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安徽地震活跃度呈45年来最高: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已有 3023 次阅读 2015-5-11 05:0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9年周期

安徽地震活跃度呈45年来最高: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杨学祥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们在2013年11月6日指出,2014年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的灾害:

   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激发强震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20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1375.html 


   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导致中国雾霾进入高发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92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8339.html 


   三、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导致中国高温干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5532.html 


   四、此期间爆发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将加大灾害的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90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9384.html

    2014年成为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初步证实了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0305.html

    我在2014年5月23日指出,今年极端天气并非厄尔尼诺惹的祸。

   2014年开始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暴雪、龙卷风、暴雨、强震、高温、低温冻害、中国雾霾等灾害频繁发生,很多人将其归因于尚未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颠倒了因果关系,忽视了真正的灾害元凶。我认为,全球灾害频发的原因在于2014至2016年正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875.htm 


相关报道:

新世纪安徽中等地震活动增强新世纪安徽中等地震活动增强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情况怎样?我省地震速报水平如何?近期地震趋势怎样……今年以来,国内外大震频发,阜阳也发生了4.3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关注。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在昨天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地震局局长张鹏回应了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问题:我省地震活动趋势怎样?

  回应:2014年以来有活跃态势

  张鹏说,安徽省于1970年建成了地震观测台网,开始进行监测。据统计,1.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最大地震为1979年固镇的5级地震。

  2000年以后,中等地震活动增强,先后发生了2006年定远4.2级地震,2009年肥东3.5级地震,2011年安庆4.8级地震、桐城3.6级地震。去年,又发生了霍山4.3级地震,今 年 则 发 生 了 阜 阳4.3级 地 震。

  “2014年以来,安徽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共发生了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地 震 给 我 省 也 造 成 了 损失。据介绍,1979年固镇5级地震造成4人受伤,部分房屋受损。2011年安庆4.8级地震则造成600多户房屋不能居住,3.7万人受灾。今年阜阳4.3级地震还造成了2人死亡,13人受伤,受灾人口达到4.15万,房屋受损11251间。

  问题:郯庐断裂带如何来监测?

  回应:已布设24个地震台和60个观测项目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震活动如何,我省有什么手段来监测,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张鹏说,郯庐断裂带不仅存在于山东郯城和安徽庐江之间,其向南到湖北武穴,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进渤海,过辽东半岛,然后穿过东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 是一个在我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的巨型深断裂带。”张鹏说,郯庐断裂带确实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668年郯城8.5级特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

  至于该断裂带在安徽的情况,张鹏说,郯庐断裂带在我省沿宿松、潜山、庐江、泗县一线出境,长度约450公里,宽约20到30公里。140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共发生了3.5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为1868年定远5.5级地震。“197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生了3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为4.2级地震。”

  张鹏说,安徽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已经布设了24个台(点),60个观测项目,“ 涵盖了电磁、流体、形变等全部前兆观测手段。目前针对安徽段的科研项目很多,比如中国地震局断层气、流动地磁、流动重力监测项目等。”

  问题:地震危险度排名靠谱吗?

  回应:在科学依据上是有欠缺的

  尼泊尔地震后,早已在网络流传的“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的帖子又被一些网友翻出来。这个排名真的靠谱吗?

  张鹏昨天说,以目前科学界的预测预防水平来看,目前是没有能力做出这么具体的排名的,不可能把风险值确定得这么准确。他说,对于这样的排名,大家看看、听听就可以了,“ 在科学依据上是有欠缺的。”

  问题:我省地震监测能力如何?

  回应:地震速报时间将从15分钟缩到2分钟

  地震预测、监控是世界性难题,我省目前地震监测能力如何?

  张鹏说,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实施了“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目前主要建设任务都已经完成,只有14个县的台(站)还在建设中,到年底也会全部完成,“ 到时候,全省一县一台的覆盖率将达到100%。”据介绍,目前我省共建成测震台53个,地下流体观测台站36个,宏观观测点600多个,地震观测网络基本成型。

  张鹏说,该项目建成运行后,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达到1.0级,重点地区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由原来的15到20分钟缩短至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最终准确速报8分钟以内。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虽然是震后速报,但对于地震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从15分钟到2分钟,是个巨大的提高。”

  问题:如何防止出现“小震大灾”?

  回应:将进行地震应急知识宣传

  阜阳4.3级地震造成2死13伤,一些人认为这是小震大灾。那么,未来如何防止出现小震大灾的情况呢?

  张鹏说,无论从房屋建设还是地震应急方面,一些百姓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即将到来的防灾减灾日,将通过大篷车等方式,开展一轮全省大宣传。

  □一组数据  此外,张鹏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加强农房抗震设防管理,并在重点地区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对人员密集场所、病险工程抗震性能进行鉴定排查和整改,“目前,全省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全部完成,已经见到了一定的成效。” 本报记者 项磊

  我省1970年建成地震观测台网以来

  ◎1.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

  ◎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

  ◎最大地震:1979年固镇的5级地震

  ◎2014年以来地震情况: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

  □名词解释

  郯庐断裂带

  从湖北武穴,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进渤海,过辽东半岛,然后穿过东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668年郯城8.5级特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

http://news.sina.com.cn/c/2015-05-08/100631808462.shtmlcre=sinapc&mod=g&loc=14&r=u&rfunc=1&_t=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9236.html

上一篇:青海立夏后发布寒潮橙色预警: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
下一篇:日本箱根山连续6次有感地震很可能喷发:关注11-15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4 杨文祥 钟炳 康建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2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