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农数据暴露美国经济危机:嫁祸于人在劫难逃
杨学祥
美联储极力掩饰经济危机的存在
在刚刚闭幕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要防范金融危机,特别是要防范“雷曼级”的金融机构倒闭,形势似乎相当严峻,然而随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哈佛大学的讲话却表示,并不担心金融危机,为何美日对金融危机各执一词呢?
其中,耶伦所说没有金融危机的迹象,无疑是指美国,而安倍所说无疑主要就是日本了,在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之际,美日之间的差距真的这么严重吗?
日本刚刚经历日元暴涨、日股暴跌,财相麻生一度放声要干预汇市,美日为此还在G7财长会议上有过争论,安倍担心日本国内出现金融危机也属常理,至于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就足见形势的严峻了。
我在5月28日指出,面对经济危机的威胁,日本的恐慌、美国的观望、英德的乐观,其中的玄机在于以邻为壑,嫁祸于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0886.html
美国经济危机在劫难逃
海涛视线 2016-06-05指出,周五公布的美国5月非农数据大跌眼镜,季调后非农就业新增人口仅3.8万人,大幅差于预期的16.4万人,创2010年9月来最差水平,5月失业率为4.7%。
明辉认为这个数据的披露,实际上正是政经纵横谈一贯观点的一次证明而已:那就是美国经济复苏是虚假的,是靠不住的!美国炒作的加息,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大国角力的考虑。美国加息还有另外一套逻辑。那就是打压对手。从世界经济整体来看,当前基本是一个比不烂的时期,也就是说,只要对手比你差,你哪怕再坏都没有关系。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世界经济增长停滞,赌场里没有新钱进来了,大佬想滋润点,最好是吃定另一个大佬。也就是所谓存量博弈,这其实是世界政经博弈的常态,不以制度为转移。
http://mt.sohu.com/20160605/n453063694.shtml
金投美股网6月2日讯,Euro Pacific Capital首席执行官席夫(Peter Schiff)是华尔街著名的大空头,曾经准确预见到了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和衰退的美国房地产崩盘。虽然美国经济已经复苏,但席夫却一直坚信,真正的危机尚未被克服。尽管席夫对于美国经济、美元和国债的不少预言现在都没有实现,但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采访时,他却强调,或许自己在时机的判断上不够准确,但是这些预言所针对的现实却是不能否认的。
http://usstock.cngold.org/c/2016-06-02/c4144193.html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何新最近转发一篇博客,博主认为,此文可以与何新的“中美没有金融战,已经形成奇妙金融关系”相参照阅读。博文摘编如下: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当年中国的4万亿投资究竟最终是救了谁的命?这不是某些人自我吹嘘标榜就说了算,我们可以找到客观的坐标作为衡量考核的依据。
上面这张美国道琼斯指数和中国上证指数关联对比图,足以告诉你如何看清真相,一图抵千言,实在不想说太多。
我只想说:美国政府应该给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金融理财专家”和某些金融高官颁发经济特别贡献大奖章,以表彰这些为美国经济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金融危机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官员,他们为美国经济延缓并短期摆脱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其功绩足以载入美国史册,与开国总统华盛顿同放异彩和光辉。
为此我国股市和经济付出巨大代价。而美国则通过向中国转嫁金融危机,包括制造2015年A股暴跌的股灾,转移资金到美国而救助美国,成功避免了美国股市、熊市陷入剧烈大调整的泥潭。
美国市场巧妙地进入横盘震荡的修复阶段,目前已经接近元气回复。也就是说,之后很可能再次进入新一轮拉升上涨状态。只是这次也许是第五浪21000点的最后赶顶冲刺拉升。
之后,无论如何美国经济也逃不掉熊市大调整的厄运而进入危机状态,全球也将因此进入2008年以来的再一次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总危机。
时间节点应当在未来三到五年(2019年前后),而这次,估计已经没人能救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2w9nr.html#cre=sinapc&mod=g&loc=16&r=0&doct=0&rfunc=33
我们在2016年5月29日指出,2019年前后进入2008年以来的再一次金融危机。新的证据在不断涌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1019.html
美联储信用危机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2102.html
金融危机“七年之痒”
1973年、1987年、2001年的股市崩盘、1980年的美国衰退、1994年的债市危机、2008年的次级债危机……如果将这一些时间点联系在一起的话,不难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也存在“七年之痒”。而如今,新一轮的危机似乎又近在眼前。
道富银行宏观策略师,自诩为“风险先生”的Fred Goodwin,从花旗集团经济意外指数所呈现的周期性情况发现,目前该指数再一次处于历史高点水平,暗示未来市场情况将出现恶化。
而从“风险先生”提供的一张金融市场最具有价值的“七年之痒”图发现(见表1),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也存在“七年之痒”的规律,在2008年次级债引发的股市崩盘之后,这一次的危机将会从新兴市场开始么?
