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虫灾已致东北63万亩玉米绝收:厄尔尼诺增强生物灾害

已有 4158 次阅读 2012-8-18 05:2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太阳活动, 生物灾害

虫灾已致东北63万亩玉米绝收:厄尔尼诺增强生物灾害
              杨学祥

    我们在2007年6月指出,如果2006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就得到证实。2007-2009年是生物灾害的可能爆发年[4]。人们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8193.html

    过去2000年的气候、生物灾害和太阳活动资料综合研究表明,鼠疫全球大流行与过去三次全球低温期密切相关,适度的紫外线增加是人类免除鼠疫威胁所必需的,臭氧洞有利亦有害。2000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2003年全球发生非典疫情,2004年全球发生禽流感疫情,这决不是一些偶然事件。进入9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相继发现了生物灾害与厄尔尼诺的对应关系:厄尔尼诺为高繁殖率、高死亡率的生物群类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有利于生物灾害的形成。如果2006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就得到证实。2007-2009年是生物灾害的可能爆发年。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44427.htm

    事实上,2006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2009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暴发,2007-2009年是生物灾害的可能爆发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厄尔尼诺为高繁殖率、高死亡率的生物群类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有利于生物灾害的形成。2012年厄尔尼诺和虫灾已致东北63万亩玉米绝收同时发生,表明生物灾害已经持续到2012年。2007年开始的太阳活动异常低迷状态正在影响世界经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8351

    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值得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8972

相关新闻:

虫灾已致东北63万亩玉米绝收 经济损失近20亿
2012年08月17日02:58每日经济新闻

[导读]虫害在各地蔓延导致农药价格大涨,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成本,有的农民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打药。


辽宁965万亩农田遭受玉米粘虫灾害
所属分类:财经 新功能放大观看

受虫害影响,我国北方局部地区玉米已经出现绝收。

    昨日(8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从民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获悉,截至当天上午9时,东北三省农作物受灾面积73.25万公顷(合1098.75万亩),其中绝收面积4.23万公顷(合63.45万亩)。随着灾情蔓延,这一数据还可能会上升,而机构也开始下调玉米产量。

东北三省受灾面积逾千万亩

    目前,受虫灾的地区遍及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据农业部消息,截至8月14日,黏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为近十年来之最。

    民政部网站同时也公布了各地虫害损失的最新数据。据辽宁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16日9时,虫灾已造成沈阳、阜新、锦州3市7个县(市)78.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11.4千公顷,其中绝收2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吉林省民政厅报告,虫灾造成长春、白城、松原、四平4市22个县(区、市)152.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48.9千公顷,其中绝收1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黑龙江省农作物受灾面积为72.2千公顷,其中绝收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

    尽管官方尚未就虫灾对玉米总体产量的影响作出评估,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受损量还处于可控范围。

    眼下,虫害重灾区的政府部门正进行一场防虫攻坚战。8月15日,吉林省召开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农委主任称,将拿出9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及时开展防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吉林各级财政已投入二代黏虫、玉米大斑病防控资金达2000多万元。为了控制虫害,吉林全省有6800多名农业农村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奋战在防治工作第一线,全省每天出动防虫人员20多万人,动用各种植保机械近15万台(套)。

    不过,四平市梨树县农民刘立文告诉记者,政府组织高架车或飞机统一喷散施药,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一些虫碰到农药掉到地上后又会爬起来,这给防虫增加了一定难度,当地不少农民还是自己打药补救。

病虫害对秋粮生产构成威胁

    由于虫害在各地的迅速蔓延,导致农药价格大涨,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成本,有的农民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打药。

    在辽宁铁岭市昌图县等地,当地多数地区已经完成头次打药,部分受灾相对严重的地块正进行第二、三次药物喷洒,有些地方甚至要进行第四次喷药。

    眼下黏虫陆续进入暴食期,而暴食期的黏虫对玉米危害更大,植保专家建议,当前正值防治最适合的时期,要因地制宜,分轻重、有重点地开展防治,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除了北方大面积爆发黏虫危害,南方中晚稻和东北一季稻区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程度也重于常年,已累计发生3亿亩次。据农业部消息,当前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态势,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正是主要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防控的重要时期。

