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进展低于预期 赤道中太平洋冷暖交替
杨学祥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称,大气及海洋指标预示未来几个月太平洋盆地可能形成拉尼娜现象。气象局称,自七月份以来热带太平洋海面及海面下温度稳步下滑,而信风和积云等大气指标也处于拉尼娜现象形成的范围内。近半的国际气象指标预示春季和夏季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拉尼娜现象形成的关键指标是中部和东部热带太平洋的海面温度低于平均水平。
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赤道中太平洋变冷出现反复,拉尼娜形成不能确定。
2011年9月19日(下)、26日(中)和29日(上)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比(蓝色表示变冷,黄色表示变暖)。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慢时期,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9月23日秋分是形成拉尼娜的高潮时期,9月过后,拉尼娜形成的可能性不大。
大陆期货:宏观再度忧虑 美豆再创新低
发布时间:2011.09.29 14:56 来源:大陆期货 作者:大陆期货
【基本面分析】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称,大气及海洋指标预示未来几个月太平洋盆地可能形成拉尼娜现象。气象局称,自七月份以来热带太平洋海面及海面下温度稳步下滑,而信风和积云等大气指标也处于拉尼娜现象形成的范围内。近半的国际气象指标预示春季和夏季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拉尼娜现象形成的关键指标是中部和东部热带太平洋的海面温度低于平均水平。
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2.609亿吨,低于早先预测的2.614亿吨,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加拿大大豆产量数据从早先的410万吨下调到了390万吨,美国大豆产量数据从8440万吨下调到8400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度球大豆产量为2.654亿吨,上年度加拿大大豆产量为440万吨,上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9060万吨。
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服务中心发布的最新参赞报告显示,2011/12年度(10月到次年9月)印度大豆产量可能达到1060万吨,高于上年的980万吨。2011/12年度印度国内大豆消费预计为1090万吨,与上年持平。2011/12年度印度大豆期末库存可能从上年的51.8万吨减少到20.8万吨。
【技术分析及后市展望】
周三豆类市场表现依旧疲软。由于隔夜美豆场内交易收低,连豆低开低走。油脂跌幅居前,盘中有色跳水带动商品下挫。豆一下跌0.8%至4280,豆粕下跌1.04%至3041.
市场依旧关注宏观面,处于季节性压力以及投机基金大幅撤离致使美豆下跌至数月低点,隔夜美豆再度重挫3.12%至1226点。虽然中国周度进口上升,但明显市场更为关注宏观面,季度库存利空以及今晚德国投票决定执行EFSF。市场避险情绪再度提升。外部市场再度大跌,豆类以弱势寻底为主,日内交易为主,长假即将来临,减仓或清仓过节。
拉尼娜发展出现反复
2011-9-27 04:33