2016年1月4日全球股市再次崩溃似乎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表1 股市崩盘和气象灾害
年份 | 经济事件 | 气象灾害 |
1973 | 石油危机/股市崩盘 | 1972-1973年超级厄尔尼诺 |
1980 | 美国经济衰退 | 1979-1980年弱厄尔尼诺 |
1987 | 股市崩盘 | 1986-1987年厄尔尼诺 |
1994 | 债市危机 | 1993-1995年厄尔尼诺 |
1997 | 亚洲金融风暴 | 1997-1998年超级厄尔尼诺 |
2001 | 9.11事件/股市崩盘 | 1999-2001年超级拉尼娜 2002年厄尔尼诺 |
2008 | 次贷危机/股市崩盘 | 2007年强拉尼娜,2009年厄尔尼诺 |
2015 | 金融危机/股市崩盘? | 2015-2016年超级厄尔尼诺 |
注:黑体字是笔者后加的,表明3-4年、7年周期同时存在。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5/13931633_0.shtml
世界经济危机的55年周期
我们在2013年1月14日指出,研究表明,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为1890-1924年、1947-1976年,“暖位相”为1925-1946年、1977-1999年。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按照世界经济长波的发展规律,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在2020年结束,因此,罗杰斯认为2020年前中国的牛市持续没什么问题。这决不是时间的巧合,而是由经济科学规律决定的。
但是,经济规律也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由于存在西方经济强国的干涉和竞争,中国经济虽然面临20年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也潜藏外部经济压力和操纵。中国股票市场也毫无例外。如果明年2月份,上证指数大幅上涨到10000点,罗杰斯就会卖出手中的中国股票。因为这表明外部势力在介入操纵中国的股票市场。
希望与绝望同在,暴利同风险共存。在经过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之后,世界经济处于激烈的人为调整阶段,各国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在为本国的存在与发展出谋划策,争夺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控制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风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2992.html
表2 给出了2013年和1913年的相似性
表2 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
时 期 | 1890-1924 | 1925-1946 | 1947-1976 | 1977-1999 | 2000-2035 |
拉马德雷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暖位相 | 冷位相 |
时 期 | 1890-1913 | 1914-1944 | 1845-1973 | 1974-1995 | 1996-2020? |
关键年 | 1913 |
|
|
| 2013 |
世界经济长波 | 第三上升期 | 第三下降期 | 第四上升期 | 第四下降期 | 第五上升期 |
世界大战 |
| 两次世界大战 |
| 91年苏联解体 |
|
注: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10年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2013年与1913年的位置相同,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如果爆发战争,也会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903.html
有评论说,这次央行罕见的对美国媒体做出不点名的驳斥与警告,很大可能正是意识到了其背后的更多演绎。对于这种金融舆论战,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
关注经济危机客观周期。
关注大国的以邻为壑嫁祸于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0938.html
实时的政策可能缓解或加剧金融危机的强度,也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无法避免经融危机的存在和发展。根据客观规律,2020年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即将结束,2019年前后爆发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总危机是无法避免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101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1279.html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2016-2017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给全球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
自然灾害的200年周期
NASA科学家曾发一个警告,他们对太阳近20年的观测发现,我们将进入蒙德极小期,可能导致气温直线下降,这是太阳周期的又一个低谷点。有研究指出,如果我们进入小冰河时代,那么泰晤士河可能会被冻结。从2020年到2030年,太阳活动周期将进入新的模式,如果说得通俗点,那么太阳的“心跳”会减慢。
美国宇航局在对太阳进行数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经精确预测出11年活动周期的规律变化,在接近于太阳表面和太阳对流层深处的两个能量层上,对流作用开始降低,本世纪30年代太阳活动性将降低60%,接近1645年的状态,即迷你冰河时期。
http://new.qi-che.com/xinwenbaod/20160304156178.html
研究人员警告,地球可能会进入一个“小冰河时代”。一项新研究称,2020到2030年间,太阳周期会相互抵消。科学家说,这使一个叫“蒙德极小期”的现象出现。1646到1715年出现时,它被描述为小冰河时代。当时,它使伦敦的泰晤士河结了冰。
太阳周期的新模型对太阳11年“心跳”内的不规则活动作出空前准确的预测。它充分利用了两层太阳区域的“发电机效应”。一层接近太阳表面,另一层在太阳对流区的深处。根据万伦蒂娜-扎科娃教授在兰迪德诺市举行的国家天文学会议上提出的结果,太阳周期新模型的预测显示,相比上一次开始于1645年的小冰河时代,21世纪30年代的太阳活动将减少60%。
这个模型预测,两个磁波会在2022年进入顶峰的第25个太阳周期渐渐抵消。进入跨越2030到2040年的第26个太阳周期,这两个磁波就会变得完全不同步。这会使太阳活动明显减少。
