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进展:发展成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有多大?

已有 3722 次阅读 2011-10-1 03:4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温度, 太平洋, 拉尼娜现象

赤道中东太平洋再次进入拉尼娜状态 应加强防御秋台影响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30日 14:11:00 
 
 
  中国气象报记者胡亚报道  9月28日,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从9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异常偏冷,且区域平均海表温度已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低0.5℃,标志着该地区时隔5个月之后再次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未来有可能发展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上一次拉尼娜事件发生在去年7月至今年3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这个顽皮的“小女孩”又杀了个回马枪。“但是否可以在一年内形成‘此消彼长’的两个连续拉尼娜事件,还要看此次拉尼娜的发展情况。”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告诉记者。
  一般而言,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相随而生,为何此次却接连发生拉尼娜现象?任福民解释道,一般情况下,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化呈波浪型演变,相对应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也循环出现,平均每3-7年完成一次交替。但二者又不是纯周期性的交替变化,所以也会出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连续发生的情况。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自1951年以来,在发生的13次拉尼娜事件中仅在1974年拉尼娜事件结束当年再次出现拉尼娜事件。1974年9月,在为期一年1973/1974年拉尼娜事件刚刚结束的4个月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再次发生了长达19个月的拉尼娜事件。
  任福民表示,近期我国华西北部地区出现的较强秋雨和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加强,这其中都有这个“小女孩”的“贡献”。在拉尼娜背景下,秋季冷暖空气容易在我国华西地区交汇,这可能是为何今年我国“华西秋雨”较为强盛的原因。此外,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海温异常偏低,相应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同期偏暖,对流活动增强,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产及活动。任福民建议,我国华西及其附近地区应加强对秋雨的防范应对,华南地区则注意防范秋台带来的影响。
  此次拉尼娜将持续多久,强度如何,又将会对我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任福民解释称,一般而言,一次拉尼娜事件将持续一年的时间,但也有“长寿”的达到34个月之久,也有匆匆6个月就结束了“生命”。拉尼娜一般可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而其达到鼎盛时海表温度偏低中心的位置及鼎盛期类型,对于大气环流及天气气候的影响可能更重要。“由于目前正处于发生期,其后续的发展情况以及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还将给予密切关注和监测。”
  拉尼娜状态,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范围异常变冷,且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拉尼娜”来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当拉尼娜状态持续6个月或以上,则可称之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责任编辑:王永庆)
拉尼娜进展低于预期 赤道中太平洋冷暖交替

已有 104 次阅读 2011-9-30 06:1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尼娜 厄尔尼诺 地球自转

拉尼娜进展低于预期 赤道中太平洋冷暖交替

 

拉尼娜进展低于预期 赤道中太平洋冷暖交替
           杨学祥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称,大气及海洋指标预示未来几个月太平洋盆地可能形成拉尼娜现象。气象局称,自七月份以来热带太平洋海面及海面下温度稳步下滑,而信风和积云等大气指标也处于拉尼娜现象形成的范围内。近半的国际气象指标预示春季和夏季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拉尼娜现象形成的关键指标是中部和东部热带太平洋的海面温度低于平均水平。
    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赤道中太平洋变冷出现反复,拉尼娜形成不能确定。

   2011年9月19日(下)、26日(中)和29日(上)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比(蓝色表示变冷,黄色表示变暖)。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慢时期,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9月23日秋分是形成拉尼娜的高潮时期,9月过后,拉尼娜形成的可能性不大。
大陆期货:宏观再度忧虑 美豆再创新低
发布时间:2011.09.29 14:56      来源:大陆期货     作者:大陆期货
  【基本面分析】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称,大气及海洋指标预示未来几个月太平洋盆地可能形成拉尼娜现象。气象局称,自七月份以来热带太平洋海面及海面下温度稳步下滑,而信风和积云等大气指标也处于拉尼娜现象形成的范围内。近半的国际气象指标预示春季和夏季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
拉尼娜发展出现反复
2011-9-27 04:33
   赤道中太平洋变冷出现反复,拉尼娜形成不能确定。
   2011年9月19日和26日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比(蓝色表示变冷,黄色表示变暖)。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慢时期,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9月23日秋分是形成拉尼娜的高潮时期,9月过后,拉尼娜形成的可能性不大。
 
    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8978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07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1934
  
 
 

2007年9月20日的拉尼娜事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2237.html

上一篇:拉尼娜进展低于预期 赤道中太平洋冷暖交替
下一篇:2014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和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2 陈小润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