    此前,美国农业部在其公布的8月最新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中,大幅上调中国玉米产量,由7月份预估的1.95亿吨上调至2亿吨,中国玉米总需求量维持在2.01亿吨的规模。与此同时,上述供需平衡表还大幅下调了美国玉米产量,由3.29亿吨下调至2.74亿吨。

    不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可能将导致对上述产量预期进行下调,玉米价格上涨的预期也随之产生。在国际粮价飙升的背景下,保证我国玉米产量对维护粮食安全和稳定意义重大。但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昨日表示,国际粮价传导后的价格上涨对中国CPI不会有太大影响。
http://finance.qq.com/a/20120817/000968.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低温成因:中国曾夏季飞雪 火山喷发造成“黑暗世纪”
2008-3-15 06:54

    公元6世纪,西方处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中国处于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当时的很多历史记录都描述了昏暗的天空、变冷的气候及灾荒瘟疫。比如来自爱尔兰的文档显示,公元536年后数年“生计艰难”;而中国当时也有夏季飞雪的记录。科学家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已有20余年。树木年轮显示,当时的树木生长速度由于寒冷的气候而变慢。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气候变化?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争论不休。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近日有了新的突破,他们称,公元6世纪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火山喷发,正是它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导致了饥荒、瘟疫及文化冲突。相关论文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科学家认为,大型火山爆发后,空气中会形成一层“尘罩”(dust veil),导致气候变冷。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格陵兰岛冰层和南极冰盾中发现了火山喷发的特征“指纹”,日期精确地指向公元533—536年。研究人员认为火山喷发发生在535年,之后536年影响到了北半球。论文合著者之一、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古气候学家Keith Briffa表示,“任何常规的数据解读都会指向火山喷发”,只不过先前无人能够发现清晰的证据。他同时表示,公元6世纪的这次火山喷发很可能是过去2000年来北半球最剧烈的火山冷却事件。另有些科学家则表示,这次冷却事件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作物歉收和阴郁的天空。公元541年左右,一场瘟疫肆虐了从南亚到北欧丹麦的区域,给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沉重打击,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大约40%的居民死于这场浩劫[1]。

    据可靠记载,鼠疫在全世界有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在公元520-565 年,流行于北非、中东和欧洲,累计病死约1 亿人。第二次始于14世纪,持续到17世纪,遍及欧洲、亚洲及北非,仅欧洲就死亡了2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1/4。我国死于此次鼠疫的人口达1300万人。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894年,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全球进入暖周期),遍及亚、欧、美、非四个州的六十多个国家。此次中国东北的鼠疫爆发也是当地农牧民私自捕猎和剥食旱獭所导致[2-4]。

    根据竺可桢、林元章等、徐道一等、Houghton、Lamb、任振球和洪业汤等给出的全球温度和太阳活动对比资料,表明公元350-500 年、1300-1750 年、1820-1920 年三次低温期与太阳活动的低值期一一对应,与三次鼠疫流行时期基本一致。其中,1300-1750 年正是太阳活动的沃尔夫极小值、斯玻勒极小值和蒙德尔极小值时期,形成了北半球的小冰河期和长达300 多年的鼠疫大流行[5-12].这不是简单的耦合,因为紫外线降低可造成微生物爆发性繁殖,从而形成生物灾害。

    马宗晋院士指出,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14]。强震和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0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全球气候将进入变冷周期[13],2003年全球发生非典疫情,2004年全球发生禽流感疫情,这决不是一些偶然事件,因为紫外线降低可造成微生物爆发性繁殖,从而形成生物灾害[2-4]。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印尼地震(8.7级)海啸,2004年12月26日、2005年3月19日和2007年9月13日连续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2008年初全球遭遇寒流袭击,中国发生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变冷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给出合理的解释:类似于强潮汐的降温作用,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5]。

    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全球气温将逐渐降低[16-18]。

    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近日有了新的突破,他们称,公元6世纪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火山喷发,正是它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冷,导致了饥荒、瘟疫及文化冲突:中国曾夏季飞雪火山喷发造成“黑暗世纪”[1]。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意味着全球气候将逐渐变冷。

    我们在2007年6月指出,如果2006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就得到证实。2007-2009年是生物灾害的可能爆发年[4]。人们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819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3341.html

上一篇:标准未定误差太大:全球未进地震多发期?
下一篇: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6.3级地震:关注8月17-19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5 钟炳 赵斌 杨正瓴 杨文祥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