扎科娃表示:“在第26个太阳周期,这两个磁波将成镜像。它们同时出现,却分布在太阳对立的两个半球上。它们的相互作用会带来破坏性影响。它们或许会相互抵消。我们预测,这会使太阳出现蒙德极小期的特性。实际上,这些磁波大致同步时,它们就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太阳会出现更强烈的活动。它们不同步时,太阳活动最少。它们完全不同步时,就会出现上一次于370年前发生的蒙德极小期的情形。”
http://www.guangyuanol.cn/news/prnasia/2015/1014/485719.html
目前,太阳正处在第24活动周的高峰年,其活动理应处于最活跃的时期。然而,太阳活动强度明显不及上一个活动周,甚至出现太阳表面连黑子都没有了这种罕见现象。这个太阳活动高峰年百年来最弱。有科学家指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太阳将沉入超长的最低活动期。目前科学界仍然在探讨太阳黑子周期是如何影响全球气温的。有人认为地球将进入所谓的小冰河期,有人称会在2020年之前,有人则称会更早。
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具有11和22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200年。近20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6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见表3)。
表3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 时代 | 潮汐极大年时间 | 火山活跃时间 | 全球 气温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 | 低温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1275-1300 | 小冰期 |
史玻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1440-1460 1470-1490 | 小冰期
|
蒙德 | 1640-1720 | 1600-1725 | 1629 | 1640-1680 | 小冰期 |
道尔顿 | 1790-1830 | 1790-1915 | 1770 | 1810-1820 | 小冰期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1980-?? | 低温? |
多因素叠加是小冰期发生的根本原因。导致15-17世纪小冰期和2020年“次小冰期”出现的原因有五:
其一、处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其二、处于全球强震频发时期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Ms 8.5级和大于Ms 8.5级的海震。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20世纪4场最强的特大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1952年堪察加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地震,1960年智利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地震,与50-70年代低温期相对应。
其三、处于全球火山活动频繁时期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1~3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1]。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火山喷发导致了“小冰期”的到来。研究报告称,1275年到1300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1430年到1450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一样,火山喷发与气候冷暖变化导致的冰盖消长有关(见表3)。
其四、地球轨道周期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20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和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和57万公里;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和2000年)分别缩短了76和44万公里。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19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60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19世纪略超过60年,之后缓慢变短,到20世纪后期月在55年至60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
其五、处于强潮汐活动时期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54-56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70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我们的结论:地球的气候变化不仅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而且与潮汐强度、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2004-2012年全球已发生Ms 8.5级以上强震6次,与1998年以来变暖减缓相对应。地震火山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潮汐变化还有约200年周期和50-70年周期,对应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200年周期和拉马德雷50-70年周期。目前处于2007年以来发生的太阳黑子极小期,对应超前的1974年潮汐高潮和20世纪50-70年代的低温期。根据以往记录,这个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这次变冷过程被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迅速变暖所打断,198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是自然因素,温室效应包含人为因素。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本周期内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2)。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
