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风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ccashq 一个湘里人的梦,便是风的自由舞步. 言所盼,非盼急出。

博文

筑波散记之三十三:全社会《读书》,而不是孤芳自赏

已有 2643 次阅读 2007-9-24 15:56 |个人分类:筑波散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一段时间文化界一个旗舰期刊《读书》出了大新闻,换帅了!这个换帅其实本身并不是上新闻的事情,但是究其原因来说却是文化界传播理念的一个信号。按照黄道京先生在《科学时报》上的短评《读书》换帅的启示——谈大众传播的高雅与通俗这是一个关于强调的是文人趣味与文化品位还是社会关怀与学术气氛的观点碰撞。

说实在话,在没有看见黄先生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于《读书》出了崇拜还是崇拜,对于里面迷宫似的文学评论和术语我是不敢说任何意见的,无论看得懂的还是看不懂的。我从看得懂的文字读出了文人一颗温暖的心,触发了我见贤思齐的思考,但是这样的文章是少数;我从看不懂的文字中体味到思想的深邃,引发了我的习惯性反刍,这样的文章是压倒性的多数。我作为一个圈外人试图了解人文领域的思维方式,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重文亲理,所以即便在现代西方话语时代,人文精神的向往是每一个中国学者的必备功课,也是一辈子的功课。

我想到另一个表达,就是‘文化优势’。《读书》具有其他人文刊物不可比拟的文化优势,恰恰体现在她在汪晖时代独特的文化理念,那就是精英救国路线。因为此,我读到张承志的文章就不能不感到惊喜,我不能多看几副丁聪先生诙谐的漫画就会感到失望。我去年底回国探亲,在长沙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去侧翼电信营业大厅里面一个逼窘的角落,也就是报刊期刊零售处寻找《读书》和《诗刊》杂志,营业员没有听过《诗刊》,但是帮我找到了几本《读书》过期,我很便宜地买了下来。但是直到我回到筑波,这几本《读书》里面真正能够读懂读通的没有几篇文章。我担心我的阅读能力,往往就是从捧起《读书》开始。但是在我的心中,《读书》还是神圣的,因为神圣而模糊吗?黄先生的评论‘关键是学术的文章也要写得通俗,让读者(至少是知识分子读者)能读懂甚至爱读才好。’倒是让我很惊讶,原来如他这样的资深出版人也认为《读书》中的文章很拗口,犹如干透的面包。‘非学术的出版物,还是以普及文化知识为己任,文字也以通俗晓畅为好。至于专业学术与社会评论的内容,还是让学术专业刊物或社会评论杂志承担为好。’这句话让我突然惊醒,原来《读书》杂志的定位原本不仅仅是面对几个学术精英,不是几千文史哲社科类博士,而是面对全社会文化爱好者,向他们传播文化知识,追求提高民众的文化趣味,弘扬人文精神!

定位既然如此,被选择的文章就不能使用太多术语,思想的表达不能太隐晦,选题也要雅俗共赏。这一点颇类似科学界的期刊,如物理中,美国物理协会主办的《物理评论》系列期刊比较专业,作者行文不必太通俗,但是《今日物理》中的文章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时还加插科学史和短评等栏目,很容易让普通读者明白物理科学的发展和热点。

还有一点就是如何传播思想见解的问题,如果想让普通民众了解一个领域发展的最前沿,仅仅用公式和生僻的学术术语是不够的。这方面一定要下功夫才行。在科学上,就是要加大科普力度,鼓励科学家用通俗的语言说出研究的重大意义。文明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普及教育共同提高!我看科学网有些博友,也沾染了文人的怀毛病,一旦发现自己的见解很像一回事,马上就变成了芙蓉姐姐,口吻自信的不得了,语言也常常不客气,什么‘没文化’‘病态’‘无知’。孰不知这种‘思想优势’感正是文化传播的大忌。思想没有顺畅的途径谦虚的态度来交流,最后只能被人束之高阁,或者用来包油条而已!

中国走精英救国的路线大概是不行,知识的传播也不是出一堆优秀博士论文就能解决问题。放下姿态,通俗的表达自己,让大家共享你的思想见解。这是我们每一位文化人,包括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我期待着看见新的一期《读书》。

 

 

《读书》换帅的启示

——谈大众传播的高雅与通俗
科学时报 2007-9-21     作者:黄道京

原文请见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7/09/21/15/22/6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17-7768.html

上一篇:筑波SEMINAR之十二:太阳能基础研究需求报告
下一篇:筑波散记之三十四:同新友再登筑波山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