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火山频发敲响自然灾害警钟

已有 3102 次阅读 2015-5-18 05: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火山, 厄尔尼诺, 地震活跃期, 地震

火山频发敲响自然灾害警钟

       杨学祥


   我在2010年4月11日指出,根据1889年以来的地震数据统计,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0914.html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发生了8.1级的强烈地震,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内部震级第二大地震,仅次于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6级地震。青海、四川、甘肃部分地区有震感。至11月15日上午11时,震区还连续发生多次余震,致使青海主要震区部分房屋倒塌,青藏公路(国道109线)多处断裂,昆仑山出现一条大裂缝带。地震位置较为偏僻,未发生人员伤亡。

   据日本共同社5月15日报道,日本箱根山大涌谷周边地区火山运动持续活跃,据日本神奈川县温泉地学研究所统计,截止14日该周边地区近期火山性地震的次数便超过了2500次。日本温泉地学研究所称,从目前为止统计的当地群发地震次数来看,此回次数位居史上第2位,直逼群发地震次数最多的2001年。

   据悉,温泉地学研究所表示,从4月26日开始该地区火山性地震发生次数逐渐增多,且当天竟监测到发生了102次火山性地震。4月26日后,地震次数反复增减,最多的时候在5月6日竟达到369次。5月14日截止晚上7点,当天地震发生次数达到178次,且上午大涌谷附近等地区发生了4次震感为1度至2度的地震。

   据温泉地学研究所称,2001年是在约4个月间发生火山性地震4200次,为监测历史上次数最多。2013年则是在约2个月期间内集中发生了2200次地震活动。而此次则在第19次发生地震活动时总次数就超过了2500次,发生频率超过了2001年。

http://news.163.com/15/0515/15/APLTO0OV00014JB6.html

    2001年6-10月为强潮汐时期,11月为弱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5月为弱潮汐时期第一个月,8-11月为强潮汐时期。两者潮汐天文条件大致相同。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月16日意大利火山喷发,2015年5月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来袭和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增强,都表明地震火山活动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张丽欣的记载,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高庆华,胡景江, 徐炳川等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骆高远对位于赤道西太平洋俯冲带的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及位于赤道太平洋洋中脊附近的墨西哥高原南部海区等三地区MS≥7级地震总次数与190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的统计表明,有8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地震活跃年。相反,在此期间12个无地震的年份无一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1982年全球共发生MS≥7级地震18次。除1月19日爱琴海中7级地震和12月16日的阿富汗7级地震发生在亚欧地震带内,其余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内。1982年墨西哥的厄奇冲火山于3月25日和4月4日两次喷发,在3月21日日本北海道的7.3级地震之后发生。从此时开始到年末,东西太平洋地震带交替发生了14次7级以上大地震,其中有7次发生在5月31日到6月30日的短短一个月内,形成明显的地震群发事件。1982年5月发生了20世纪第一个最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

   Daniel A.Walker (1995) 发现的证据显示,从1964到1987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20oS 到 40oS插入式的地震活动之间相关。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巨大的能源在那里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地震群——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同样,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在1964到1992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15oS 到 40oS同时发生. 根据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 东太平洋隆起从15oS到 40oS地区是地球上有据可查的最活跃地区,在这个地区微小相同的变化或大气压力范围的转移对引发厄尔尼诺的作用是公认的。如果这个地区的热活动没有被海洋覆盖,这些活动将被认为是引起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

   2014年地震几乎是在复制上述过程:从4月2日到11日位于19.6oS 到20.3oS的智利北部沿岸近海发生8.1级地震1次,7.8级地震1次,6级地震5次。截止4月18日,全球已发生8级地震1次,7级地震4次,6级地震10次。地震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确实存在。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地震活跃年,其形成机制为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中,赤道东风和西风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升降13-20厘米,形成环太平洋地震带特殊活跃期,2004年我们定义其为东西太平洋地震带的地壳跷跷板运动。

   厄尔尼诺前后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反向变化产生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是地震活动的激发因素,因此,厄尔尼诺前后一年内必有增强的地震活动。从1904年到1980年,仅有1934年一年例外。地震活动的韵律是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重要依据。智利地震旁证了2014年发生厄尔尼诺的几率为70%的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139.html

    近期地震火山活动增强预示厄尔尼诺快速发展,2015年初变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199.html

    目前厄尔尼诺已经发生,活跃的地震火山活动不可避免。

   意大利火山喷发和日本火山喷发是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的标志。两大地震带夹击下的中国将进入地震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火山频发敲响自然灾害警钟!

