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强度创一年来新高: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预测

已有 3172 次阅读 2015-5-16 05: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南极海冰, 厄尔尼诺, 拉马德雷冷位相, 预测, 倒春寒

厄尔尼诺强度创一年来新高: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预测

          杨学祥,杨冬红

 

   新华社北京515电(记者林晖、陈春园)记者15日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近期厄尔尼诺呈显著增强趋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升温幅度创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来新高。

国家气候中心新闻发言人周兵在栏目中介绍,国家气候中心定义本次厄尔尼诺从20145月份开始,目前正在经历第13个月。“天气气候可能注定有一点任性,有一点不平常。”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经历了一个罕见的暖冬,南方地区则出现罕见倒春寒,不少早稻在田里烂秧、死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康宝及内蒙古中部等地出现五月飞雪,多年少见。

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5/content_2862962.htm

http://news.qq.com/a/20150515/065509.htm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512报道,今年全球或迎“超级厄尔尼诺”现象。澳大利亚气象局的戴维·琼斯说:“我们认为今年将发生规模较大的厄尔尼诺事件。模型预测的是中等到高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许多专家告诫说,今年将出现一次“超级厄尔尼诺”。

http://news.sohu.com/20150515/n413084250.shtml

20143-5月,世界气象组织和各国著名气象机构纷纷预测20147月将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使2014年成为最热年。

我在201454指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厄尔尼诺在7月形成的预测还需要新的大的动力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8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1225圣诞节前后,所以被称为“圣婴”。

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小值,打开德雷克海峡通道,减弱秘鲁寒流,有利厄尔尼诺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生在2015年初的可能性最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44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8705.html

2014年超级厄尔尼诺没有发生,预期的厄尔尼诺在2015年发生,我们的预测更准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6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8141.html

忽视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作用,是导致2014年强厄尔尼诺预测的根本原因。全球变暖轮的支持者甚至期望2014年强厄尔尼诺能将拉马德雷冷位相改变为暖位相,结束全球变暖的停滞状态。模型的缺欠和学术的偏见导致全球各国著名气象机构关于2014年厄尔尼诺预测的失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059.html

据计算,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日本气象厅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只有到9月到11月期间某个时间出现,这一预测也缺乏根据。20141118-2015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在2014-2015年冬季形成的可能性最大。

我在621指出,厄尔尼诺3区自20145月中旬海温异常超过0.5,目前超过1,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持续到11月,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不过,49-728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30-116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尼娜受到抑制;目前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拉尼娜得到增强。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195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2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为1982年到1983年事件,以及1997年到1998年事件,都处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很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1702.html

7月热带太平洋部分水域的水温降低,验证了我们的准确预测,表明我们预测理论的可靠性: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和南极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5739.html

20141014凤凰科技讯科学日报报道,近日消息称今年南极洲的海冰结冰程度创了新的记录,相比科学家们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进行的海冰结冰程度长期卫星记录相比,今年的海冰覆盖了更多南部海洋。然而,南极洲这一上升趋势只相当于北冰洋海冰丢失程度的1/3

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来,北极每年丢失了53900平方千米的冰;南极每年增加了18900平方千米的海冰。今年919日,自1979年以来南极洲的海冰结冰区域首次超过了2000万平方英里,根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这样显示。这一基准的结冰程度持续保持了几天。1981年至2010年间平均最大的结冰范围为1872万平方千米。

2014年单日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0,据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天海冰覆盖面积为2014万平方千米。今年五天平均最大结冰量发生在922,海冰覆盖了2011万平方千米。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0/qhbhyw/2209601.shtml

我在621指出,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30-116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20149月末南极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是阻碍厄尔尼诺现象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在短周期的气候变化中,德雷克海峡中的海冰进退关系重大。一个可能的模式是: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形成拉尼娜事件,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增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诺事件,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降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海冰增加。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我们称之为南极环大陆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2)

同样,非洲海冰开关可控制南大西洋的海洋环流,澳大利亚海冰开关可控制印度洋的海洋环流。由于德雷克海峡通道狭窄,海冰开关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98972.html

