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经济危机终于来到了中国身边: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近在眼前

已有 3529 次阅读 2016-8-16 15:1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超级灾害链, 自然周期, 经济危机, 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

经济危机终于来到了中国身边: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近在眼前

                               杨学祥

经济危机终于来到了中国的“身边”

据彭博社发布报道称,蒙古财长Choijilsuren Battogtokh周四(811)在一次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中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深度的经济危机状态。”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15/14747640_0.shtml

经济危机终于来到了中国身边。

经济危机与自然灾害如影随形: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经济景气循环的波动或循环,根据其周期的长短,现在公认的有下面四种类型:1.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2.朱格拉循环(JuglarCycle,中期循环,主循环)1011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11年周期对应);3.库茨涅兹循环(KuznetsCycle,长期循环)2022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22年周期对应);4.康德拉切夫循环(KondratieffCycle,长期波动)5060年周期和吉村循环55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50-70年周期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三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

         1 股市崩盘和气象灾害

年份

经济事件

气象灾害

1973

石油危机/股市崩盘

1972-1973年超级厄尔尼诺

1980

美国经济衰退

1979-1980年弱厄尔尼诺

1987

股市崩盘

1986-1987年厄尔尼诺

1994

债市危机

1993-1995年厄尔尼诺

1997

亚洲金融风暴

1997-1998年超级厄尔尼诺)

2001

9.11事件/股市崩盘

1999-2001年超级拉尼娜

2002年厄尔尼诺

2008

次贷危机/股市崩盘

2007年强拉尼娜,2009年厄尔尼诺

 2015

金融危机/股市崩盘?

2015-2016年超级厄尔尼诺

注:黑体字是笔者后加的,表明3-4年、7年周期同时存在。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5/13931633_0.shtml

2 拉马德雷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2030-205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1890-1913

1914-1944

19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2021-2050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第五下降期

关键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

91年苏联解体

欧盟解体

???

关键时间

1913

30年代大萧条

70年代石油危机

2013

20年代超级灾害链

注: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10年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2013年与1913年的位置相同,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如果爆发战争,也会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2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9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关注经济危机客观周期。关注大国的以邻为壑嫁祸于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0938.html

全球金融危机“七年之痒”显然是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的公倍周期,两个周期为6-8年,形成一个约7年的整数周期。

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具有1122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200年。近20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6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见表3)。

3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1980-??

次小冰期

多因素叠加是小冰期发生的根本原因。导致15-17世纪小冰期和2020年“次小冰期”出现的原因有五:

其一、处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其二、处于全球强震频发时期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Ms 8.5级和大于Ms 8.5级的海震。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20世纪4场最强的特大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1952年堪察加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地震,1960年智利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地震,与50-70年代低温期相对应。

其三、处于全球火山活动频繁时期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1~3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1]。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火山喷发导致了小冰期的到来。研究报告称,1275年到1300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1430年到1450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一样,火山喷发与气候冷暖变化导致的冰盖消长有关(见表3)。

其四、地球轨道周期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20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57万公里;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2000年)分别缩短了7644万公里。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19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60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19世纪略超过60年,之后缓慢变短,到20世纪后期月在55年至60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

其五、处于强潮汐活动时期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54-56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70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我们的结论:地球的气候变化不仅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而且与潮汐强度、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2004-2012年全球已发生Ms 8.5级以上强震6次,与1998年以来变暖减缓相对应。地震火山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潮汐变化还有约200年周期和50-70年周期,对应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200年周期和拉马德雷50-70年周期。目前处于2007年以来发生的太阳黑子极小期,对应超前的1974年潮汐高潮和20世纪50-70年代的低温期。根据以往记录,这个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这次变冷过程被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迅速变暖所打断,198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是自然因素,温室效应包含人为因素。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本周期内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2)。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

此外,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18.6年周期,与气候变化18.6年周期对应。早在2008年和2014年我们就指出,1998年最热年记录与1995-199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16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2005-2007年的最大值时期(见:杨冬红等,2008[11]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到高潮。气候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都表明,气候变冷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

