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科技官员应该听取的忠告

已有 3094 次阅读 2011-10-11 05:5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诺贝尔奖, 急近功利

中国科技官员应该听取的忠告
       杨学祥
    水迎波说,寂寞才是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应该的生活,相信他们中大多数不愿被过度打扰。与其在诺贝尔奖的光环上添彩抬轿吹喇叭,不如以平常心对待他们,让他们继续有一个比较正常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
诺贝尔奖得主做客北京 表示中国没有诺奖没什么
来源:新京报
2011年10月01日03:56
昨日,诺贝尔奖得主贾埃弗左和奥谢罗夫右做客首都科学讲堂。本报记者 刘兰兰 摄

  本报讯 (记者 刘兰兰) 昨日,诺贝尔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和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做客首都科学讲堂,与北京居民分享他们在科学上的发现和获得诺奖的经历。对于中国至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贾埃弗表示,“没有诺奖也没什么。”

  贾埃弗说,他1974年曾经来过一次北京,那时候街上行驶的是数百万辆自行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北京现已高楼林立,变化很大。“你们已经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了,没有诺奖也没什么。”

  贾埃弗表示,获得诺奖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理念,然后坚持下去。他寄予中国的年轻人,要首先拥有好奇心,接着是竞争意识、创造力、固执,以及自信、耐心和怀疑精神。最后,还有运气。“中国有十几亿人,某些人肯定会有好运的。”

  在谈到创造力问题时,贾埃弗表示,“成绩好不代表有创造力”。

  在面对“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科学”这一问题时,奥谢罗夫也表示,好奇心很重要。奥谢罗夫告诫年轻人,也要花点时间做点新的不同的事情,换换脑子。

  精彩言论

  “幸运是很重要的”

  贾埃弗谈到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时表示,在高中时,他把时间都用在了下象棋、桌球和扑克牌上。

  在应聘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时,因为挪威与美国对学业的评分系统相反(挪威及格分为4.0,美国则是最高分为4.0),贾埃弗幸运地被认为“你肯定是个很好的学生”而被录用。此后贾埃弗读了通用电气的工程师,并因发现了超导体和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而获得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幸运是很重要的。”贾埃弗笑着表示。

  与贾埃弗不同,奥谢罗夫在研究生阶段便已发现了液态氢-3的三种超流动性。1996年,奥谢罗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谈到自己的诺贝尔奖杯,奥谢罗夫笑着说:“我会考虑在金价涨的时候把它卖出去。”

  (刘兰兰)
寂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 精选
         水迎波
2011-10-10 04: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 诺贝尔奖, 医学院排名,华盛顿大学, 医学院
 

       在美国医学院排名前五名之内的St. Louis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给人的印象实在不够气派,除了楼房结实干净整齐外,整个学院格局如用拟人来表达——像邻家那位其貌不扬朴素无华的大叔,还有点少言寡语的沉闷。
 

       初到St. Louis华大医学院时,因没车我就近在医学院的Residence Hall住。每日上下班匆匆经过楼下医学院普通的近乎于平白的门厅,对厅内布置没特别注意。噢,墙上挂了一排黑白照片,字小画旧背景暗,他们是谁?who care。 上课下课做实验开会,为了适应新的研究环境,我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很长时间路过那里我眼光在墙上停留的时间决没超过2秒,模糊以为可能是华大医学院的历任院长什么的,当然,也从没有人主动向我介绍过那儿挂着谁。

       这些人很寂寞地被挂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从他们面前匆匆经过未停止的脚步。

        就这些了。比起哈佛等诺贝尔奖多的拿火车装的牛校,华大的低调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曾请教一位华大领导级同志怎么看待诺贝尔奖,该领导说:“那是是华大的骄傲和历史的一部分。”我有点想当然地问“ 这些人获奖后干嘛,是不是从此过上了不愁研究经费的幸福生活…?” 领导笑答:“怎么可能?不幸的是他们为申请基金死的脑细胞可能比一般人还多。”“为什么?”“既然得过奖,人们审查申请时可能要求只会更高,老炒现饭是绝对不行的。”“那退休了是不是任什么名誉职位?”领导反问:“干嘛折腾?获得诺贝尔奖是对他们过去工作的肯定,就是荣誉了。再说他们如果选择退休,就是要过另一种不同于上班的生活,why bother? ”。是呀,在华大这么些年了,我从未见到什么头儿们显摆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见主席台座一排诺贝尔奖者什么的。即使现在还活跃在科研一线的诺贝尔获奖者前来作特别演讲,其待遇与其他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

       大家熟悉的加州圣地亚哥分校钱永健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作演讲时, 原以为至少会有大礼堂演讲的待遇,没想到只安排在普通教室,结果我来晚了只有席地而坐的份了。开场白是一位邀请他来的教授简单介绍了钱永健的工作和背景,其中仅提了一句因他的萤光蛋白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没有院领导们罗嗦(可能压根没来捧场),钱永健就直奔他的演讲主题了。整个演讲中他自己完全没提及其获贝尔奖的工作,介绍的全部是新的研究东西。
 

       如果单比讲排场,钱永健来演讲的场面还没有过去王晓东来演讲时大,其实这无所谓谁的面子大小,而与邀请方有关。王晓东是华大医学院每年一次的特邀演讲,故在医学院大礼堂做的专题报告。而钱永健是一个系的特别邀请,会场自然规模要小些了。其他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也是如此,邀请方没有给特别排场,被邀请者也毫无架子,普通如常人。
 
       诺贝尔奖是对获奖者开创性工作的肯定,现在很多研究者正是站在这些开创者的肩膀上继续向上攀登。人们的研究远远超过了那个水平。对获奖者来说,获奖后一切归原,不用重复叨唠,该干嘛就干嘛。他们必须继续努力探索新的天地了,公平地竞争新的课题。
 

       从这点来说,寂寞才是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应该的生活,相信他们中大多数不愿被过度打扰。与其在诺贝尔奖的光环上添彩抬轿吹喇叭,不如以平常心对待他们,让他们继续有一个比较正常安静的工作生活环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5426.html

上一篇:趋势分析结果不同:拉尼娜天气很可能在第四季度返回?
下一篇:西班牙西南端耶罗岛海底火山喷发:关注10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6 曾新林 王涛 钟炳 全嬿嬿 xqhuang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