结论:理论和实践证明,不是最强厄尔尼诺转变拉马德雷的冷暖位相,而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抑制了最强厄尔尼诺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6229.html

20152月南极海冰达到最小值,但20149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影响还存在,厄尔尼诺现象只能减弱,没有增强的动力。320913的日食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加上9月末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减弱,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届时要注意监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222.html

20149月南极海冰达到1979年以来最大值,阻止了2014年超级厄尔尼诺的发生,2015年超级厄尔尼诺能否发生,取决于20159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异常程度,异常变小将导致强厄尔尼诺的发生。

20世纪最强的两次厄尔尼诺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201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厄尔尼诺的规模不会超过1997年。2014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我们在2015311指出,2015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11-12月,2015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4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地震进入高潮,警惕出现倒春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666.html

我们在2015125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关注2015年灾害频发。

 

相关报道:

全球多地气候反常态 厄尔尼诺在作怪
2015年05月15日17:21   新浪天气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国家气候中心实时监测表明,2014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12个月。厄尔尼诺进一步加强导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多地气候出现异常。

  今年全球气候多地出现异常

  厄尔尼诺已导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全球气象灾害多发趋势明显。巴西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南美多国遭遇近百年来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美国东部连遭创历史记录暴风雪袭击、持续暴雨致巴尔干半岛出现百年不遇洪灾。上星期,美国遭受73个龙卷风灾害,影响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我国冬春冷暖急转 气温过山车

  冬季暖如春,春天迎飞雪。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偏高1.1℃,是1952年以来第4个最暖冬天,1月新疆、甘肃、重庆创下1961年以来当地同期平均气温新纪录。当我们跑步进入春天后,却又回到冬天,有网友调侃说,“春季里有春、夏、秋、冬”。实质上,今年春天的气温确实像过山车。4月上旬,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降温,局地最大降温20℃以上,4月下旬北方出现高温,一些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3℃,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还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可到了5月上旬,气温断崖式急转为偏低,5月10日北京最高气温12.4℃,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值。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康宝及内蒙古中部等地出现5月飞雪,多年少见!


  5月9日中午,灵山上飘起小雪,至下午3点30分左右雪停。(图片来源:新京报)

  华南前汛期入汛晚 来势汹

  5月5日华南进入前汛期,为近37年来最晚。汛期大幕一拉开,暴雨便频频来袭,南方出现6次暴雨过程。5月4-6日,华南出现强降雨,5月6日部分地区日降雨量达150~261毫米,小时雨强最大达111毫米。5月7-9日,江南、华南的局部地区降雨量达100-243毫米,多地拉响防汛警报,在城里看海。

  强对流事件多 冰雹袭击多地

  4月以来,全国共有20余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4月26-28日、5月6-7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雷雨大风和罕见冰雹天气,冰雹大如鸡蛋,且雹打一条线,江苏多个城市车辆被砸,甚至将汽车的车窗玻璃击穿。

  


  5月6日晚,河南洛阳雷雨交加,鸡蛋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图片来源于网络)

  沙尘天气频繁 北京遭遇近年少有沙尘暴

  今年以来,11次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明显多于较去年同期。首都北京出现了近年来少有4个沙尘日,4月15日北京遭受2002年以来最强沙尘天气。

  台风起编时间早 生成个数多

  今年第1号台风“米克拉”于1月14日开始编号,较常年(3月20日)明显偏早,年内已有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2.0个)明显偏多。第4号台风“美莎克”曾达超强台风级,是历史同期最强台风。

  厄尔尼诺持续时间长 发展快

  海水表面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大气环流发生很大的变化,厄尔尼诺正是通过海洋和大气这样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全球气候。国家气候中心实时滚动监测显示,5月4-10日,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已达1.3℃,连续2年的厄尔尼诺还在发展加强,给全球和我国气候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统计表明,像这样跨年持续较长的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历史上有过出现,对全球气候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0515/1721107758.html

 