2014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我在2016614指出,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3-4年、7年、10-11年、20-22年、50-60年、55年、200年、1200年、1800年,其中50-60年、55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1)。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气候是如何影响经济景气的?日本学者岛中雄二对此可归纳了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农林水产品收成说。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太阳、气象循环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或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工业部门企业利润也就会下降或增加。同时,该地区的进口能力也将减弱或增强,而工业地区的出口也会减少或增加。

二是人类心理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

三是能源需求说。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

全球金融危机的3-4年、7年周期、50-60年和200年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2016-2020年,可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24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三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表1-3给出了经济危机的周期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3822.html

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3-4年、7年、10-11年、20-22年、50-60年、55年、200年、1200年、1800年,其中50-60年、55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1)。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请牢记历史教训

根据以往记录,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3)。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2020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713.html

2014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2020年开始的次小冰期使世界经济危机在劫难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9690.html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中的“次小冰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3569.html

或许我们可以找到减轻经济危机的药方和良策躲过10年周期的金融危机,但是,在55年和两百年一遇的自然灾难面前,人类还没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先例,包括地震、洪水、飓风、海啸、火山、严寒带来的灾难。

在天灾之后是人祸,战争成为解决危机的有效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775.html

我们在2016617得出的结论:

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3-4年、7年、10-11年、20-22年、50-60年、55年、200年、1200年、1800年,其中50-60年、55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1)。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相关报道

经济危机终于来到了中国的“身边”


来源:商业见地网

新闻配图

我们的北边邻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据彭博社发布报道称,蒙古财长Choijilsuren Battogtokh周四(8月11日)在一次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中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深度的经济危机状态。”

他表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我们已经无法支付财政工资和政府各部门运营成本的状态当中,如保护我们的边境和国家安全的蒙古军队的开支,负责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薪酬,以及文化体育部门人员的开支等。”

根据估算蒙古面临的预算赤字为26亿美元——约合该国GDP的21%,而该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今年达到了78%,高于55%的目标水平。此外,蒙古央行的净外汇储备仅4.29亿美元。蒙古货币图格里克兑美元汇率已经连续十九个交易日处于低点,为1993年以来蒙古货币汇率持续疲软时间最长的一次。

蒙古货币图格里克兑美元的走势图

如松在以前说过,任何一国的汇率如果出现危机,最主要由三个因素所决定;第一是财政收支状况;第二是国际收支平衡;第三是通货膨胀水平。财政是最重要的,货币危机实际上就是财政危机,也就是经济已经负担不起政府的运行成本。

蒙古货币图格里克是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有利于各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控制本币的名义价值,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所以,上图中图格里克兑美元的贬值幅度是不真实的,只是ZF控制的名义汇率。

其一,蒙古国持续财政赤字。蒙古财长非常坦率,首先点出的就是核心问题,“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我们已经无法支付财政工资和政府各部门运营成本”。2014年,蒙古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当期价格计算,以下同)共计21.84万亿图。2014年蒙古国政府经平衡财政收入及捐赠总额共计6.22万亿图,财政支出及净借款总额共计7.03万亿图,财政赤字共计8079.9亿图,约占GDP的3.7%。要注意的是,2014年上半年的赤字还仅仅是2000多亿图,下办年开始,财政赤字出现恶化的局势。但2014年3.7%的水平仅仅是危险,尚不足以引发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

该来的马上就来了。2015年,蒙古GDP初值231667.79亿图。2015年全年,蒙古财政预算收入及外来援助总额59738亿图;财政支出及借贷总额71369亿图;财政赤字11632亿图,占GDP的比例为5.02%。以前如松多次强调,对于发展中国家,4.5—5%的财政赤字率就等于鬼门关,这预示着蒙古的未来很不乐观(实际上,2014年的巴西与2015年的蒙古基本近似,巴西雷亚尔在2015年跌幅位居主要经济体的第一名,这些共性的东西,每个人都要牢记)。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15/14747640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6786.html

上一篇:8月12日洛亚蒂群岛东南发生7.2级地震:关注11-14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大陆漂移新解:板块分割是现象,内部动力是本质,天文因素定周期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蔡小宁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