此外,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18.6年周期,与气候变化18.6年周期对应。早在2008年和2014年我们就指出,1998年最热年记录与1995-199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16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2005-2007年的最大值时期(见:杨冬红等,2008)[11],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到高潮。气候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都表明,气候变冷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
2014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
经济景气循环的波动或循环,根据其周期的长短,现在公认的有下面四种类型:1.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至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2.朱格拉循环(JuglarCycle,中期循环,主循环)10至11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11年周期对应);3.库茨涅兹循环(KuznetsCycle,长期循环)20至22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22年周期对应);4.康德拉切夫循环(KondratieffCycle,长期波动)50至60年周期和吉村循环55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50-70年周期对应)[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全球金融危机“七年之痒”显然是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至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的公倍周期,两个周期为6-8年,形成一个约7年的整数周期。
气候是如何影响经济景气的?对此可归纳了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农林水产品收成说。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太阳、气象循环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或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工业部门企业利润也就会下降或增加。同时,该地区的进口能力也将减弱或增强,而工业地区的出口也会减少或增加。
二是人类心理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
三是能源需求说。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
2006年,Obridko等人根据太阳磁场的数据分析得到过一个约7年的周期[19]。2010年,李爱云对黑子长、短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长周期存在7.1年、14.2年、21.3年、28.4年、42.6年的系列,短周期的时变性比长周期的更明显。对黑子周期的外部触发机制做了讨论,发现黑子周期与行星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20]。
太阳黑子7年周期的发现,使金融危机七年之痒的“农林水产品收成说”、“人类心理说”和“能源需求说”得到更精准的证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或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
全球金融危机的“七年之痒”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
康波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在康波周期中,前15年是衰退期;接着20年是大量再投资期,并在此期间新技术不断被采用,经济快速发展,迎来繁荣期;后10年是过度建设期,过度建设的结果是5-10年的混乱期,从而导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现。太阳黑子长周期存在7.1年、14.2年、21.3年、28.4年、42.6年的系列,其倍数周期包括56.8年周期。潮汐震荡也具有50-60年的长周期。它们是形成太平洋十年涛动周期和康波周期的原因。
50-60年康波周期和7年金融周期的叠加使金融危机谷值由2015年后延到2016-2017年。
经济波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周期约为50年的经济长波是世界经济领域里的一种有规律的现象。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柳剑平、肖德、程崇祯、彭斯达、陈汉林、孙铭;执笔:肖光恩、周先平)在《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一文中阐述了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发展过程。
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把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为20 和30年。尽管此后长波理论各学派对经济长波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但从18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四次经济长波中我们可以发现历次经济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拉马德雷(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冷位相”为1890-1924年、1947-1976年,“暖位相”为1925-1946年、1977-1999年。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7年周期、50-60年和200年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2016-2020年,可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24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等。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杨学祥。2014年经济危机的警钟:俄罗斯经济危机加剧卢布暴跌。2014-12-1805:56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