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预测的胜利:2015年厄尔尼诺不是最强而是次强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近日表示,从去年持续到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结束,但拉尼娜事件很可能随之而来。那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1997年到1998年,全球经历了一次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极端天气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从2015年开始的这次厄尔尼诺事件是自那次以后最强的,去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就与此有关。
http://roll.sohu.com/20160514/n449348242.shtml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1日说,这次持续13个月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在4月结束,但预测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又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荣启涵)我国南方地区出现连续多轮降雨,解释成因往往会提及自2015年4月开始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记者11日从国家海洋预报台获悉,根据最新大气海洋监测结果,这场持续13个月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4月结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影响消失。在2016年汛期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媒体沟通会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主任冯立成告诉记者,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是有海温记录以来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出现在2015年11月。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多具有延迟性,本次事件虽已结束,但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与此同时,据预测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561.html
2015年厄尔尼诺预测
2014年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年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谁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2015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4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87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2665.html
忽视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作用,是导致2014年强厄尔尼诺预测的根本原因。全球变暖轮的支持者甚至期望2014年强厄尔尼诺能将拉马德雷冷位相改变为暖位相,结束全球变暖的停滞状态。模型的缺欠和学术的偏见导致全球各国著名气象机构关于2014年厄尔尼诺预测的失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据计算,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日本气象厅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只有到9月到11月期间某个时间出现,这一预测也缺乏根据。2014年11月18日-2015年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在2014-2015年冬季形成的可能性最大。
我在6月21日指出,厄尔尼诺3区自2014年5月中旬海温异常超过0.5℃,目前超过1℃,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持续到11月,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不过,4月9日-7月28日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195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2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1982年到1983年事件,以及1997年到1998年事件,都处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1702.html
7月热带太平洋部分水域的水温降低,验证了我们的准确预测,表明我们预测理论的可靠性: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739.html
澳大利亚气象局承认前期预测的失误,这为那些盲目跟风的气象机构敲响了警钟。
关注厄尔尼诺预测中的国际科学争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844.html
2014年南极海冰结冰量创40年新高使预期强厄尔尼诺受阻
2014年10月14日凤凰科技讯科学日报报道,近日消息称今年南极洲的海冰结冰程度创了新的记录,相比科学家们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进行的海冰结冰程度长期卫星记录相比,今年的海冰覆盖了更多南部海洋。然而,南极洲这一上升趋势只相当于北冰洋海冰丢失程度的1/3。
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北极每年丢失了53900平方千米的冰;南极每年增加了18900平方千米的海冰。今年9月19日,自1979年以来南极洲的海冰结冰区域首次超过了2000万平方英里,根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这样显示。这一基准的结冰程度持续保持了几天。1981年至2010年间平均最大的结冰范围为1872万平方千米。
今年单日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月20日,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天海冰覆盖面积为2014万平方千米。今年五天平均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月22日,海冰覆盖了2011万平方千米。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0/qhbhyw/2209601.shtml
我在6月21日指出,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2014年9月末南极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是阻碍厄尔尼诺现象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在短周期的气候变化中,德雷克海峡中的海冰进退关系重大。一个可能的模式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形成拉尼娜事件,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增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诺事件,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降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海冰增加。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我们称之为南极环大陆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图2) 。
同样,非洲海冰开关可控制南大西洋的海洋环流,澳大利亚海冰开关可控制印度洋的海洋环流。由于德雷克海峡通道狭窄,海冰开关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2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5618.html
2014-2016年最热年预测
2015年07月23日广州日报报道,美国政府机构今年初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是全球有气温统计以来的“最热年”。不过,这一纪录有望在2015年再次被刷新。但这一纪录也不会保持太久。科学家们预计,2016年将成为下一个“最热年”。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ul/2015/07-23/7422305.shtml
事实上,我们在2008年、2012年、2014年、2015年最早提出了2014-2016年最热年的预测。
我们早在2008年就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12年印尼苏门答腊4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在2012年5月22日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们在2014年4月发表的论文中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2008)。
准确预测厄尔尼诺和最热年是正确理论的胜利!
关注厄尔尼诺预测理论。
关注最热年预测理论。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23(6): 1813~1818
2.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3.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2008,(5):
4. 杨冬红,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相关报道
跟在厄尔尼诺后面的拉尼娜事件究竟是什么?
2016年05月14日01:24 石狮日报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近日表示,从去年持续到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结束,但拉尼娜事件很可能随之而来。那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先来看看什么是厄尔尼诺。世界气象组织的网站解释说,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小男孩”的意思,意指天主教中的“圣婴”,因为这种事件常常在圣诞节左右开始到来。它指赤道太平洋一些区域的海水异常变暖的现象,每过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可长达18个月。
在1997年到1998年,全球经历了一次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极端天气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从2015年开始的这次厄尔尼诺事件是自那次以后最强的,去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就与此有关。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1日说,这次持续13个月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在4月结束,但预测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又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它描述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赤道太平洋一些区域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通常强厄尔尼诺事件后会接着出现拉尼娜事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今年4月在厄尔尼诺尚未完全结束时,就发出了拉尼娜预警。
该机构下属“气候预测中心”在预警中说,今年7月至9月间出现拉尼娜的概率为60%,到今年冬季时,概率更是上升至70%。该机构说,强厄尔尼诺事件的一个特点是跳转非常迅速,如果随后要形成拉尼娜事件,会形成得非常快。
虽然拉尼娜的危害通常会弱于厄尔尼诺,但也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极端天气事件。据分析,一旦拉尼娜事件形成,那么今冬美国北部冬季将比往年更冷、南部更加干热,印度季风更强,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将面临更多降水。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说,今年秋季将可能是拉尼娜事件的发展期,届时可能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因此秋季需防范台风偏多对我国沿海的影响。一旦台风来袭与天文潮高潮叠加,风暴潮导致灾害的几率会加大。
(据新华) .
http://roll.sohu.com/20160514/n449348242.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