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伊朗地震轨迹:特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

已有 3811 次阅读 2013-4-17 03:4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伊朗, 潮汐周期, 特大地震, 拉马德雷

伊朗地震轨迹:特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
         杨学祥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7]。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与地球自转速度和潮汐准4年变化相对应。按此数据计算,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7]。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0_11/10/3061222_0.shtml

   根据伊朗地震轨迹:特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

相关资料

????
2013.04.16 伊朗、巴基斯坦交界地区7.7级地震
2013.03.27 台湾南投县6.5级地震
2013.0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5.2级地震
2013.03.07 台湾花莲县5.7级地震
2013.03.03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5.5级地震
2013.02.25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5.4级地震
2013.02.1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5.1级地震
2013.02.09 哥伦比亚7.0级地震
2013.02.08 圣克鲁斯群岛7.2级地震
2013.02.06 圣克鲁斯群岛7.3级地震
2013.02.06 圣克鲁斯群岛7.6级地震
2013.02.06 圣克鲁斯群岛7.5级地震

2013.01.3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5.1级地震
2013.01.23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5.1级地震
2013.01.18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5.4级地震
2013.01.05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7.8级地震
2012.12.11 班达海7.0级地震
2012.12.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5.1级地震
2012.12.07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7.4级地震
2012.11.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5.5级地震
2012.11.11 缅甸7.0级地震
2012.11.08 危地马拉附近海域7.3级地震
2012.10.28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7.7级地震
2012.10.01 哥伦比亚7.4级地震
2012.09.07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5.6级地震
2012.09.07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5.7级地震
2012.09.05 哥斯达黎加7.9级地震
2012.08.31 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7.6级地震
2012.08.27 萨尔瓦多附近海域7.2级地震
2012.08.14 鄂霍次克海7.2级地震

2012.08.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6.2级地震
2012.08.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5.2级地震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2012年8月11日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连续发生两次6级以上地震,目前已知有306人遇难,3037人受伤,5000人受灾。
http://news.cntv.cn/2012/08/13/ARTI1344863614315875.shtml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1级地震。

新华网德黑兰2003年12月27日电伊朗官方27日表示,26日发生在伊朗东南部城市巴姆的大地震造成的死伤人数可能高达7万人。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测定,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6日早晨5时28分,震级为里氏6.3级,震中位于省会克尔曼市东南180公里的巴姆市附近。这次地震后,当地还发生了数次震感明显的余震,最高震级达里氏5.3级。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2/28/content_1250987.htm

凤凰网资讯 > 评论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地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
2010年11月10日 11:36光明观察

   据中国地震统计数据,2010年前10个月,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8.8级地震一次,超过年平均水平6次,是地震活动异常年。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7]。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与地球自转速度和潮汐准4年变化相对应。按此数据计算,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7]。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20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2010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8]。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灾害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9]。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0]。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
   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和1964年的4次Mw9.0~9.5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11]。

   统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孙林海和赵振国在2004年指出,我国温度存在着大约30年左右的冷暖交替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上世纪20年代以前是冷周期,20年代到40年代为30年左右的暖周期,50年代到70年代又为30年左右的冷周期,80年代后又转入一个暖周期。近10多年来,我国正处于“暖背景”下,在“暖背景”下,绝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暖冬现象[12]。赵振国在2003年预言,5-10年后将进入冷周期。我国气温变化和拉马德雷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一预言已经被证实。

   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地震和海啸预示一轮强震活跃期和低温冻害频发期的到来。2010年超常的地震频发,特别是10月25日印尼7.3级地震和海啸,将带来低温冻害的加剧,拉尼娜事件和2007-2010年的太阳黑子超长低值期,增强了气温变冷的强度。

   早在2009年3月,凯尔·斯旺森和安纳斯塔西奥斯·托尼斯就指出,在21世纪气温总体上升趋势中,会交替出现阶段性的30年变暖和30年变冷。全球气候在2001年至2002年间就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13]。丹·伊斯特布鲁克教授认为,“太平洋十年涛动”周期是影响全球气候冷暖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种冷暖交替的周期,在30年的暖周期后,现在它已经开始变冷了。地球在1945年至1977年的变冷与太平洋上一次的冷周期时间一致[14-16]。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西方科学家也承认2000-2010年气候的自然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1998年依然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6.3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04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7]。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4月14日)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8级或8.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18]。

   关注强震后的低温冻害事件频发

   应该重视被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杨学祥.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国际地震动态. 2005,(12):37-43

2.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冬红, 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6. 杨冬红, 杨学祥.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7.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8.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9.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续)。发表于 2010-4-14 6:07:53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765

10.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11. 郭增建, 郭安宁, 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111~114, 146~158

12. 孙林海, 赵振国. 我国暖冬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气象, 2004, 30(12): 57~60

13. Swanson, K L, Tsonis A A. Has the climate recently shifted? Geophys. Res. Lett., 2009, 36: 6~11

14. Easterbrook, D J. The next 25 years: global warming or global cooling? Geologic and oceanographic evidence for cyclical climatic oscillation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stracts with Program, 2001, 33: 253

15. Easterbrook, D J. Correlation of climatic and solar variations over the past 500 years and predic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s from recurring climate cycles.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Oslo, Norway. 2008.

16. Easterbrook, D J. Glacier fluctuation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ocean temperature chang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NY, 2009.

17. 专家:玉树与汶川属同一个地块 进入地震活跃期。2010年04月14日21:46 新浪嘉宾访谈。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14/214620075028.shtml

18. 中国地震台专家: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2010年04月14日11:16 人民网。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4/111620072452.shtml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0_11/10/3061222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0880.html

上一篇:十大城市气温创新高:南方升温不利于流感发展
下一篇:西北5省区市将遭沙尘 江南有强降雨:关注15-18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钟炳 王涛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