   

相关报道:        

日箱根山火山地震已逾2500次 或提升喷发警戒级
2015-05-15 16:37
来源:环球网        T|T字号:打印
2015-05-15 15:48:00            环球网                                                  刘倩倩                            分享              参与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共同社5月15日报道,日本箱根山大涌谷周边地区火山运动持续活跃,据日本神奈川县温泉地学研究所统计,截止14日该周边地区近期火山性地震的次数便超过了2500次。日本温泉地学研究所称,从目前为止统计的当地群发地震次数来看,此回次数位居史上第2位,直逼群发地震次数最多的2001年。

  据报道,日本政府、神奈川县政府和箱根町政府于14日召开了火山防灾会议,以讨论当火山喷发等级由原先的2级提高到到3级时该做出何种对应措施。

  据悉,温泉地学研究所表示,从4月26日开始该地区火山性地震发生次数逐渐增多,且当天竟监测到发生了102次火山性地震。4月26日后,地震次数反复增减,最多的时候在5月6日竟达到369次。5月14日截止晚上7点,当天地震发生次数达到178次,且上午大涌谷附近等地区发生了4次震感为1度至2度的地震。

  据温泉地学研究所称,2001年是在约4个月间发生火山性地震4200次,为监测历史上次数最多。2013年则是在约2个月期间内集中发生了2200次地震活动。而此次则在第19次发生地震活动时总次数就超过了2500次,发生频率超过了2001年。

  据报道,温泉地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原田昌午对此表示警戒道:“虽说这回地震活动与2001年、2013年情况相似,不过包括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动等活动在内,其规模增大的速度要更快。”而14日召开的火山防灾会议便是部分相关机关围绕该现状召开的首次核心团体会议,该会议确认,若火山性威震和低周波地震频繁发生,将把火山警戒等级由2级提升到3级,并将原先的避难指示区域由300米内扩大到1000米内。由于火山喷发可能伴随石头飞奔的情况,在大涌谷附近避难指示区域内的5家居民、14家旅店或疗养所以及6处别墅内的人或将被转移到附近临时充当避难所的体育馆和中学,神奈川县道的封锁区域也将被扩大。相关人员也表示,面对小规模的火山喷发也会采取同样的应对方式。(实习编译:刘倩倩 夏毅敏 审稿:马丽)

http://news.xinmin.cn/world/2015/05/15/27658427.html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 熔岩涌动(组图)


来源:国际在线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熔岩涌动。图片来源:barcroftmedia/CFP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熔岩涌动。图片来源:barcroftmedia/CFP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熔岩涌动。图片来源:barcroftmedia/CFP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熔岩涌动。图片来源:barcroftmedia/CFP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熔岩涌动。图片来源:barcroftmedia/CFP

  当地时间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熔岩涌动。图片来源:barcroftmedia/CFP

原标题: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 熔岩涌动如末日大片(高清组图)

http://news.ifeng.com/a/20150517/43773473_0.shtml

2015年5月潮汐组合:潮汐弱雾霾强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5月是本时段弱潮汐时期的第1个月,潮汐弱雾霾强,有利于高温干旱。

 潮汐组合A:5月4日为日月大潮,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34222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5月11日为日月小潮,5月14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5度,1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5月18日为日月大潮,5月2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3886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5月28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北纬0.00012度,5月26日为日月小潮,27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大较弱,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842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925.html

上一篇:极端厄尔尼诺或引发气候灾害:关注2015年灾害预测
下一篇:持续暴雨致湖南广西受灾严重:关注厄尔尼诺的类型变化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