重心长地说:“嗯,所里不少年轻人排着队要上杰青。你的论文还算多,所以我们今年看好你,作为对你支持的回报,你要为本单位的人报杰青多出力。紧靠你后面的那个人,你知道的,目前在高影响因子论文上还欠火候。是否能帮助一下?这事得盯紧了,要不然会被王鸿运那小子钻了空子”。鲍研究员当然明白,所谓帮助,就是要贡献论文,让“那个人”当第一作者,当时头脑一热,也答应下来。
然后是归顺红教授。她的要求很有点长远打算,“你鲍介卿,从名字上看就是报杰青的材料啦,我不管你家里用了什么典故才起了这么个名。所以当然要支持你的啦。不过要我投你一票,你得答应获批后离开你那个单位,调到我们这里来。当然啦,也不会亏待你,我们还要帮你弄上长江特聘啦”。这话让鲍介卿感到为难,但他仍然同意了,毕竟现在能否评上还不知道,要是拒绝,立马就完蛋了。
最后那一位,来力教授,口味独特。来教授说,“我肯定会支持你。你是论文发表高手,发表过Nature和Nature子刊文章。你拿到杰青后,帮我的团队发表两篇Nature或Science论文,我们就扯平了”。鲍介卿知道,来教授太想当院士了,而如今Nature和Science论文才吃香。他本来打算表达一下畏难的意思,但转念一想,到了这份上再不答应,岂不是前功尽弃?所以虽不情愿,也爽快地应承下来。
鲍杰青想了又想,眼前发黑,感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很难熬。除了豁出去、玩一票更大的,好像没有别的办法。“TMD,把我逼急了”,他对着房间的空气喊道,“别怪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