厄尔尼诺强度创一年来新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2015-05-15 21:5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15电(记者林晖、陈春园)记者15日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近期厄尔尼诺呈显著增强趋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升温幅度创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来新高。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专家周兵介绍,近期赤道附近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暖水加强东传,并逐渐抬升至表层。监测显示,4月份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摄氏度5月上旬进一步偏高13摄氏度,创下去年5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来的新高。

   周兵预计,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夏秋季节,我国汛期“南涝北旱”的趋势愈加明显。预计今年夏季,江淮流域到江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华北降水较常年偏少,干旱较重;影响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少,但是平均强度大。

厄尔尼诺事件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其评判标准在国际上存在一定差别。去年10月底,国家气候中心在历时半年的跟踪监测后对外宣布,新厄尔尼诺事件自20145月起已经形成。近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气象部门也先后表示厄尔尼诺“回来了”。

责任编辑:陆茜

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5/content_2862962.htm

厄尔尼诺进入第13个月:倒春寒五月飞雪都是表现

时政新闻澎湃新闻2015-05-1521:24我要分享 3

厄尔尼诺进入第13个月:倒春寒五月飞雪都是表现

   46,上海,市民全副武装抵御突入袭来的降温。

   中国进入第二个“厄尔尼诺年”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气象专家表示,防灾减灾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公众要加强知识储备,从容面对气象灾害。

   515,澎湃新闻从中国气象局的《直击天气》节目现场了解到,继2014年后,2015年仍是“厄尔尼诺年”,极端天气频发的状况仍未改变,并可能导致中国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偏暖现象。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摄氏度,称为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若持续6个月以上,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1950年以来,世界上曾经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2次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发生在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1997-1998年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厄尔尼诺事件,至少造成全球两万人死亡,全球粮食减产20%左右,中国1998年特大洪水就是由这次事件引起的。

   国家气候中心新闻发言人周兵在栏目中介绍,国家气候中心定义本次厄尔尼诺从20145月份开始,目前正在经历第13个月。“天气气候可能注定有一点任性,有一点不平常。”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经历了一个罕见的暖冬,南方地区则出现罕见倒春寒,不少早稻在田里烂秧、死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康宝及内蒙古中部等地出现五月飞雪,多年少见。

   随着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中国今年还可能会出现“南涝北旱”,长江中下游有可能发生洪涝,而华北干旱较重。据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预报科科长方翀介绍,51821日,整个江南到华南又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过程,还是以降水天气为主,主要是暴雨到大暴雨。中国气象局已于515830分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命令。

   不仅是中国,面对“热情”的厄尔尼诺,全球都“吃不消”。巴西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南美多国遭遇近百年来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美国东部连遭创历史记录暴风雪袭击、持续暴雨致巴尔干半岛出现百年不遇洪灾。美国遭受73个龙卷风灾害,影响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气象灾害占了所有自然灾害的70%,造成的损失也相当大,2012年北京特大的暴雨洪涝灾害曾造成79人死亡。”中国气象局前总体规划室主任、北京减灾协会特聘专家阮水根表示,“防灾减灾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造成伤亡的原因大多由于公众不了解气象灾害的自然规律,没能掌握自救或互救的技能,临灾时惊慌失措,还有就是防灾减灾意识缺位。”

   阮水根说,他们2014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公众根本不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含义,他建议公众多参与防灾减灾的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另外在灾难面前要克服侥幸心理和敛财心理,提倡自己的生命自己守卫,从容面对气象灾害。

阮水根认为中国的防灾减灾体系已比较完善,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在体制上应该逐步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使指挥更加前移。此外城乡防御,要做到均等化、公平化,“我们原来体制比较倾向于城市,农村确实是我们薄弱环节,将来在信息、资源、技术共享方面统统应该公平化。”

http://news.qq.com/a/20150515/065509.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520.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持续至年底几率增至80%:关键在于南极半岛9月海冰变化
下一篇:2015年厄尔尼诺的类型和影响:变为东部型是厄尔尼诺变强的关键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3 周少祥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